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隨著古樹茶價格的“一路看漲”,有人放言:古樹茶將重蹈2007年普洱茶市崩盤覆轍;有人卻稱,古樹茶是普洱茶市的“拯救者”,是云茶產業重回中國茶產業第一陣營的“推手”…… ?
古樹茶市場的變化,特別是價格的走高,引發了從行業到市場競爭,再到生態環境的一系列博弈。危機與機遇一起暗流涌動。而博弈、角逐,是2014年古樹茶的開門熱戲、主題詞,就看怎么登臺“上演”。
“挾持”了行業發展?
陳河是一家品牌企業的負責人,在他看來,此輪古樹茶價的上漲,極不協調,有些違背市場規律,有被人為操作的嫌疑。據他了解,極個別廠商,以讓普洱茶重回當年“輝煌”時刻的名義,挾持了行業發展的自律和市場的自我凈化能力。
2007年,因資本對普洱茶的過度炒作,導致茶產業泡沫破滅、價格暴跌,在短短一天內,就從神壇跌落,震動了不少業界人士的神經。
7年后的今天,普洱古樹茶,又一次傳來“漲聲雷動”的勢頭,部分產品直抵萬元,其余的也價格不菲,動輒上千元,這令陳河憂心不已。因為在他看來,古樹茶已經違背了市場的價值規律了。茶葉,雖然有著不可磨滅的自然、歷史、文化等價值,但畢竟是一種飲品。
什么是古樹茶?它與臺地茶又有什么區別呢?
“所謂‘古茶樹’是指樹齡在300年以上,處于自然生長狀態的喬木型大葉種茶樹,包括野生型、栽培型、過渡型大茶樹。這些古茶樹生長的營養物質來自于原土質的豐厚地力和茶樹周圍形成的良好生態,沒有化肥和農藥的侵擾。”中國茶業流通協會副秘書長、云南茶業協會副秘書長方可說,據該協會和省科技、省檔案局歷時4年的調查得知,目前云南古茶樹資源我國分布最多的省份。目前全省已知的有10萬畝左右,年產量預估有100噸左右。
臺地茶,則是通過人工培育和管理的茶樹,生產時間較短,大概在數年至數十年之間。
陳河表示,非資深茶人、茶客,一般是難以辨別出古樹茶與臺地茶的區別。據一名專家透露,從外表看古樹茶葉脈清晰,邊緣齒狀剛毅,色澤深綠,而臺地茶葉質肥厚,脈絡稍弱,葉面呈亮綠色;浸泡后,古樹茶的茶多酚、兒茶素、總糖、寡糖等各項指標,要高于臺地茶。但這些感官指標非普通茶人能判別。
稀少就是存在的價值
“不能一朝被蛇咬,年年都怕井繩。”方可認為,古樹茶對整個臺地茶行情推動作用還是比較明顯的。
勐臘縣象明鄉習崆新寨的高發新說,前兩年象明地區的臺地茶,每公斤的收購價就是2、30元,從去前兩年古樹茶價格上升后,臺地茶價格也在翻番上漲。到今年,象明鄉的臺地茶最高的已經超過100元公斤。
勐海卓群茶廠的負責人也表示,這兩年臺地茶的價格,以一年一個倍的價格在上漲。他認為,目前臺地茶的漲幅是合理的。
來自市場終端的反應也顯示,古樹茶有力地推動了云南普洱茶市場的發展。寧洱古道人家總經理楊陽認為,盡管去年的普洱茶行情不是很理想,但古樹茶帶動了臺地茶的銷量。僅他的企業,去年在古樹茶的促動下,銷往華南地區的臺地茶就達數噸。
對于業界對古樹茶行情的稱贊。一名不愿具名的圈內人士說,古樹茶就那么點,稀少就有市場價值。云南人為什么還死守市場,不自己給自己一點希望呢?
該人士也坦言,不排除有幾家資本雄厚的古樹茶廠商在“左手賣給右手,右手倒騰給左手。”幾個來回,將一片茶,或一個山頭的古樹茶炒高。比如,某座山頭上的茶號稱是當年進貢的,其實古樹茶早在10多年前就已被砍伐,林地用于種植糧食了,剩下的完全不足以規模化生產,但該企業仍然宣稱有多少多少產量。顯然,其不是拿別的山頭茶,動了“貓貍換太子”的把戲外,就是以假亂了真。而這些對于不了解茶山歷史的人來說,是難以獲知真相的。
業界人士還披露,由于名山名寨的古樹資源稀缺,產量不多,也不排除一些投資者就聯合當地茶農,控制了茶山的采購和銷售。價格顯然已經不按市場規律競走。
古樹普洱對壘常規市場的搏殺,影響力顯然要小得多。不過,最危險的信號,是投資者或者散戶的盲目跟風。在國人“追漲不追跌”的投資心里指導下,最容易造成幾個“莊家”對跟風投資人的“絞殺”,或者最后的“接棒者”。
“山頭主義”很受傷
茶價的一路上揚,不僅刺激了市場、商戶和投資者,也極大刺激了產區的茶葉經紀人、茶農,讓市場交易秩序變得混亂,誠信度大大降低。
在易武某座山上的古茶樹的茶質,可謂是名聲在外,不論新的老的茶商,無不趨之若鶩,生怕去完了,搶不到古樹茶。一名長期活躍在此山上的一名當地人講述的一則故事,令許多崇拜名山名寨古樹產的“山頭主義”客商唏噓不已。
去年,隨著古茶樹價格連續兩年的攀升,該座山上的古樹茶變得愈發量少價高,少數茶農則認為,機會大好,有利可圖。當外地客商來品茶、鑒茶質時,擺出貨真價實的古樹茶,一旦生意談定,拿著茶錢后,立馬啟動調包手法、或障眼法,將真品古樹茶換走。據該人士掌握的信息顯示,僅去年,就不下4、5起這樣的“偷梁換柱”行為,客商虧損的金額少則10多萬,多則上百萬。即便是客商發現了,報了案,但也因為拿不出證據,只能買賣雙方協商解決。輸家總是外地客商。
隨著多名外地客商的“栽倒”在該山頭后,此山寨的名聲在圈內臭不可聞,令原本許多做正規交易的茶農,大受傷害,無茶商樂意問津,誠信度跌倒谷底,交易秩序大受破壞。而最終受到最大損害的卻是自己。
口袋“豐滿”環境“遭殃”
除了上述行為外,現實的利益誘惑,也令部分茶農不管不顧。
都知道,茶葉是健康飲品,但隨著增產擴豐收,增效益理念的深入,許多原本不施葉面肥,不打農藥,不追加化肥的古茶園,紛紛玩起了“高科技”。
一家茶葉初制所的老板透露說,明前茶,一般長勢都比較慢,而且產量很低,但這一時間段內采摘下來的茶葉,又是售價最高的茶葉。為了讓錢袋子更“豐滿”些,有的茶農根本不管安全不安全,頭晚將葉面肥一噴,次日茶樹就變成了“搖錢樹”。
對這些惡行,該名老板說,尚未有好的辦法的遏制。當下只能靠茶農自律。
如果說不安全的茶葉,能造成身體健康的惡化,那對森林毀壞,植墾就是對自然生態環境“烙傷疤”。
3月16日,記者在象明鄉茶區走訪時,偶然遇到了成片成片山林被砍伐的現象。直徑達2、30厘米的大樹被連根挖斷,樹干上寄生的蘭花、苔蘚等植物表明,這是一片生態良好的山林。但砍樹的人回答說,生態好不如生錢好。砍了就是為了種植茶樹。
這樣的景象,同日我們在象明鄉境內的官墳梁子再次遇見,目的相同,都是為栽種茶樹“生錢”。令人想不到的,山地的主人,竟然邀約我們合伙一起種茶,利潤五五分成。對于“這樣砍樹是否違法”“不擔心被舉報”的提問,山地的主人,我們會有辦法達到砍伐目的。至于舉報,我們見得多了;再說,是我們自己的山地,擔心那么多干嘛!。
據居住在官墳梁子附近的村民介紹,按正常程序報批砍伐,十次有十次都不能獲得批準,但村民有辦法,先放火把所看中的山地燒毀,然后再以補種名義砍伐,這樣基本上都能夠通過。
“法典”或能制衡角逐
對于這樣的逐漸變得糟糕的古茶園、生態系統等,此前,云南省茶葉協會、云南農業大學、云南省農科院茶葉研究所、中國普洱茶研究院,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所等機構曾倡議成立“云南古茶樹保護委員會”,以落實監護組織,設立監護,定期巡視古茶生態狀況,設立古茶樹保護基金等措施和建議為目的。但據參與此次發起倡議的一名學者介紹,最后此事變得不了了之。因為沒有政府部門參與,一切都顯得蒼白無力,難以施行。
據當時的統計載明,由于近50年來人口的增長、不合理采摘、過度開發,甚至大面積毀茶種糧、種甘蔗、種橡膠,單一化茶園替代或者在古茶園、古茶樹周圍建設新茶園導致基因漂變等各種因素,云南古茶園的面積由上世紀50年代的50余萬畝減少到20余萬畝。因此,很多業界人士呼吁將“云南古茶樹資源保護立法”進入審議階。
據方可透露,到目前該“法典”仍未出爐,處于“難產”中;具體原因,不甚明了。不過,版納、普洱、臨滄等我省古樹茶核心生長區,大多都有建立法規。
欣喜的是,除了學術機構積極倡議保護古茶樹外,一個由多家商業企業構建的“云南古樹茶研究會”,也將在不日成立。在他們看來,研究古茶園、古茶樹的科學、文化、歷史和生產價值,有效地保護云南古茶園、古茶樹已成為當下茶人和全社會的一項急迫任務。
記者觀察:繁榮后更考驗智慧
欣欣向榮與觸目驚心,是完全不搭調的一組詞匯。
走進云南茶區的各大名山名寨后,熱火朝天、欣欣向榮的各種景象,會毫不吝嗇地擠進你的視線——曾經的片片民居,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棟棟毫無特色的水泥房子,在寨子里肆意“生長”、拔地而起,將曾經的民居、茶園、自然等,和諧相融的景象涂鴉一片。
改善居住環境,提高生活品質,顯然無可厚非。但在一些號稱多少千年自然遺存的“活化石”、世界茶文化的“根”和“源”的古茶山上,無序地開山辟地,建造“水泥森林”,不光是制造了一片片森林的“疤痕”,還遺留下一堆堆毫無生機的建筑垃圾。同時,各種生活垃圾等,隨意丟棄,或傾倒在古茶園中。試想,多少年以后,喝這樣的茶還能保證安全嗎?
中央1號文件提出要努力建設美麗鄉村。2013年,云南省也提出建設美麗鄉村,計劃每年建設1000個以上,并優先支持歷史文化名村、特色產業村。在這場優化村莊布局、改善人居環境、提升生態環境、培育特色文化村的行動中,顯然是一場對當地職能部門智慧與執行能力的雙重考驗。而對富裕起來的村民、茶農來說,不隨意丟棄、傾倒垃圾,不亂排放生活、生產污水,是對他們文明與魅力有一次提升。
美麗鄉村,魅力茶園,期待著我們的共同努力。
古樹茶,普洱茶,紅茶,白茶等購買請關注陳老師微信,或點擊囤茶優選商城進入購買。國家級制茶工程師,國家一級評茶師-陳財嚴選推薦。
一鍵關注陳老師微信號: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