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籍廈門,出生在印尼三寶壟,現居香港。其外曾祖父張寶鏡曾創立印尼的“義和茶行”,其祖父陳吉六和祖母張水貫(張寶鏡長女)創辦臺灣“義和茶廠”,并創“金三九”品牌。“義和”在鼎盛時期,曾在印尼有數間茶廠和商號,在泰國和中國臺灣、大連、廈門等開設分號。張寶鏡因此成為“印尼茶王”。1949年,“義和”重組,成立“義和成茶行有限公司”,總部設于印尼三寶壟,由張寶鏡的長外孫陳亞純(陳英燦之父)擔任總經理?!敖鹑拧逼放迫缃裨谟∧崛源?,為印尼四大茶廠之一,并已傳至第五代。
?
1982年,陳英燦在香港成立“義和成茶行”。2007年5月,陳英燦在廈門成立“義和成茶行”。
英燦聊起外曾祖父張寶鏡一手締造的茶葉傳奇頗為自豪
?
在大雨傾盆的初夏午后見到陳英燦,他剛自香港到廈門。
?
65歲的他,看起來非常年輕有活力,也十分誠懇。用時下流行的話來形容,陳英燦是一個特別有正能量的人。
?
說起自己和茶的故事,陳英燦最有體會的是:“做茶,地基要打很久。有的人做到5年、10年就轉行了,很可惜。”
?
關于“印尼茶王”的家族傳奇
?
最早,陳英燦接受采訪只是想說說他家族的故事。
?
這是非常值得他驕傲的歷史,他也希望可以講述給更多的人聽。
?
他拿出泛黃的老照片,照片上有他的外曾祖父、“印尼茶王”張寶鏡年輕時紳士裝扮的照片,也有年邁后和妻子的合影。在一張四代同堂幾十個人的家族合影中,陳英燦指指最前排的一個小男孩,說這就是他。那時的他,還是照片中年紀最小的一個家族成員。
?
還有一張有些頹敗的老洋房的照片,這是張寶鏡發家后,在1915年回到他的出生地——廈門禾山鄉五通村霞邊社修建的,張寶鏡曾經先后在這幢華麗的番仔樓里住了三年。如今,照片上的老樓已經在城市的改造中被拆除,僅有的痕跡就是舊照幾張。
?
1874年,張寶鏡出生在海邊漁村,他的故事在那個年代里,是被各種機緣成就的華僑巨富的傳奇之一。19歲那年,張寶鏡因家貧過南洋——這樣的開始,在當時的閩南并不鮮見。他隨三兄到印尼梭羅市,在二兄店里幫忙,勤勞善經營,漸漸當上掌店的經理,展露出生意天分。六年后,因與耽于玩樂的二兄意見不合,遂請辭預備回鄉。在印尼的三寶壟候船時,遇到蘇姓客戶,勸他自立門戶,并愿意與其他行號一起協助這個勤勉的年輕人創業。
?
1901年10月,張寶鏡的“義和”商號在梭羅正式開業。
?
陳英燦說他的外曾祖父是個很有生意眼光和謀略的人。1913年,張寶鏡在旅行中路過新加坡,見到煮冰糖——即買下砂糖然后加水來煮,冷卻結成冰糖后出售——的盈利很好,回到印尼就開始經營,果然獲利頗豐。隔年歐洲爆發戰爭,輪船難以經行印尼的爪哇,冰糖沒有銷路,行情大跌,從事冰糖業務的很多商家破產。但沒有買期貨的張寶鏡不僅沒有損失,還趁著市場低價大量買進,戰爭后糖價大漲,張寶鏡大有盈利。
?
1920年6月,“義和”商號位于印尼壟川的分號“義和?!遍_業。同年,張寶鏡在梭羅最好的商業中心大巴剎街買下一座大廈。此時,臺灣的“義和茶廠”也開業了,陳英燦的祖父作為張寶鏡長女張水貫的丈夫,被委以重任,派往臺北發展家族產業,經營加工茉莉花茶,創立“金三九”品牌,產品全部輸往印尼。陳英燦說,“在那個時候,這才是真正的財路,因為,加工茉莉花茶輸往印尼,我們是先驅?!?/div>
?
這樣盈利豐厚的產業,也有其他的財團跟進。同樣來自廈門的當時的印尼首富黃仲涵,被譽為印尼的“米王”和“糖王”,曾想涉足茶業經營。但因為張氏在臺北有茶廠的優勢,黃家雖然擁有船隊——當年張寶鏡每次去臺北都要乘黃家的船,但黃家在茶業的競爭上,并沒有能贏得張氏,后逐漸放棄茶業。而張氏也同時放棄糖業,專注經營茶業。從此,張寶鏡被稱為“印尼茶王”。
?
1931年,泰國曼谷的“義和發茶行”開業,專銷臺灣“義和茶廠”所出品的“金三九”茶葉。
?
1933年,“義和茶行”在印尼日惹設立分號,由張寶鏡的長女張水貫掌管。1934年,臺北的“義和茶廠”在大連設立了分號。同年,印尼北加浪安的茶廠開業。陳英燦說他的祖母張水貫是張寶鏡五個女兒中最愛也最會經商的。其實,張氏的茶葉王國迅猛發展,有賴張水貫和陳吉六以及他們的兒子陳亞純。
?
1935年,張寶鏡還在廈門大同路開了錢莊和當鋪“振和”號,發行自己的銀票,全省通用。
?
張寶鏡在印尼華僑中很有影響力。1959年,張寶鏡曾作為僑界代表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周年國慶。
張寶鏡家族四代同堂的合影,前排右五是童年時的陳英燦
?
少年記憶重疊半生求索
?
陳英燦祖籍廈門,是今火車站附近的梧村人。1949年,他出生在印尼的三寶壟。
?
也是這一年,張寶鏡的茶葉王國重組,正式成立了“義和成茶行”,總部設在三寶壟,陳英燦的父親即張寶鏡的長外孫陳亞純被委任為總經理。
?
三寶壟是印尼爪哇島中部的一個城市,鄭和下西洋時首站到達此地,因他的“三保太監”之名而得名,這里歷史悠久,閩南華僑多。陳英燦在三寶壟度過了無憂無慮的少年時代,陳家的茶廠設在日惹——印尼王朝的古都所在地。“從三寶壟到日惹車程只要兩個小時,我從小喜歡跟隨父親視察茶廠。從三寶壟到日惹這條路上,傍晚的田野,常會看到農民在燒著稻草,煙云飄過的時候,田野在若隱若現,好似一幅流動的圖畫?!?/div>
?
“在這條路上,我不知道走了幾百次、幾千次,但從不厭倦。”2003年,陳英燦又回到印尼,特意走在這條路上,“我也不知道我找尋的是什么?或許那是我童年的回憶。”
?
印尼是個多火山之國,離陳家五十公里外,就有爪哇最大的墨拉比火山。有一次下午三點,電臺發出火山爆發警報,“我還記得,當時我家的宣傳車立即出動,滿載救濟物資趕到現場救濟難民。我父親告知我說,‘那里的農村是我們的市場,那里的農民都買我們的茶葉,那里有很多農民買不起奶粉,就用我們的茶葉沖泡并加糖來哺育他們的嬰兒?!?/div>
?
那個時候,在印尼流行一句話,“或許你并不知道什么是可口可樂,但你一定聽過三九茶。”
?
“三九”的茶葉,銷售到印尼千千萬萬的小吃店?!霸谟∧?,中國人經營的是茉莉花茶,我們就是開設茉莉花加工廠的,將綠茶窨上茉莉花,焙火、包裝和銷售?!?/div>
?
陳英燦少小的回憶里,還有些有趣的事情。上世紀六十年代初,國家主席劉少奇和陳毅副總理率團訪問印尼,從三寶壟到日惹途中的“婆羅浮屠”,陳毅和夫人乘坐的是陳英燦家的房車,陳毅還贈送給陳家的司機一包中華香煙。陳英燦說陳家的司機非常寶貝這包煙,說是來自中國的“人參”,要抽到煙蒂都快沒了才肯丟掉。
?
1965年6月,因為印尼排華事件,16歲的陳英燦高中還沒畢業,被當時任華僑總會副主席的父親安排回國,要到集美的華僑學校讀書。7月,陳英燦遭遇了文化大革命,本想回國深造的陳英燦說,“運動一來,沒上過一天的課,連老師的影子都沒見過,而校長只是在一次批斗大會上遠遠地望到?!?/div>
?
陳英燦的舅舅在福州體育學院網球隊,他因此就去福州讀了一年的書。接著,遇到中央提倡“回老家辦革命”,他只好又回集美。
?
書還是沒能繼續讀,父親陳亞純在1969年過世,其他兄弟姐妹都在印尼。1971年,陳英燦到了香港謀生。前兩年是辛苦的打工生涯,后來陳英燦見印尼的貿易很興旺,加上在印尼的舅舅也做進口商,要進中國內地的貨得經過香港轉運,就叫他幫忙。陳英燦開始做貿易轉運,收取2%的傭金,這樣一做10年。
?
有一次,陳英燦的一個朋友說既然他家里是做茶的,他自己為什么不做,況且印尼出產的茶葉也不錯。陳英燦受到啟發,他四處打聽銷路,讓人拿他的茶樣到茶行推銷。陳英燦因此開始他的茶商生涯——1982年,他在香港成立了“義和成茶行”,雖然也用了家族的商號名稱,但說來其實和他的家族生意并沒有關系。
?
做茶的前兩年,陳英燦還能賺點錢,后來因為人力等費用太高,每個月來10噸的貨,進倉就要虧本,只能馬上分給別的茶商,這個10噸茶葉只能賺5000塊。接下來幾年都辛苦,“也賺不到幾個錢,我甚至問自己:‘是不是入錯行了?’”眼見自己年輕的黃金時代就要過去了,陳英燦覺得很彷徨,不知何去何從。
?
陳英燦當時有個老客戶,向來衣著樸素,但已經是香港茶葉行業里的首富。陳英燦跑去問他,他做茶葉怎么可以賺到這么多錢?老人說,看陳英燦很勤勞也很勤奮,叫他不要灰心,“他說我說做茶就像是火車啟動,剛開始聲音很大,速度不快,但是后來輪子順了,就容易了。”
?
陳英燦覺得有道理。
?
轉折福地在臺灣
?
也許在“山重水復疑無路”的地方,機遇正等著。
?
某次陳英燦在回香港的飛機上,座位旁邊坐著個臺灣人。他和這個人聊茶,發現臺灣是個正在升溫的高端茶市場。他于是想嘗試跑跑,自己到臺灣去推銷鐵觀音。
?
1988年1月13日,陳英燦十分清楚地記得這個日子——這一天,他一到臺北,就聽到蔣經國去世的消息。這是他第一次去臺北推銷茶。雖然十多年前他已經去過臺灣兩次,但推銷茶葉還是第一次?!盎叵肽菚r,我懷著彷徨和緊張的心理來到臺北,由于已經離開甚久,臺北的一切變得相當陌生了?!矣浀?,以前我陪母親到臺北治病時曾經到過迪化街找親戚。因此,我到臺北的第一步就先到迪化街。只可惜他們已經搬走了。我沿著熱鬧的街頭行走,每當見到茶店必上門推銷?!庇幸淮?,他進到一家茶店,老板聽說他是從香港來推銷茶葉的,感到愕然,問他,“你們香港人做生意是這樣的嗎?不必有人介紹就撞進來!”他回答說,“是的?!?/div>
?
這樣在街頭無目的地推銷,陳英燦說后來好像有無形的手牽著他到甘州街——這里原來是臺北茶葉批發街,一家叫“德芳茶行”的老板黃進來,看到陳英燦的名片上有“義和成茶行”和“印尼”,就問,“臺北以前有家‘義成茶廠’,也是印尼老板開的,跟你是什么關系?”陳英燦頓時振奮起來,回答說,“那是我外曾祖父開的。”黃老板接著說,印尼的大老板每次來臺北都是他去碼頭接回來的。張寶鏡在臺灣名氣也不小,他的名字被記入早期的“臺灣名人錄”,還曾投資臺灣第一劇場。
?
這個黃老板告訴陳英燦,迪化街頭的堤壩后的大河因為可駛入大船,因此是早期臺北的商業中心,而義和茶廠的廠址就在迪化街上。陳英燦在找到親戚后,得知臺北義和茶廠的確切位置,就去現場,“用腳步來度量,大概有一個足球場那么大?!倍鴱垖氱R當時在印尼的數家茶廠,個個都是足球場那么大。
?
陳英燦在臺灣推銷了一圈,發現沒有人對鐵觀音有興趣,這個買賣做不成。
?
但推銷的過程中,有人問他有沒有普洱。臺灣此時剛開始普洱茶熱,這個人拿出的樣品一餅要200多元人民幣,陳英燦覺得利潤很高:因為這樣的茶餅在香港50塊就能買到了,就算加上成本也不過100塊,可以賺到一倍的錢。
?
陳英燦于是開始他持續十年的跑單幫生涯,一次帶幾十餅普洱茶去臺灣。他覺得自己有點走運,臺灣有很多人要他的普洱茶,“去一次臺灣,手上的普洱茶餅都能賣掉。雖然不是像走貨柜那樣的數量,但每星期都跑一次臺灣,這一段時間賺錢好像很容易?!?/div>
?
命運或許有著驚人的巧合,當年張寶鏡是在臺灣財路大開,終至發展成為“印尼茶王”;而他的祖父和祖母,是張氏在臺北拓展的先行者和掌權人;而陳英燦則在臺灣賺到了他的第一桶金。
張寶鏡建于老家廈門霞邊社的洋房被拆除前的留影
?
享受造夢和攀登的過程
?
有了在臺灣打下的基礎,陳英燦后來開始每年去云南收茶——他只做高端的古樹茶,因為普洱茶“越陳越香”也“越陳越貴”,他屯著好茶,儲存起來10年后再賣?!按娌枰夹g,香港人這個最在行?!毕愀墼?950年代開始做普洱茶,臺灣則是1990年代,而廣東是1970年代——因為香港倉儲費用高后才轉到廣東,馬來西亞則是從2000年代開始,行話叫“馬倉”?!巴筒柙谙愀圩詈茫瑴囟群蜐穸榷己线m?!?/div>
?
陳英燦的茶生意很穩定,他說自己是一邊旅行一邊做買賣。1990年,他帶著兒子去斯里蘭卡采購紅茶,參觀茶廠和茶園,兒子當他的英語翻譯。向往云南很久的他,1993年到云南思茅參加第一屆“普洱茶國際研討會”和“中國古樹茶遺產保護討論會”。1995年他就帶著女兒去云南的思茅參加“中國普洱茶葉節”,但會前先去景洪參加潑水節。
?
關于茶的各個方面,陳英燦都愛琢磨愛思考。
?
1993年云南思茅的會議上,陳英燦問在座的專家:“什么是普洱茶?”這是他多年的疑問,他迫不及待發問,而且要問到底。會議上,他第一次聽到中國著名的植物分類學家“張宏達”的名字——張宏達是在茶的學說中給“普洱茶”正式中文命名之人。
張宏達教授
?
陳英燦一直惦記著這個名字。直到1999年,他在香港的大公報上看到張宏達的名字,身份是“廣州中山大學教授”,他原以為張宏達在北京。陳英燦趕緊寫信,表示要登門拜訪。“很意外地,很快就收到回信?!彼街猩酱髮W去找張宏達,白發蒼蒼的、已經八十五高齡的張宏達不僅到傳達室來接他,還帶他參觀校內的植物博物館,參觀各種茶葉標本,“臨走的時候,張教授送了我很多資料,還有他的《文集》。返港后,我反反復復閱讀和學習他的著作,慢慢地使我逐漸明白,茶在植物學家的學說里的那另一片天空?!?/div>
?
陳英燦自己去認識茶專家,寫信,拜訪,也因此結識了一些于他有益的朋友,比如曾任職于中國農業科學院
閱讀。他寫了《什么是普洱茶》、《普洱茶發酵機制的探討》《新的“茶馬之路”悄悄崛起》等在茶雜志上發表,從茶史說到工藝,已經十分專業。
閱讀。他寫了《什么是普洱茶》、《普洱茶發酵機制的探討》《新的“茶馬之路”悄悄崛起》等在茶雜志上發表,從茶史說到工藝,已經十分專業。
即使對茶已經不是外行,但陳英燦說,如果還有人問他“喝茶到底有什么好處”,從前的他是“肚子里總會好像有很多話要說,只是最終一句話也說不出來”,現在的他則會說,“茶好比可以喝的蔬菜,而且茶通常都會種在高山上,高山上的蔬菜都要比平地上的更加鮮爽?!?/div>
?
“我的客戶中高人很多,說起茶云里霧里的,我不喜歡這樣,我比較現實,也可能我沒文化,我沒讀過大學嘛……本來我的茶就一萬塊,被他們一說,變成五萬塊,我覺得也很好,普洱為什么這么貴,都是這些人在創造奇跡。”陳英燦這段幽默而意有所指的話,讓我們會心一笑。
?
陳英燦的孩子們在事業上都有自己的選擇,他倒也看得開,雖然希望自己的事業有人傳承,但他說“聽天命吧”。
?
2007年5月,陳英燦回到祖籍地廈門,成立了“義和成茶行”,計劃全面拓展中國內陸市場。
?
“有人曾對我說,做事何必那么拼搏?這問題就好比爬山,爬山雖然辛苦,但對于喜歡爬山的人來說,這卻是一種挑戰,當你爬得越高的時候,所看到的景色自然也會有不同。在平地上看日出日落,完全沒有在高山頂上所看到的那般絢麗?!?/div>
古樹茶,普洱茶,紅茶,白茶等購買請關注陳老師微信,或點擊囤茶優選商城進入購買。國家級制茶工程師,國家一級評茶師-陳財嚴選推薦。
一鍵關注陳老師微信號:435121
?
陳英燦的兒子是個機長,喜歡登山運動,他曾去登喜馬拉雅山,“我問我兒子,為什么要挑戰極限?我和我兒子都覺得有事業心的人就要有攀登的心。”
?
“只要活著,就要有夢,不僅要有夢,還要造夢,而且要盡量造得好一點,哪怕達不到,這樣每天生活的勇氣和質量都不一樣?!标愑N引用了馬云的演講說,“即使總有一天到火葬場,但我享受這個過程?!?/div>
?
不管這個年代是否還能產生傳奇,一些故事還在繼續被書寫著。
?
也許,我們都可以從陳英燦和他的祖輩與茶相逢相契的故事中領會到一點點關于世道關于人心、關于堅持關于執著的道理。
?
正如普洱茶的陳香之味,而處現下急于求成的茶業亂象中的年輕茶人們是否懂得?
?
來源:互聯網 更多好文請關注秒懂普洱
微信公眾號:puersir;
茶中網:www.txldjsj.com
普洱茶知識交流請添加個人微信號:chanchadashi
微信公眾號:puersir;
茶中網:www.txldjsj.com
普洱茶知識交流請添加個人微信號:chanchadashi
古樹茶,普洱茶,紅茶,白茶等購買請關注陳老師微信,或點擊囤茶優選商城進入購買。國家級制茶工程師,國家一級評茶師-陳財嚴選推薦。
一鍵關注陳老師微信號:435121
免責聲明:凡注明來源本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歡迎轉載,注明出處。非本網作品均來自互聯網,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http://www.txldjsj.com/46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