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水上國際茶葉之路”的故事!水上國際茶葉之路的概念,最早是包忠華在《被低估的江城茶文化》一文中提出并加以論證:“以普洱為起點的向外輻射的茶馬古道應有五條,即東北路(前路官馬大道)、西南路(普洱、瀾滄茶馬大道)、南路(普洱、易武茶馬大道)、西北路(滇藏茶馬大道)、東南路(普洱、江城、萊州茶馬大道)。從普洱府為起點-江城-越南萊州-海防港入太平洋的茶馬大道一直沒有受到人們的重視。
“水上國際茶葉之路”是從普洱經思茅倚象壩、石膏箐,抵達江城曼克老、圓盤山、阿樹寨至勐烈街后,用馬幫或者牛幫將茶葉馱運至壩溜渡口和土卡河渡口裝船,順李仙江而下抵達越南萊洲海防港口,再經海防轉運至香港、澳門、臺灣、日本、韓國及其東南亞等各地的茶葉之路。這個路程,大概需要一個月左右的時間。而在當時已經是普洱茶銷往國外最快捷的一個路徑。李仙江進入越南后稱為黑水河,黑水河是紅河的最大支流,它在越南海防港匯入太平洋,從這里出發的船只可以漂洋過海至世界各地。 勐烈街,就是現在的江城縣勐烈古城,是普洱府因茶馬古道而興起的五座古城之一。它成為“水上國際茶葉之路”的重要驛站,是跟其所在的江城縣所處的地理位置密不可分的。
江城,被勐野江、李仙江、曼老江三條江水滋潤的土地,是連結陸路茶馬古道與海上絲綢之路的紐帶。它東南與越南接壤,南與老撾交界,西北與思茅區、寧洱縣相連,北與墨江縣隔江相望,東靠紅河州綠春縣,西鄰西雙版納州勐臘縣、景洪市,為云南唯一與兩個國家接壤的縣。最為重要的是,清光緒十年(1884年)越南完全淪為法國殖民地,航運、鐵路、公路交通開始發展,從江城經水路與越南互通有無的商品交易漸漸頻繁起來,大量茶葉由此出口,逐漸有商人來猛烈街開辦茶莊、茶號經營茶葉,開設驛站、馬店、馬幫等。
因出口越南茶葉利潤豐厚,昆明、普洱、思茅、墨江、易武和石屏等地的茶葉也欲途經江城大量出口越南,不少普洱、易武的茶莊、茶號也紛紛到江城開設分號,于是江城老街上匯聚了如敬昌茶號、江城號、勝利號、福泰隆茶莊、鴻順茶號、泰來茶號、興華祥茶莊、福泰昌茶號、同興昌茶號、永茂昌茶莊、四合公茶莊、仁和祥茶號等20余家號級茶莊。商鋪茶莊林立,酒樓客棧鱗次櫛比,商人馬幫摩肩接踵,一座邊疆貿易古城逐漸形成,從目前呈現的古城建設規模、建筑風格也可以看出,當時它的繁華程度并不亞于內地古城。
微信公眾號:puersir;
茶中網:www.txldjsj.com
普洱茶知識交流請添加個人微信號:chanchadashi
古樹茶,普洱茶,紅茶,白茶等購買請關注陳老師微信,或點擊囤茶優選商城進入購買。國家級制茶工程師,國家一級評茶師-陳財嚴選推薦。
一鍵關注陳老師微信號: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