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論中國茶文化中的茶道 (1)
略論中國茶文化中的茶道
張大為(北京茶葉學會)
一、中國茶文化的發(fā)祥地
中國是發(fā)現(xiàn)和利用茶葉最早的國家,是世界茶文化的發(fā)祥地。史書記載:茶“發(fā)乎神農(nóng)氏,聞于魯周公”《莊子·盜跖篇》說:神農(nóng)之世只知其母,不知其父。”也就是說,在幾千年前,我們的祖先還處于母系社會,由狩獵逐漸進化到畜牧和初級農(nóng)業(yè)的時代就開始發(fā)現(xiàn)和利用茶葉了。至公元前1100年,茶在神州大地已廣為人知。公元前59年已有茶葉買賣的文字記載。唐代已是“比屋皆飲”家家飲茶了。當前,茶已經(jīng)成為世界三大無醇飲料中飲用價值最高最普遍的天然飲料。有50多個國家生產(chǎn)茶葉,115個國家和地區(qū)進口茶葉,17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人民有飲茶習慣。據(jù)聯(lián)合國糧農(nóng)組織統(tǒng)計,1989年27個主要產(chǎn)茶國生產(chǎn)茶葉245萬噸。溯本求源,各國的茶樹種子、茶葉名稱和有關茶的文化,均直接或間接從中國傳播去的。至于英語稱茶為Tea,是由于中國茶葉從海上輸出歐洲是從廈門開始的。廈門方言茶字發(fā)音為Te,輾轉翻譯的原故。茶含有11大類350多種化學成分,既有一定的醫(yī)療保健作用,又豐富了人類的精神生活。茶同陶瓷和絲綢一樣是中華民族對世界人民的卓越貢獻。
二、詩歌與中國茶道的思想文化背景
詩歌在茶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茶富有大自然美,具有提神益思的功能,飲茶使人心曠神怡,產(chǎn)生對人情美的聯(lián)想,因而自古就成為詩歌吟詠的對象。
《詩經(jīng)》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詩歌集,其中收有多首與茶有關的詩句。如:“采茶新樗,食我農(nóng)夫”《樗音出,椿葉)“誰謂茶苦,其甘如薺。”晉代詩人張孟陽《登成都樓》詩中贊茶為“芳茶冠六情,溢味播九區(qū)”。被后人作為絕妙的茶聯(lián),流傳至今。
唐代是我國詩歌史上的盛世,也是茶文化發(fā)展的鼎盛時期,飲茶成為一種高雅的風尚,也成為陶冶情操和友誼交流的一種主要方式。李白、杜甫、白居易、劉禹錫和盧仝等著名詩人都寫下了富有哲理的茶詩。
李白聽說荊州玉泉真公,因常飲一種名叫《仙人掌》的茶,雖已年過八旬,仍面如桃花。他在得到玉泉寺為僧的侄兒贈送的《仙人掌》茶后寫道:“常聞玉泉山,山洞多乳窟,仙鼠(白色的蝙蝠)白如鴉,倒懸深溪月,茗生此石中,玉泉流不歇,根柯灑芳津,采服潤肌骨……”。這首詩把茶的保健作用描寫成一個神話。
杜甫在一首詩中寫道:“落日平臺上,春風啜茗時,石欄斜點筆,桐葉坐題詩……”。詩人把他同友人品茶心情之愉悅,環(huán)境之幽美,寫得如同一幅高雅清逸的《品茗圖》。
白居易流傳下來的茶詩有50多首。他曾在廬山結草堂而居,過著“架巖結茅屋,斷壑開茶園”的隱居生活,使他成為對茶葉生產(chǎn)、采制、煎煮與鑒別樣樣精通的行家,并以此自豪。他在《謝李六郎中寄新蜀茶》詩中說:“不寄他人先寄我,應緣我是別茶人”。詩人自稱是鑒別茶葉的行家是當之無愧的;詩人還在另一首詩中“無由持一盞,寄與愛茶人”創(chuàng)造了一個“愛茶人”的名詞。
唐人元稹寫的一首茶詩:
茶香葉嫩芽 慕詩客僧家
碾雕白玉 羅織紅紗
銚煎黃蕊色 碗轉曲塵花
夜后邀陪明月
晨前命對朝霞
洗盡古今人不倦
至醉后豈堪夸
短短的55個字從茶的自然性狀,茶碾茶羅、煎煮過程、飲茶情趣直至茶功全面作了詠唱。尤其是“慕詩客,愛僧家”更是將茶擬人化了。“愛僧家”道出了茶與禪宗的密切淵源。僧人以茶敬施主,以茶供佛,以茶助禪功,正如劉禹錫《西山蘭若試茶歌》中所寫的“僧言靈味宜幽寂”那樣,僧人坐禪以茶驅睡意,有助于提高禪功,達到進入幽寂的境界。隨著茶文化的對外傳播,“寂”字已被一衣帶水的近鄰日本引為日本茶道精神之一。
相關熱詞:
延伸閱讀:
· 新茶初上市好茶須待時10-09
· 晚上喝紅茶也能睡得好10-09
· 晚清廣州的茶樓風情10-09
· 金玲瓏:風情洋溢的茶餐廳10-09
· 茶餐廳吃出南國風情10-09
微信公眾號:puersir;
茶中網(wǎng):www.txldjsj.com
普洱茶知識交流請?zhí)砑觽€人微信號:chanchadashi
古樹茶,普洱茶,紅茶,白茶等購買請關注陳老師微信,或點擊囤茶優(yōu)選商城進入購買。國家級制茶工程師,國家一級評茶師-陳財嚴選推薦。
一鍵關注陳老師微信號: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