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茶山小磚家西西。
今天是3月12號植樹節。恩,好像是不是節無關緊要。
重要的是很多地方的春茶已經開始陸續上市了,注意一點:我沒說是古樹茶上市了。
做茶人中有流傳一句話“一季吃一年”,說的就是春茶,足以看出春茶對于茶農老百姓和中間商茶販子的重要性。當然也包括我,已經做好了為試茶熬無數個大夜的準備,這是一場即將展開并將持續兩個月的“惡戰”啊~
前兩天就聽做酒店的朋友說,繼潑水節的高峰后,勐海住宿的又一輪高峰已經開始了。全國各地趕過來的茶商茶友即將涌上山頭,都是為了給客戶或是自己選出自己心中那杯超滿分的好茶~
那么問題來了,在這人人皆知古樹茶好,紛紛磨刀霍霍而趨之的時代,你是否知道還有一個比樹齡更加重要的好茶必備要素?
在我看來,良好的生態系統茶園環境才是好茶誕生的最基礎的條件。
今天也趁著飯后茶未熱,和大家聊一聊我理解的“好生態”。
(這是不久前上山我從茶地里摘的小黃瓜~不要問我有沒有回甘甜不甜)
從幾年前開始跑山找茶的時候,就無數次聽做茶的前輩告訴我“一定要找那種生態環境好的,茶葉品質才會好”。師父是個做茶特別講究,潛心深究炒茶工藝多年,深諳“看茶制茶,心手合一”之道,就算是這么牛x的匠人,也曾不止一次向我強調這樣的甄茶法門:首要看生態,再看工藝,最后才是樹齡。我確實也曾不止一次喝到過確實比古樹好喝很多的小樹茶。
那么什么樣的茶園環境才叫“生態好”?
我是個文科生,無法羅列出具體的數據來告訴你不同茶園環境中的茶葉品質相差幾何,或者說生態環境好的茶內涵物質到底比茶園環境差的要豐富多少。
但如果一定要給出個“好生態”的標準來,大概可以總結出這樣幾句:生物多樣性,植被覆蓋豐富,放養試管理。
(眼熟的朋友應該能看出是哪里,當然我也不是要黑哪里的意思)
我見過原始森林里為了爭奪陽光而挺拔直立的高桿古茶樹;也見過過分勤快的茶農把茶地管理到寸草不生,但是如果茶地被管理到只剩單一茶樹,就好比地球上只剩下單一的物種比如人,那將多么可怕?更甚者有在古茶園里“充分利用”著有限的土地資源,種豆種瓜種小菜,瓜果的藤蔓掛滿了茶樹枝頭;還有一種最夸張的是把長得尤其高大的一些古茶樹“圈養”起來,鐵柵欄,石板路,猶如動物園里的鎮館之寶,而這些茶樹的根部周圍土層則被前來瞻仰它的人踩踏得平整僵硬。
(看到這樣的茶地我會聯想到:菜地里的古樹茶。)
(看到這樣的茶樹會想到:公園里的古樹茶。)
去年秋茶將上之前聽說易武落水洞的那棵茶樹王仙逝了,我聽到這樣的消息現在竟然不為所動了,也許是涉世(茶行業)太久,為自己無力改變現狀而不能言。
作為版納人,我從小就知道“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道理,但這個常見的雨林現象,已經在逐漸消失。古茶樹正在因為缺乏來自根系深層水源的供給,而瀕臨死亡。當然,它也許是因為失去了眾多的喬木類朋友,而倍感傷懷,孤獨尋死了吧。
上圖是去年十月份我在去冰島老寨進山路上拍的,雨季剛剛到尾聲,這段路上常年都有非常嚴重的塌方滑坡現象,我跟同事說:這是我跑過的茶山路中最害怕的一段。說這個不是在為跑山叫苦賣累,而是想感慨一句:大自然媽媽真的不高興了!
在今天山頭普洱茶常能成為人們茶余飯后的談資,而我們在源頭的巡山尋茶人,更應該回歸到原生態零污染的茶區源頭,輔以正確的技術加工工藝來提升茶葉品質。
現在的消費者大多是比較理性的,誰都知道過多的爆炒山頭概念,抬高原材料價格,最后受到傷害的都是雙方面。市場須要理性,茶商須要理性,茶農須要理性。回歸自然,遵循自然規律,這些無可避免的要面對的問題,我們更應該拿出來反思,啟發思考。
遵循自然,是普洱茶最笨拙的痕跡,也是最淵源深刻的文化。不要太多玄機,只需要一種樸實的精神,一套純粹的工法,做最原味的茶。
話說回來,喝茶是自己的事,愿大家一起共勉。
這也許會是你見過最靠譜的茶山資訊號,歡迎指正拍磚,如果條件允許,來找我喝茶聊天也是可以的。
微信公眾號:puersir;
茶中網:www.txldjsj.com
普洱茶知識交流請添加個人微信號:chanchadashi
古樹茶,普洱茶,紅茶,白茶等購買請關注陳老師微信,或點擊囤茶優選商城進入購買。國家級制茶工程師,國家一級評茶師-陳財嚴選推薦。
一鍵關注陳老師微信號: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