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茶名茶字出巴蜀 (1)
關于茶名茶字,我國歷史上稱謂和寫法極其復雜。筆者參加《中國茶葉大辭典》一書詞目的草定,以茶名和茶字的詞目來說,不算“草中英”、“酪奴”、“草大蟲”、“不夜侯”、“離鄉草”等謔名趣名,還有荼、?、--、橈、蔎、茗、荈、葭、葭萌、椒、茶、?茶、茶荈、苦茶、苦荼、茗茶、茶茗、荈詫等等叫法和寫法。面對這些茶的方言、俗名、異體字和互相可以通假的字,一般因其繁也就不想去探究其中的原因了。其實,如果把這些茶名茶字梳理梳理,找找相互間的關系,弄不好對我們要求搞清我國茶業和茶葉文化的起源也有關系。
上述這些茶名和茶字,看似很多,但如果我們從音節角度上將它們一分,不外單音節和雙音節二種。如果將單音節中茶和茶義字去掉木字旁的俗寫和互可通借的橈、椒等字,剩下的,也就只有《方言》所提到的“葭”和陸羽《茶經》記載的“一曰茶、二曰~--、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這幾個字了。雙音節的除去由二個單音節茶或茶義字構成的復合詞,如茶茗、茗茶和荈詫等等,也就只剩苦荼和葭萌二詞了。這也就是唐以前的茶名和茶字的基本情況。那么,這七八個茶葉名詞,又以何者為先呢?從現有的文獻來說,還是以《爾雅》中關于茶的釋文為早。其載:“~--,苦荼。” ①《爾雅》是秦漢間的一部辭書,“~--”和“苦荼”,也可以說是我國漢語和漢文中以雙音節茶名來釋單音節茶字的二個茶的最早記載。關于這點,四川省林業學校林鴻榮先生在《茶事探源》一文中,考釋得非常清楚。其稱《爾雅》“~--,苦荼”的釋文,和有的訓詁書上所說:“聞雅名而不知者,知其俗斯知其雅矣”,“~--”是茶的雅名,這里是以俗名來釋雅名 ②。而且從晉人郭璞有關這條釋文的注釋“今呼早采者為茶,晚取者為茗,一名荈,蜀人名之苦荼” ③這點來看,《爾雅》的編者,這里還不是以中原而是以蜀人的俗名來釋巴蜀茶的雅名。這里肯定“苦荼”是蜀人之語。同樣,我們上面提到的雙音節的“?詫”,也是巴蜀的方言。這一點,司馬相如的《凡將篇》中所提的“蜚廉、雚菌、荈詫、白斂” ④的草藥中,將茶不記作“~--”和“苦荼”而稱為“荈詫”,這明顯也是巴蜀方言的一種例證。這一點,浙江農業大學著名農史專家游修齡先生關于我國古代作物名實考證的有關文章中講得很清楚,我國或中原最早的作物名稱,一般都取單個音節,雙音節的名物,應考慮來自國外或我國邊疆少數民族。所以,由上筆者不但肯定我國早期文獻中的雙音節的茶名和茶義字出之巴蜀,而且也相當肯定,我國茶的單音節名和文,極有可能也源于巴蜀雙音節茶名的省稱和音譯的不同用字。這我們還是以陸羽《茶經》所列的茶、~--、蔎、茗、荈這五個單音節茶名為例。眾所周知,上古無茶字,茶借作荼,至唐時將荼減去一筆始有茶字。所以,陸羽《茶經》中的茶字,我們應還原成“荼”字去考釋。荼是茶字的前身,茶是所有茶和茶義字的“正名”,所以,茶字考源,我們就先從荼字考起。
前面說過,茶是南方的一種樹種,飲茶和茶業初興于巴蜀,所以,我國最初使用漢語漢字的黃河流域,不但沒有茶的概念和知識,連最早記述茶的“荼”和“~--”字,也是據巴蜀方言茶的字音,在當時的文字中選借的。如茶字前身的“荼”字,原來就具“苦菜”、“雜草”和“白色”等多種釋義;《爾雅》中提出的我國第一個指茶的“~--”字,原本指楸樹,是古代常用來做棺材和琴瑟的樹種。那么,荼字是巴蜀什么方言的音譯呢?很明顯,它是由《爾雅》“~--,苦荼”的苦荼演化而來的。近代著名學者王國維指出,《爾雅》中的草木蟲魚的俗名,“多取雅之共名,而以味別之” ① 。這即是說,這“苦荼”的“苦”字,是指“荼”味;“荼”和“~--”,當應是共名了。對此,或許有
相關熱詞:
延伸閱讀:
· 新茶初上市好茶須待時10-09
· 晚上喝紅茶也能睡得好10-09
· 晚清廣州的茶樓風情10-09
· 金玲瓏:風情洋溢的茶餐廳10-09
· 茶餐廳吃出南國風情10-09
微信公眾號:puersir;
茶中網:www.txldjsj.com
普洱茶知識交流請添加個人微信號:chanchadashi
古樹茶,普洱茶,紅茶,白茶等購買請關注陳老師微信,或點擊囤茶優選商城進入購買。國家級制茶工程師,國家一級評茶師-陳財嚴選推薦。
一鍵關注陳老師微信號: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