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以普洱茶為代表的云南茶葉享譽海內外,其中,尤以古茶樹樹葉為原料制作的古樹茶最為珍貴,受到市場熱捧。因市場需求大,而古樹茶產量較低,目前古樹茶的價格每公斤達到了幾千元、上萬元不等,市場潛力巨大。
在地域上與茶區普洱和臨滄呈三角之勢的玉溪,曾經是茶馬古道上種茶、販茶的重要商路。上世紀八十年代,玉溪的煙草產業迅猛發展,煙草經濟占據了農業經濟的主導地位,古茶樹被遺忘在了深山。如今,在玉溪大力發展高原特色現代農業戰略中,古茶樹作為經濟發展中一種特質資源,受到多方重視。
俗話說“高山云霧出好茶”,哀牢山上古茶樹資源到底有多豐富,主要分布情況怎樣?產業發展潛力如何?能不能做強品牌、做大效益?近期,記者深入哀牢山,對該區域的古茶樹資源進行了探訪,發現哀牢山上古茶樹數量多、分布廣,且樹齡長、品質好。僅新平縣水塘鎮古茶樹面積就達1100畝,其中,金廠村快發寨樹齡達百年以上的古茶樹有上千株;邦邁村和峨毛村均考證發現樹齡達600年以上的古茶樹,樹圍達2米以上;更有村民在新平境內發現千年古茶樹,距普洱鎮沅縣千家寨茶樹王(樹齡達2800年)直線距離僅10公里。經有關部門檢測顯示,該區域峨毛茶氨基酸含量高出正常值一半以上,達6.5%,鮮爽度突出,屬特異資源……
哀牢山中古茶樹數量多,分布廣
哀牢山是云貴高原和橫斷山脈的分界線,是元江與阿墨江的分水嶺,起于大理州南部,止于紅河州南部,綿延近千公里,地勢險峻,山高谷深,海拔在3000米與600米之間,獨特的地形導致獨特的立體氣候,山巔白雪紛飛,河谷卻炎熱如夏,“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
哀牢山特殊的自然環境和地理氣候,為茶樹的生長提供了適宜的生態環境。山中干濕季分明,氣候溫和,降水充沛,日照充足,土壤疏松肥沃,有機質含量高,適宜各種茶樹生長,尤其是大葉種茶。在哀牢山上,分布著各種類型的茶樹和茶園,有規模集中的人工栽培型老茶園,有大面積星星點點散種在村前屋后的老茶樹,更有生長在人跡罕至的森林里的野生古茶樹。在新平的者竜、水塘、建興、平掌等鄉鎮,百年以上的古茶樹達數千畝,五六十年的更是不計其數。
在水塘鎮金廠村快發寨記者看到,連片的古茶園蔚為壯觀,上千株古茶樹靜靜地偏安一隅,粗壯的樹干據說已經經歷了三五百年的風雨,這片茶園現在是新平龍泉茶業公司的基地。據該公司負責人介紹,公司的古茶園基地分布在哀牢山一帶,從峨毛、拉博、邦邁、快發寨到耀南、平掌庫獨木、建興一線,面積達3000多畝,平均樹齡達百年以上。
哀牢山除了連片的古茶園,還有更多的古茶樹散落在各村組。從水塘鎮政府去往邦邁村的路上,沿途從車窗外望去,各個山坡上總能看到高大粗壯的古茶樹,幾十株一群,三兩株一伙,星星點點。同行的水塘鎮茶葉辦主任李發祥說,水塘鎮9個村委會有7個都分布有古茶樹,總面積達1000多畝。
在水塘鎮邦邁村新糯租小組,69歲的何安瓊老人帶我們去看了她家的老茶樹,茶樹生長在村子的后山上,錯落的幾十株,株株都有一人多高,小腿般粗細。老人說,從她記事起,這些茶樹就這般大小,幾十年過去,人老了,茶樹卻好像一點沒變。村里70多戶人家,各家各戶都有一些老茶樹,多的上百株,少的幾十株,準確的數字,誰也說不清。村里大部分年輕人都出去了,只剩一些老人,導致茶樹疏于管理,也沒人去采摘,偶有老人去采來制成毛茶,換點零花錢,但因量少工藝差,也賣不了幾個錢。據何安瓊老人說,有一年老樹茶價格賣到200元一公斤,有的村民為了方便采摘,直接把茶樹砍倒采茶。
在者竜鄉腰村茶廠和峨毛茶廠的茶園里記者看到,這里的茶樹主干已經長到成年人的胳膊粗細,這些茶樹均種于1960年前后,樹齡已有60年左右,達老茶樹標準。和邦邁村散落的古茶樹不同,這里的茶園整齊劃一,有專人管理,為了保證茶葉的生態和有機,茶園里隨處可見防蟲燈和粘蟲板,管理到位,產量也可觀。據茶廠負責人介紹,腰村茶廠年產干茶50噸,峨毛茶廠年產干茶10噸。
一份來自新平縣農業局茶葉辦的調研報告顯示,新平全縣茶葉種植面積達4.35萬畝,主要分布在平掌、建興、者竜、水塘四個鄉鎮,四個鄉鎮的茶葉種植面積占全縣茶葉種植面積的94%,其中平掌和者竜面積最大,分別是18817畝和11100畝。在這些茶樹中,古茶樹和老茶園占了很大的比重。據當地干部估計,因為種植分散,實際的茶樹種植面積可能還要大于統計面積。
哀牢山上種茶歷史悠久
在新平,有文字記載的種茶歷史可以追溯到乾隆60年(1795年),距今200多年,書里記載了大峨毛農民楊先科趕馬到普洱市景谷縣做生意,品嘗了景谷人給他泡的茶水,覺得味道香醇,返程時就從那里帶回數株茶苗種在自家菜地里,一直存活到現在。
民國初年,尉遲家族的人在普洱求學,看到普洱茶葉生意紅火,學業完成后,從普洱引回茶苗,分別種在曼召村的馬鹿塘、者竜村后的大魚塘凹子、豆地平掌村。據說,引種了上千株茶苗,這些茶樹成為后來者竜茶葉發展的種源。
解放初期,茶葉成為國家計劃收購商品。由于哀牢山一帶適宜種茶,大家認為發展茶葉是壯大集體經濟的一條好路子,茶園面積得到大發展。在者竜茶山試種成功的基礎上,1970年又開辟了腰村茶山、草皮街茶山、峨毛茶山、遲家營茶山、竹箐茶山。同時,在外貿公司的指導下,采取了新式栽培技術,由原來試種的每畝800株增加到每畝2000株。到1981年,整個者竜鄉茶園面積達2530畝,實現茶葉產量5萬公斤,者竜茶在省內外小有名氣。
然而,實際考察的結果顯示,哀牢山上茶樹種植的歷史比文字記載久遠得多。
在新平者竜鄉大峨毛村,記者親眼看到了村民羅正延家600多年的古茶樹。茶樹上掛著一張“身份證”,上邊標注著該茶樹的基本參數:栽培型古茶樹,樹高6.8米,主干樹圍2.1米,樹齡600年以上。這是云南農業大學86歲的茶樹鑒定專家張芳賜給這株古茶樹頒發的,2016年4月,他曾到實地測量考察。像這樣粗壯的老茶樹附近比比皆是,羅正延說大概有1000多株,因為相對集中,每到采茶季,都有茶葉公司來收購,并為每株茶樹做了掛牌。在水塘鎮邦邁村,村民李明忠家600年的古茶樹上也掛著張芳賜老先生為它頒發的“身份證”:樹高12.6米,胸徑樹圍達2.2米,屬人工栽培型茶樹。
在云南農業大學,記者約訪到張芳賜,他說,茶樹生長比較緩慢,能長到2米多的樹圍,非幾百年不行。無論是大峨毛村的古茶樹,還是邦邁村的古茶樹,它們的樹齡都比文字記載更遙遠。
邦邁村支書吳文華說,森林里還有株千年野生古茶樹,離鎮沅千家寨那株2800年的茶樹王只有10公里左右的距離。可惜,由于準備不足,我們不敢深入森林腹地一探究竟,只能遺憾地與千年古茶樹失之交臂。但今年2月7日,新平縣古茶樹考察組在平掌鄉倉房村三家村河頭原始森林附近探尋到多處古茶樹群,其中最大的一株古茶樹根部基徑達4.39米,胸徑3.88米,高約15米,樹齡有待進一步考證。
哀牢山古樹茶味道獨特,屬特異資源
據張芳賜介紹,早在二十世紀70年代,省里相關機構曾經對哀牢山峨毛茶做過檢測,結果顯示,除常規的指標達優質茶標準外,峨毛茶的氨基酸含量比正常值高出一半以上,達6.5%,屬特異資源。為此,峨毛茶被寫進了茶學專業的教科書,在全國各類普洱茶研討會上也作為特異資源常常露臉。
2016年4月,應龍泉茶業公司董事長張曉聰的邀請,張芳賜與原云南茶業進出口公司工程師、著名普洱茶專家蘇芳華,民族茶文化促進會會長王樹文等6名專家來到新平,深入哀牢山,對古茶山、古茶園、古茶樹進行考察。張芳賜說,他都沒想到,新平居然有那么多的古茶樹,而且樹齡那么長。在快發寨,檢測的古樹茶樣品里最大的茶葉葉長305厘米,葉寬130厘米,通過鑒定,張芳賜認為快發寨古樹茶的品種屬勐庫大葉種。
勐庫大葉種茶是我國首次認定的國家級良種茶,原產于臨滄市雙江鎮勐庫鎮冰島公弄村,主要分布在臨滄市。該品種植株高大,自然生長情況下樹高可達4-30米,樹幅3-12米,主干明顯,分枝稀疏,葉特大,茶多酚、兒茶素含量高,氨基酸含量低,茶氣強,濃烈甘甜,是加工普洱茶的上乘品種。
哀牢山發現的古茶樹所呈現出來的形態與勐庫大葉種所具有的形態很吻合。但是哀牢山上發現的勐庫大葉種因生態環境的不同,在品質上發生了變異,氨基酸含量從原產地的1.7%增加到6.5%,鮮爽度明顯高于臨滄片區,但苦澀味和茶氣有所減弱。張芳賜說,該片區如果根據茶葉所表現出來的特點,加工適合的茶葉品種,一定會成為獨一無二的優質產品。
哀牢山的優質茶葉如何才能走出深山,成為農民的增收樹、致富樹?請關注《哀牢山茶產業的春天在哪里?》(玉溪日報記者 蔣燕)
來源:玉溪網
微信公眾號:puersir;
茶中網:www.txldjsj.com
普洱茶知識交流請添加個人微信號:chanchadashi
古樹茶,普洱茶,紅茶,白茶等購買請關注陳老師微信,或點擊囤茶優選商城進入購買。國家級制茶工程師,國家一級評茶師-陳財嚴選推薦。
一鍵關注陳老師微信號: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