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出普洱山,歷史上的普洱茶因地而得名
普洱,云南的一個地名。唐代屬銀生府,清雍正七年(1729年)設置普洱府,轄思茅廳、六大茶山、橄欖壩,及江內、六版納,并對江外車里定慰司實行羈縻管理。新中國建立后,1951年更名為普洱縣,隸屬思茅地區。
清代普洱府轄一縣三廳及車里宣慰司,既是府制,管理著西雙版納和思茅等地,又是貿易重鎮,是滇西南茶業交易的重要市場。普洱府地域廣大,所處瀾滄江中下游,年平均氣溫在17℃至22℃,年降雨量在1200至1800毫米,土壤PH值為4至6,屬亞熱帶濕潤氣候型。當地海拔差異大,日照充足,雨量充沛,空氣純凈、陽光通透,地杰物靈。其所轄之六大茶山出產的喬木大葉種基酸、咖啡堿和水浸物含量明顯高于其他茶葉,這些物質對普洱茶的后發酵形成越陳越香的特點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普洱茶,因滇西南的大山深壑而成,因漫漫的茶馬古道而成,因云南少數民族的自然樸拙而成。清初,普洱茶的初制主要是由茶農完成的。茶農們將采摘的茶殺青后在陽光下曝曬,先制成曬青毛茶;再經過蒸壓成形,制成圓形緊茶。曬青毛茶與一般綠茶相比含水分最多,由于山高坡陡,茶葉在運出產地時要裝入竹筐,為防止茶業齏碎,須在包裝前8小時左右噴灑少許清水,翻拌均勻,將茶潮軟,這更加大了含水量。將這種曬青毛茶從產地運出,用人背大約12天,馬馱大約6天,運到位于普洱府的集散地,此時,這批茶葉已基本完成了一個初步的冷發酵過程,由生茶變成發酵較輕的熟茶。在普洱或思茅的總店,一部分散茶挑揀后內銷;一部分蒸壓成餅茶,每七圓為一筒,外包筍葉,這時為使筍葉柔軟也要將其浸濕,隨后銷往藏區或東南亞。
?
從普洱經傳統的茶馬古道:普洱——景谷——景東——南澗——祥云——麗江——滇藏線到拉薩。這條路全程需要100多天,路途遙遠,晝夜溫差懸殊,一路風吹雨淋,漫漫馬幫路使這些茶餅不斷地緩慢冷發酵,形成了云南特有的后發酵普洱茶,其獨特的陳香和濃醇的湯色尤受藏族同胞的喜愛,它的去膻去油膩的作用和消滯解毒的功效,在藏區留下了“寧可三日無肉,不可一日無茶”的古老諺語。
普洱茶的形成,最初并不是有意為之,而是特定的地理、氣候原因和特定的運輸過程形成的產物。普洱茶自然天成,超越了人類的主觀設定,當初,這些工藝很難為人解讀,造成了普洱茶的神秘感。
普洱茶最原始的解釋就是普洱地方產的茶,它是指滇西南生長的大葉茶制成的曬青毛茶和緊壓茶經過后發酵而形成的散茶和緊壓茶。普洱茶因地得名,普洱又因茶而聞名四方,這是明清以后普洱茶葉商貿繁榮的結果。
免責聲明:圖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微信公眾號:puersir;
茶中網:www.txldjsj.com
普洱茶知識交流請添加個人微信號:chanchadashi
古樹茶,普洱茶,紅茶,白茶等購買請關注陳老師微信,或點擊囤茶優選商城進入購買。國家級制茶工程師,國家一級評茶師-陳財嚴選推薦。
一鍵關注陳老師微信號: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