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底即茶品沖泡品飲完后,所留下的茶葉,可用于評判一款茶的品質的重要依據之一。當古樹茶的潛力被人們不斷發掘后,掀起了一股"古樹茶"潮流。需求多了,也就出現以臺地茶冒充古樹茶的現象,更有很多的茶友步入了"葉底葉片大肥碩的茶葉就是古樹茶"的誤區。
事實上僅憑葉底是無法判斷出古樹茶與臺地茶的,還需要結合茶品的具體情況進行分析,如生長環境、樹齡、口感、葉底外形的獨特特征等。但隨著接觸的茶品增多以后,觀察葉底能夠知道的訊息會有很多,包括:茶區、工藝、倉儲、年份等。
1、 年份和倉儲環境
先說生茶葉底的顏色,顏色是最先看到,并且能夠展露出年份和存儲地的信息。新生茶(1-3年)的葉底顏色多為墨綠色。隨著時間和倉儲環境的變化,如存儲在昆明十年的生茶,葉底呈現黃綠色;而存儲在廣州十年的生茶,葉底主要呈褐色。是因為昆明溫濕度較適中的獨特氣候條件使其轉化較慢,而廣州的高溫高濕氣候使得茶品的轉化速度較快。
2、 茶區
不同的生長環境和樹種也會使葉底展現出不同的特征。如景邁山古樹茶系中小葉種喬木,沖泡后葉底葉片較大葉種小、芽頭細瘦。如果先入為主的認為古樹茶的葉底,都是葉大肥壯的,很可能會錯過葉底細瘦的中小葉種古樹茶。
即使生長于同一茶區,因海拔的差異,使得某些具有顯著特征的古樹茶,其葉底也存在較大區別。如同是易武茶區的古樹茶,沖泡后,麻黑的古樹茶葉底葉片厚、大,但長度不及刮風寨古樹茶的葉底;落水洞的葉底細長,曼撒的葉底寬大肥碩。
3、工藝
古樹茶屬喬木,樹干粗壯,分枝較少,采摘時需借助梯子等外物,通常以手工采摘為主。手工采摘的特點是鮮葉長短不一,沖泡后葉底呈現出一種參差感。
若沖泡后,葉底發現葉片邊緣或葉梗出現紅色,出現的原因之一是在進行攤晾時因沒有及時攤開,茶葉被捂到;二是在萎凋時沒有將茶葉中的水分,失去到適宜程度;三是在殺青過程中,殺青溫度沒有達到使茶葉中活性酶鈍化的點。葉底出現葉片邊緣或葉梗紅色的情況多發生在古樹茶中,是因其獨特的制作工藝造成。
若沖泡后,從葉底上能清晰看到糊點,這是由于在用鐵鍋進行殺青時,鐵鍋溫度控制的不均勻導致。
還有一種情況,茶品在制作過程中,因揉捻過度,茶條索緊實,在沖泡時,葉底會出現不易泡開的現象。
4、茶葉采摘季節
葉底還能大致判斷出茶葉的不同采摘季節。
普洱茶的采摘標準分為:春茶最佳、秋茶次之、夏茶最末。不同的采摘季節,茶葉的外形也會有一定的差別,但這就需要了解其具體特征。將同一個茶區的不同季節茶品的葉底放在一起比較,會發現,春茶葉片較肥碩,上葉和下葉之間的葉梗長度短;秋茶葉底葉片較單薄,兩葉之間的葉梗較長,通常呈細長。夏茶口感和春茶比起來顯得略淡薄。夏茶生長期間,雨量較多,生長的迅速,但從土壤中汲取的養分不足,葉底細嫩、肥碩但結合其口感湯質較春茶和秋茶要淡薄,澀味較顯。
再回到部分茶友"葉底葉片大肥碩的茶葉就是古樹茶"的誤區上,光從葉底肥碩度來看,其實古樹茶和臺地茶的肥碩度存在較大的相似。但是仔細觀察其芽頭,是有一定的區別的,古樹茶的芽頭看起來精瘦,但用手揉捏后,有韌性不易捏碎;相反,臺地茶的芽頭就要較古樹茶的肥碩,有長勢好的臺地茶甚至披滿白毫。 古樹茶和臺地茶的葉底還有一個顯著特征,即葉片的脈絡。古樹茶生長在高山,較少人為干涉,根系發達,為茶樹輸送大量養料,葉片中的脈絡隨著自身需要,變得多和明顯。沖泡后,從葉底能夠清晰看到葉片上的主側脈絡。而臺地茶因生長環境較多人為干涉,生長年份較少,根系不發達,葉片上的脈絡顯得纖細,不凸顯。
綜上所述,普洱茶的葉底所透露出的消息包括:茶區、工藝、倉儲、年份、采摘季節等。而要通過葉底判斷出古樹茶和臺地茶,不僅要了解古樹茶和臺地茶的生長環境、制作工藝的區別,而且要進行大量的品嘗,結合茶湯滋味、湯質、氣韻、余韻等,后才能很好的判斷出。
微信公眾號:puersir;
茶中網:www.txldjsj.com
普洱茶知識交流請添加個人微信號:chanchadashi
古樹茶,普洱茶,紅茶,白茶等購買請關注陳老師微信,或點擊囤茶優選商城進入購買。國家級制茶工程師,國家一級評茶師-陳財嚴選推薦。
一鍵關注陳老師微信號: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