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茶為媒文人推波壺藝崢嶸 (1)
文/何道洪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
飲茶在我國已有二千多年的發展過程,到明代已成為文人階層里的一個重要的生活內容,隨著飲茶方式改進為用沸水沖泡散茶,宜興因為具有產茶、多泉、名人集中、紫砂材質的獨特功效和紫砂壺的優勢等多種飲茶優勢的地域因素,最終使紫砂脫穎而出,使紫砂茗壺「清閑供茗事、珍重比流黃」。
馮念祖在《無錫買宜興茶壺二首》詩中寫道︰「敢云一器小,利用仰前賢。陶正由三古,茶經第二泉。故聽魚眼沸,移就竹爐邊。炒制思良手,官哥應并傳。」由于妙壺佳茗給予人的不只是唇齒啜飲間的滿足和享受,而且還使人把握到一個愛不釋手、富含想象充滿詩意的視覺形象和浩渺的藝術時空,故而引來紫砂壺藝的崢嶸歲月,有力地推動了她的發展,并擢升到與官哥并傳,「天下飲茶砂器推第一」的水準。主要體現了以下三個不同發展階段的三種藝術特征︰
一是以時大彬為代表的明代壺藝︰時大彬初時是仿供春作大壺的,后游婁東(今江蘇太倉、浙江一帶),與王世貞、陳繼儒等人結識,受到試茶品茶知識的啟發,進行了大膽的改革嘗試,而改制「小壺」,并意識到壺的大小和造型藝術對人的情趣和審美觀念產生影響,由此以時大彬為代表的壺不僅以「小」為特征,并講求造型制作技藝的時代風格,便風靡起來而成為紫砂主流,較好地迎合了飲茶與文人雅士的需要和嗜好。
二是以陳鳴遠為楷模的清初壺藝,吳騫在《陽羨名陶錄》里說︰「鳴遠名噪海內,……足跡所至,文人學士爭相延攬。」他先后在桐鄉汪柯庭、海寧楊中允、曹廉齋、馬思贊等人處為其作壺,還應海鹽張東谷弟兄邀請在其涉園居亭制壺,同時這些名人手書題款在壺上以求風雅,在民間便有「宮中艷說大彬壺,海內競求鳴遠碟」之說。最為關鍵的是陳鳴遠在這些文人學士那么飽覽了古代陶、瓷、青銅、玉器等藏品,并受熏陶加上相互間鑒賞力的交流,使他的制壺造型裝飾別出一格,獨具風格,開創了以象生為主題的紫砂新風,影響和啟迪了其它壺藝名家探索紫砂的精深博大,在歷史上形成了紫砂「百花爭艷、百家爭鳴」的局面,惠孟臣、項圣思、徐次京、鄭寧候、華鳳翔、楊友蘭、許龍文等各具特色,各有擅長,他們在造型、裝飾、銘刻、爐鈞、彩繪、彩釉、仿古、薄胎等藝術工藝方面,進行了盤古開天般的創造,在紫砂發展史上施展大手筆,其中許龍文的眾多作品悉數被日本人奧蘭田收著于《茗壺圖錄》一書。
三是陳鴻壽、楊彭年為典型的清中后壺藝︰嘉慶二十一年(公元1816年)浙江錢塘人陳鴻壽,號曼生,來溧陽作官,結識了宜興的制壺高手楊彭年等,出于愛好,「公余之暇,辨別砂質,創制新樣,手繪十八式,請楊彭年、邵二泉等制壺」,并且自署壺銘或請幕僚江聽香、高爽泉、郭頻迦、查梅史題寫銘刻,由此紫砂史上赫赫有名的「曼生壺」以瀟灑脫俗的新面目為人所樂道,成為陶瓷史上「藝人與文人喜結藝緣,相得益彰,固屬兩美」的空前壯舉。其意義在于紫砂的造型,裝飾更上一層樓,從「曼生十八式」和后來的瞿子冶、朱堅、鄧奎、喬重禧等人繪定制的壺上,可領略到造型裝飾藝術進入理學范疇的書卷格調︰線面行云流水般的酣暢,銘刻繪畫之文壺意切的珠聯璧合,給人以新的美學享受,使紫砂再一次成為集書、詩、畫于一身的高藝術含量的陶中寵物,難怪大收藏家吳大澄因不可得「曼生壺」而嘆息。文人藝人結合開創的「幾何抽象型」造型并融洽集書、詩、畫、鐫刻為特征的裝飾藝術成為清代梅開二度的壺藝風格。
文人參與推波助瀾
在陶瓷史上,惟有紫砂藝人善結翰墨緣,與文人雅士攜手耕耘于藝苑,創出了許許多多加載史冊、馳名寰宇的絕代佳作,不可否認,眾多文人的參與為紫砂的崛起與發展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據記載,如從吳仕、柳
相關熱詞:
延伸閱讀:
· 新茶初上市好茶須待時10-09
· 晚上喝紅茶也能睡得好10-09
· 晚清廣州的茶樓風情10-09
· 金玲瓏:風情洋溢的茶餐廳10-09
· 茶餐廳吃出南國風情10-09
微信公眾號:puersir;
茶中網:www.txldjsj.com
普洱茶知識交流請添加個人微信號:chanchadashi
古樹茶,普洱茶,紅茶,白茶等購買請關注陳老師微信,或點擊囤茶優選商城進入購買。國家級制茶工程師,國家一級評茶師-陳財嚴選推薦。
一鍵關注陳老師微信號: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