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行業是一個讓人震驚的行業,宋聘、同慶、福元昌這些老茶,全國每個省的富豪都在收藏,每年的拍賣行都在拍賣,然而,真偽難辨,事實上,絕大多數人聽說過,并沒有品鑒過,但是,絕大多數人又確信無疑。
老茶的鼓吹從2000年到2007年,年份鑒別往往是大師一句話,要有更多的證據表明身份,對不起,沒有。
這就是一個讓人大為驚異的地方,一個很有可能子虛烏有的東西,讓人相信N年,在一個體系內運行多年。銷售方的證據,往往就是相互鼓吹的那幾本茶書。
我問之前掌控云南茶產業的官員鄒家駒、湯一平、昌金強、蘇芳華等人,你們見過50年代、60年代的普洱茶嗎,甚至更早的茶嗎,他們均表示真偽難辨,能成為商品則絕無可能。
2008年開始,古樹茶開始抬頭,因為之前的老茶增值說、古董說、包裝說、年份說大受市場質疑,茶行業得重尋概念。
與老茶概念一樣,但是,又有所區別。
老茶是沒有樣板可言,古樹茶再稀少,畢竟有實物可驗證,于是,順著古茶、老茶這根桿,大家爬到古茶、大樹的頂端。
2014年秋,我去茶區走訪
我問同興號的李惠老師,去看看傳說中的曼松茶,為了落實清楚實際,我們邀約了曼遷村的李村長同行。之所以讓曼遷村的村長同行,是因為曼松自然村與曼遷村都一樣同屬于象明鄉曼莊村委會。很多茶商并不清楚這樣的關系,往往在市場上有意混淆,曼松、曼遷兩地相連,往往以曼遷古樹代曼松也有之。
一路上,村長笑而不言,只說,你看了就知道了。
相跟而去的某古茶會副會長說自己的選的古茶,每棵可以收幾十公斤春茶,我奇怪地看了他一眼。
(進入曼松的道路)
從曼遷到曼松不遠,現在的曼松道路已經拓寬。我要求看看那顆中央電視臺播出的那顆很難尋找的古樹,我們把車停在路邊,村長站在路旁朝坡下一指,離路邊7-8米遠站立一顆即是。我大為驚訝,樹周圍沒有原始森林,稀稀拉拉有幾棵其他樹種,并沒有中央臺展示的“曼松貢茶”如此艱難可尋。
(中央電視臺拍攝的那顆曼松古樹)
我邊拍照,邊問村長,這顆樹一個春茶可以收多少,村長比了二個指頭,我說“20公斤”,搖頭,“2公斤”,搖頭,“二兩”。
這是一個令人尷尬的事實,一個中央級媒體的報道,并不準確,與事實出入極大。
我們尋遍了整個“王子山”,找尋到寥寥幾棵,除開中央臺那顆是最大,其余的更小,而且這些都是屬于茶農。
而到了某公司的基地,有幾十顆據說是移栽的古樹,都自己掛了牌,觀樹形,難以確定是否古樹。樹不高,都是從1.2米左右矮化,樹直徑約小茶杯口粗細,皆不可能產茶,村長說這里以前是農田,之前糧食不夠吃,整座山都是開荒種糧,2004年西雙版納州農業部門組織過考察,考察報告都有詳細的說明,不要說有古樹,甚至茶樹都沒有。
這就是我們今天的一個問題,和老茶一樣,大家把顯而易見的謊言說得振振有詞。但是,和老茶又不一樣,它又有真的古樹存在,只不過的確稀罕。
(王子山,即曼松。)
普洱茶現在的問題是,大家過度強調原料的作用,而事實上古樹的原料稀少,那么,古樹茶和茶園茶之間即有巨大的利益差。
強調原料就好比拉菲強調百年古樹葡萄,茅臺強調百年古高粱種,云煙強調百年古煙葉,這無疑是荒唐的。
一個好茶的形成,是原料+工藝+倉儲+銷售商,缺一不可,并非拿到原料就等于好茶。
現在的品牌替換性之所以大,是只有好茶環節中的一環,而缺失了很多環。之所以小樹可以輕易替換為古樹,同樣也是因為其他環節茶商沒有辦法實現,故而只能求之原料此一環。
那種所謂的玩家茶,其實是信則靈的游戲,跑出這個圈子,則古樹不是古樹,所謂價值則一文不值,根本談不上交換的價值。而所謂的價值,正是有交換了才產生的,2016年國慶急就。
以上文字是一篇舊作,作于2016年國慶,當時北京的一個收藏家收藏了一噸的據說是2015年的曼松古樹春茶,引薦人即為原央視的相關人員,收藏家咨詢我曼松古樹的真偽,其實這樣的問題很難答復。
曼松有無古樹?
其實這樣的問題不難回答。僅僅是公號里留言的商家數量就遠遠超過了真實的數量,但是,每一家都堅稱自己的曼松古樹是親自從茶農家收購。這還只是山頭上茶商的口徑,還有易武呢?景洪呢?勐海呢?昆明呢?這些還都只是產區的情況,全國的銷區還有多少曼松古樹呢?
事實上,云南茶葉的生態優越,大葉種具有天然的發酵基因,本身的素質就足夠,僅僅就曼松而言,生態環境,土壤,氣候,都符合出產優越生態有機茶的條件,曼松小樹茶的口感都相當不錯,然而,市場上大家都拼命強調自己的是“曼松古樹”,這是什么原因呢?(本文來源:吳疆說普洱,作者:吳疆)
微信公眾號:puersir;
茶中網:www.txldjsj.com
普洱茶知識交流請添加個人微信號:chanchadashi
古樹茶,普洱茶,紅茶,白茶等購買請關注陳老師微信,或點擊囤茶優選商城進入購買。國家級制茶工程師,國家一級評茶師-陳財嚴選推薦。
一鍵關注陳老師微信號: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