云南是山茶科植物的家鄉,是世界茶樹原產地。解放后,相繼在文山、新平、昭通及景東無量山發現有大面積的原生和野生大茶樹。1961年,在云縣新村又發現了樹高623cm、干圍348cm、樹幅800cm的野生大茶樹。同年10月勐海縣巴達區又發現了一株古今中外見聞未及的大茶樹,因以30m的高度使人驚疑。經過兩次調查,證實了這株大茶樹是到目前為止全世界所發現的一株最大的"茶樹之王"。
這株茶樹生長在巴達賀松鄉床子背后的"黑山"熱帶大森林中的東南向緩坡上。那里的土壤是黃壤,土層深厚,腐植質含量豐富,結構良好,植被以闊葉大樹為主,混生有茂盛的藤本植物和高大的蕨類。生態環境中由于林冠密集,光照不夠充足。
這株茶樹是直立的大喬木,分枝部位較高,枝干較少,樹高3212cm,主干直徑100cm,樹冠垂直投影的直徑約1000cm.按葉片分類,屬中葉型,葉形橢圓,色深綠而有光澤,葉長11cm,寬6-7cm,平均7-8對葉脈,鋸齒28對,葉緣缺刻淺,葉間距平均3cm左右,枝干灰白,生長勢強。但由于林中蔭濕,下部葉片有白藻為害。
茶葉中主要化學成分,經分析,老葉樣品干物百分中,咖啡喊1.14,可溶分21.27,水溶性單寧6.07.
從外形特征和內含成分的鑒定來看,肯定為野生茶樹。
根據實地調查結果分析:
首先,從茶樹生長的地點和該地的環境來看,這株樹是野生型的。現在那里仍人煙稀少,森林接近原始類型,茶樹和其他直徑0.5m-1.5m的大樹雜居一處,不可能是栽培的。
其次,從茶樹樹型樹姿來看,是野生型的。它干高直立,分枝少,分枝部位高,這種結構只有在森林環境條件世世代代的影響下才能形成。因為在大森林中,茶樹和其他樹木競爭日光,必須有縱向發展作為保證。反之,在人工栽培條件(如打頂、采扎)影響下,分枝部位一定降低,而且枝條要橫向擴張,而這株茶樹并不然。
第三,從茶樹葉片內含物來看,缺乏栽培品質,各主要化學成分以家茶為100,咖啡堿只有家茶的76%,可溶性單寧為家茶的70%.且群眾采來飲用的評語是:"沒有家茶好吃,味道苦澀多。"一般來說,農業技術是使上述成分含量提高、品質變好的,即使在目前的生產和試驗中仍可看到有這種趨勢,而且會把這種影響后果鞏固遺傳下來。這株茶樹的品質低,就說明它是沒有受過栽培影響的。
第四,從茶樹的群落來看,是野生型的,和這株茶樹生長在一塊的還有其他葉形相似的大小不等的茶樹,為數較多,這些茶樹在地面上的擺布是散亂而沒有規律的,因而只能認為是自然分布的一群山茶科植物,其間散布的幾種不能飲用的茶樹是山茶科植物在這一地區演化過程中向不同種屬分化的結果。
最后,當地群眾從沒有聽說有人在這原始森林里居住過或在這里種過茶樹。
從上列種種分析來看,這株茶樹屬野生類型應無疑問。
正由于茶葉發源于中國,故我們的祖先在利用茶葉作為醫藥進而發展為飲料的長期實踐過程中,不僅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滋育了我們的民族文化,而且給世界其他各國人民傳授了栽制技術乃至飲用藝術。中國茶葉方面的歷史和技術,在全世界享有最高的聲譽。但是隨著印度從中國學習到種茶技術,從中國引種試種成功以后,以SamuelBaildon為首的一部分學者們為了適應政治上的需要,捏造"茶葉原產印度"的爛調,以裝璜印度茶葉的門面,抹煞中國在茶葉方面的功績,從而達到在國際市場上排擠中國茶葉的卑鄙目的。這些人的理由是中國沒發現野生大茶樹,而在印度As-sama地區發現有野生茶樹(Assamic)(是否野生?).同時說:什么世界茶葉只有一種,即印度種,中國種多小葉矮叢,正是印度茶種北移中國受氣侯影響的結果;什么印度茶葉在1200年以前傳入中國;什么中國沒有野生大茶樹;等等。
解放后,我國茶葉科研工作人員在黨的領導下,重視這方面的工作,通過群眾的幫助,先后在南方的海南島、貴州仁懷、四川古寧、福建安溪,特別是云南各地,均發現了大量的原生的和野生的大茶樹。這一切,都是駁斥英人胡說的有力事實。巴達野生大茶樹的發現,對英、印一部分學者的偽說是一個最有力的回擊。這株野生大茶樹的發現,揭示了茶樹原產于中國的客觀事實。
?
微信公眾號:puersir;
茶中網:www.txldjsj.com
普洱茶知識交流請添加個人微信號:chanchadashi
古樹茶,普洱茶,紅茶,白茶等購買請關注陳老師微信,或點擊囤茶優選商城進入購買。國家級制茶工程師,國家一級評茶師-陳財嚴選推薦。
一鍵關注陳老師微信號: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