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要講的主題是茶與健康,而茶嘛,我選了最有代表性的茶——普洱茶
普洱茶是喝茶人的最后一站
茶根據其發酵與否及發酵程度分為綠茶、白茶、黃茶、青茶(烏龍茶)、紅茶、黑茶(普洱茶屬黑茶類)6大類,作為后發酵(生產出來以后仍在持續發酵)的普洱茶因其“越陳越香”的特性被譽為“可以喝的古董”而成為喝茶人的最后一站,這是為什么呢?
因為普洱茶是活性的茶,是有生命的茶,普洱茶從生產出來的那一刻起就開始了持續發酵、不斷成長的一生,其香氣、湯色、滋味都在不斷地變化、成長,在其從新到老不斷的成長過程中,普洱茶的香氣、湯色、口感、韻味會次第呈現出六大茶類的特點:
剛生產出來的普洱茶生茶滋味口感像綠茶,清爽、清潤;
陳化個十年八年,像白茶、黃茶;
再放個十年八年,像青茶;
陳化到三四十年,又像紅茶,紅亮暖潤;
陳化到五六十年后,回歸到黑茶本身,紅褐透亮,香柔滑順,沉穩平和。
普洱茶的香氣的變化也是迷人的,新生的普洱茶香氣濃烈、高揚,在時間的作用下,越陳化,香氣越沉穩悠揚,就像一個人的一生,從一張白紙一樣的嬰兒,到懵懂青澀的少年、青春張揚的青年、沉穩持重的中年,到內斂沖和的睿智老者,雖滿腹經綸,卻笑而不語,但慈祥目光過處,秒殺天下英雄。
普洱茶香氣的變化是從高揚走向低沉,內涵的變化是從淺薄走向深厚,韻味的變化是從短促走向悠長,普洱不止是用來喝的,還是用來品的,品普洱茶其實是品歲月的滋味,時間的味道。從這個層面來看,普洱茶實在是喝茶人的最后一站。
做一個飲食中國人是幸福的,因為最好的美食在中國,最好的茶也在中國,我們在全世界任一個地方喝到的立頓紅茶,滋味是一樣的。而普洱茶,不同的茶師泡、不同的水泡、不同的器皿泡、不同的時間泡,喝到的都會是不同的味兒,普洱茶,喝的是健康之美,喝的是變化之美。
喝茶健康,還要喝健康茶,以及健康地喝茶。
茶屬弱堿性的植物性飲品,健康價值較高,健康地喝茶就要因時而喝,因地而喝,因人而喝。一般而言,春夏可適當喝點清潤的綠茶、花茶,秋冬則要多喝點溫潤的紅茶或普洱茶。胃強胃熱的人可適當喝點綠茶、青茶,胃弱胃寒的人則可適當多喝點紅茶或普洱茶。
作為喝茶最后一站的普洱茶,富含益生菌和多種活性物質、微量元素,保健價值極高,尤其是普洱茶的熟茶,由于經過了有微生物參與的渥堆發酵等特殊工藝,茶葉的內含物質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原先的營養物質得到了優化,同時還生成了新的營養物質,比如他汀和茶褐素等,在軟化血管、平衡體內各種代謝等多方面表現優異,極具養生保健價值。
研究數據顯示,綠茶中含有100多種營養物質,而由大葉種曬青毛茶加工而成的普洱茶內含的營養物質卻有300多種,綠茶喝的是鮮嫩鮮香,普洱茶喝的是成長和變化,隨著時間的推移,綠茶的變化是從濃到淡,從好到壞,而普洱茶的變化則呈拋物線,從弱到強,從單純到飽滿,從青澀到張揚,從張揚到沉穩、從沉穩到平和,隨著時間的推移,普洱茶越變越好,越來越有韻味。
茶有千萬種,但好茶的標準只有一個:好喝、舒服、身心愉悅!但有不少人對茶湯中的苦澀很有意見,認為苦澀不好,甜爽才好,甜爽才是舒服。俗話說,不苦不澀不是茶,我們不能簡單的把帶有“苦味”或“澀味”的茶,都定性為不好的茶。
茶葉固有的苦味,主要是由茶葉中的咖啡堿、可可堿、茶葉堿、花青素類、皂苷、苦味氨基酸等物質造成的;而澀味,則主要由茶葉中的茶多酚類、兒茶素類、醛、鐵等物質造成的。
好茶是必須有苦澀的,只不過這種苦澀味是協調的,是和諧的,是可以化解的??酀谢馑俣鹊目炻彩桥袛嘁豢畈鑳灹拥臉藴手?,一款優質的普洱茶,尤其是生茶,其茶湯入口滋味飽滿,苦澀協調,且化去極快,隨之而來的是明顯的生津和迅速的回甘,回甜,韻味悠長,讓人頓生身心愉悅之感。
由此可見,一款好茶,苦澀是基礎,沒有這個基礎,茶就沒有了后來由苦入甘、由澀化甜的條件。
茶,是靠天吃飯的農副產品,茶質的好壞受環境、氣候、土壤、降雨、光照等條件變化的影響極大,人不能改變氣候環境,但卻可以順天應人,在現有的氣候和環境條件下做出最好的茶,俗話說得好,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只要用心、專心,在惡劣的氣候環境下也可以做出上等好茶,那就需要對茶樹茶林進行用心和專業的養護。養護的過程其實就是馴化滋味的過程。那么,茶樹茶林的養護都有哪些工作呢?
對于老樹、古樹來說,養護絕不是澆水施肥,很多人不知道,古茶樹是不需要澆水的,但一定要疏枝理條、修剪、松土、培土、摘茶果、茶花、清除各種寄生植物等等,這些動作并不只是讓茶樹長得好看,更重要的是均衡茶樹通風度、光照度及養分的吸收,以及柔和茶葉滋味。
好滋味是養出來的,不能僅靠老天爺的恩賜。
持守真味、匠人匠心的瀾滄古茶
瀾滄古茶,1966年建廠,是中國普洱茶十大品牌,自有茶園16000畝,原料基地、農業合作社有120所,專營店、品鑒中心、辦事處等超過500家,專柜700多家,集產供銷貿于一體。
品牌所扎根的景邁山,是當今世界上保存最完好、年代最久遠、面積最大的栽培型古茶林。景邁山是唯一一座以國家的名義申請世界文化遺產的古茶山,是世界茶文化的根和源。
美麗的景邁山(勐本寨):照片式2015年11月26日拍,景邁山長年云霧繚繞,海拔1800米。
景邁山千年萬畝古茶林一角:鳥糞、落葉、草木灰、農家肥,盡量保持原生態
古樹上的嫩芽:
波哥在談茶多酚與茶樹品種的關系
瀾滄古茶—代表產品
●007
●0081
●001
●0085
●烏金
烏金是精選云南多座原生態古茶山的數百年樹齡古樹茶為原料,由五十年專注事茶、有四十年熟茶制作經驗的老匠人精研而成,代表著熟茶技術的最高水準。
交流一:從發酵工藝怎么分別綠茶、白茶、黃茶、青茶、紅茶、黑茶?
綠茶:不發酵,烘青工藝干燥成形,像太平猴魁、龍井、黃山毛峰都是綠茶,綠茶是定型的茶,隨著時間推移,滋味由濃到淡。
白茶:10%輕微發酵。
黃茶:在綠茶的基礎上增加悶黃工藝,10-15%發酵。
青茶:50%發酵,大紅袍、鐵觀音、福建巖茶等。
紅茶:全發酵茶,100%發酵,其發酵過程沒有生物菌參與,烘青工藝,如祁門紅茶、正山小種,金駿眉等。
黑茶:后發酵茶,湖南安化黑茶,云南普洱茶(包括熟普和生普)。
普洱茶因其曬青工藝很好地保留了茶葉中的生物菌,這些生物菌在后天的陳化過程中結合空氣中的氧和水不斷優化組合茶葉中的營養物質,制造出很多新的營養物質,同時將茶葉中的茶黃素轉化成茶紅素,再將茶紅素轉化成茶褐素,保健價值較高。
交流二:什么是禪茶一味?
禪與茶有許多共同的地方,比如,禪講悟、講修、講靜,內視的過程也是一個思索的過程;而茶講求的是靜、凈、雅、和,這個靜,包括人靜、境靜、心靜。
我們說禪悟、禪修,有時需要借助一些外化的環節,比如打坐,調息,氣功,閉關,冥思等,這些都是可以入禪的。
茶也是比較容易入禪的一個渠道,很多人通過茶來修身,參悟,禪修,古人說,茶可清心也,通過品茶來洗滌身心,拋卻凡思俗慮,達到養身養心的目的,所以我們說由茶入禪,禪茶一味。
交流三:普洱茶的存放
普洱茶的存放,說難也不難,主要注意好這四個方面就能存放好:
其一,不能陽光直射,所以,普洱茶要存放在室內,不宜存放在室外;
其二,濕度不宜過高,一般不超過70%,濕度在50%~65%之間比較合適,而溫度則無需特別的做恒溫處理,另外,在存放茶葉的倉庫或房間茶葉不宜直接擺放在地板上,也不宜緊貼墻壁存放,這樣容易受潮;
其三,存放的空間干凈無異味,茶葉的吸附性很強,所以,普洱茶的存放空間里不宜存放其他有濃烈異味的物品;
其四,普洱茶是有生命的茶,它需要呼吸,所以,普洱茶無需抽真空存放,也不能放到冰箱里。
交流四:瀾滄古茶類似野人logo的含義
波哥介紹到,1991年的時候,陜西一個民間藝術交流團到訪瀾滄古茶,當聽到布朗族種茶始祖巖冷帶領族人開山種茶、采茶、制茶的歷史,大受啟發,現場即興完成了這張巖冷深山采茶的剪紙,茶媽媽杜春嶧當場就買下了這幅剪紙的版權,最終成為瀾滄古茶高端茶品的Logo,并沿用至今。
在云南,有各種關于種茶始祖的美麗傳說,其中一種傳說說到普洱茶的種茶始祖是諸葛亮,當年諸葛亮南征七擒孟獲時遺留下來的茶籽,讓云南人以種茶為生,安居下來。但是,布朗族頭人巖冷則是有多種史料記載的種茶始祖,景邁山各族山民都奉巖冷為種茶始祖,千百年來祭拜紀念不絕。
交流5:茶種植和制作會不會有化學成分?
在中國著名的茶區中,云南茶區的種植環境是最為原生態的,這跟云南省的獨特的地理條件、氣候特點和高原環境有密切的關系。
瀾滄江流域茶林遍布,在這些茶林里,四季的變化不太明顯,嚴格地說,整個瀾滄江流域幾乎只有兩季:雨季和旱季。
在茶山、茶林,一年四季幾乎白天都陽光燦爛,夕陽下山后便是滿山遍野雨霧繚繞,這種陽光和雨露交替變換,一陰一陽,一呼一吸,極為有利于茶葉的生長和滋潤,加上云南省作為高原農業大省的大的生態特點,病蟲害天然就少,這里的古樹茶數十年來幾乎沒有使用過農藥,這使得云南茶區的茶樹茶葉極具原生態,茶質好,安全性高。
茶是雅俗共賞的媒介
茶是雅俗共賞的一個媒介,喝俗了,茶就是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喝高了喝雅了,茶就是人生七雅:琴棋書畫詩酒茶;所以無論是達官貴人,還是布衣百姓都需要喝茶,茶喝的是健康,喝的是快樂。
茶不是藥,卻勝于藥,因為茶,特別是普洱茶,其軟化血管和平衡體內各種代謝的能力比較強,所以,常喝茶能夠延緩肌體衰老和病變,是讓人長享高品質健康生活的關鍵。因此,在智能制造平臺也好,讀書會活動也好,匠人薈活動也好,茶是一個很好的載體和平臺。
在漫長的人生歲月里,做人,須拿得起,還得放得下,像一杯陳年普洱,越是經過歲月的洗禮,越是能煥發出生命燦爛的大美。(?王鴻波?)
微信公眾號:puersir;
茶中網:www.txldjsj.com
普洱茶知識交流請添加個人微信號:chanchadashi
古樹茶,普洱茶,紅茶,白茶等購買請關注陳老師微信,或點擊囤茶優選商城進入購買。國家級制茶工程師,國家一級評茶師-陳財嚴選推薦。
一鍵關注陳老師微信號: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