蠻磚現稱曼莊,東接易武,北連倚邦,居于古六大茶山的中央位置,蠻磚茶山東接易武,北連倚邦,現在遺留下來的、其茶樹圍超過100厘米古茶樹還有很多。
明朝末年至清朝末年,蠻磚茶山的茶葉集散地和中心大鎮在今曼莊村。曼莊村是個歷史頁面很厚的地方,蠻磚茶山的興衰史都記在這里。曼莊村是個史書中成為蠻磚,崇拜諸葛亮的茶山人說,諸葛亮當年來六大茶山時在曼莊埋下一個鐵磚,于是這里稱為埋磚,后又演繹為蠻磚;另一個說法為傣語中曼莊意為大寨子中心之村,因曼莊過去是土司頭人們經常聚焦末會商議解決各種事務的地方,故稱曼莊。
“曼(蠻)磚”一詞,自明末清初以來.幾乎凡涉及普洱茶“古六大茶山”的史籍、散記,都會提到。清-阮福《普洱茶記》及雪漁《鴻泥雜志》等史書記載: “倚邦、蠻磚者味較勝。”曼磚關帝廟(石屏會館,始建于清乾隆六年即公元1741年)碑文記:“蠻磚為普洱茶六大茶山一山”。這些記載,不但說明曼磚茶山所產之茶品質好。而且是最早形成規模、產量較大的茶山之一,顯示了其在六茶山中的重要地位。據記載,古茶園最先為當地土著人“本人”的先民開墾種植,清朝初年后,大批石屏等外地人進入,與當地少數民族茶農共同種植發展茶葉。清·乾隆時期六年已形成較大規模.達到興盛,茶山的茶園面積達到1萬余畝,茶葉年產量最高達200多噸,其茶箐多數運往易武加工成“圓茶”外銷。
茶區位置:云南省西雙版納州勐臘縣象明鄉,古六大茶山茶區
簡介:位于倚邦、革登、曼撒、易武四大茶山之間,蠻磚古茶山包括蠻林和蠻磚等地。過去蠻磚的茶葉年產量至少在萬擔以上,大部運往易武加工、銷售。雖同列六大茶山,但以往一直不如其它茶區被重視,或許也因如此,茶區才得以保存較為完整。古茶林集中在蠻磚、蠻林二地,蠻磚有500余畝、蠻林有1000多畝,茶樹生長較好、密度較高,每畝約100株以上,其中最大的茶樹高3.9米,基徑34厘米,樹齡300年以上。少被采摘過度,所以目前蠻磚茶區的茶質還保持一定水平。
大葉種栽培野生茶特色:相較其它古六大茶山,茶菁色澤較深;舌面與上顎中后段口感厚質香滑、舌面微苦。
口感香氣較沉,不若曼撒、易武香揚,近年茶質表現仍在水平之上。蠻磚茶古茶山包括蠻林和蠻磚等地。由易武西行經高山寨,過磨者河承天橋經蠻林才到慢磚。慢磚關帝廟(石屏會館)廢墟碑文記載,蠻磚系六大茶山之一,該廟始建于乾隆六年(1741)春。過去蠻磚的茶葉年產量至少在萬擔以上,大部運往易武加工、銷售。
蠻磚茶山是”古六大茶山”現今保存得較好的一座茶山,茶林不規則地散布在原始密林中,經幾代茶農的精心管理,至今仍年產茶葉萬擔以上。蠻磚村公所恢復”曼莊優質茶”產品,茶葉獨特、茶芽雪白晶亮,是搶手之貨,深受客人的喜愛。
曼磚位居六大茶山中央,沿茶馬古道南來北往的必經之地。曼磚茶山轄曼磚、八總寨、瓦奄、南龍壩、小曼奄、么蓮、高山、曼林、曼潞、曼賽、寶甸等寨,古茶樹古茶園在海拔565~l 540米之間都有分布。境內山高谷深,河流縱橫,云霧繚繞,陽光充足,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種植茶樹的自然條件優越。通過普查隊普查、測算,曼磚古茶山仍保存有2 930畝古茶園,古茶樹大都生長在茂密的森林中。茶樹品種較雜,以云南大葉種為主.還有當地人稱之為“柳葉茶”的小葉種,約占古茶園總面積的1/4。這里的古茶樹大葉種茶.芽葉肥厚、大茸毛多、持嫩性強,茶葉香高持久、滋味濃重,內含物豐富,為制作普洱茶的上好原材料。古茶樹長勢較好,密度較高,茶葉單產較高。曼林村委會有一株較大的古茶樹。樹型小喬木,樹高3.9米,基圍粗l米,樹冠直徑3米,屬普洱茶種,樹齡300年左右。
來源:普洱茶吧論壇
微信公眾號:puersir;
茶中網:www.txldjsj.com
普洱茶知識交流請添加個人微信號:chanchadashi
古樹茶,普洱茶,紅茶,白茶等購買請關注陳老師微信,或點擊囤茶優選商城進入購買。國家級制茶工程師,國家一級評茶師-陳財嚴選推薦。
一鍵關注陳老師微信號: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