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樹茶是普洱茶復興的中流砥柱。很多書有此類介紹,開啟了我對古樹茶的探求之路。再制太和甜茶時常聽老輩講“人茶相通、聞香識茶品茗知人”。我把茶比人,用人生來解讀茶樹。
?
云南大葉種茶屬喬木型茶樹,自然狀態下樹形高大粗壯、主桿突出分枝較少、樹勢伸展開張、葉大芽肥葉間距長,生命力強,千年之樹依舊生機勃勃,為眾人之所求。認識古樹茶就得先認識古茶樹。
?
古茶樹并非云南獨有,普洱獨存,只是社會發展太快,人為的加快了它的消亡速度,人們發現其價值之時已所剩無幾。尋之,云南還有,普洱獨優。且多遺邊、少、老的深山古寨;現存的古茶樹大多分布于滇西南海拔1800米左右山區。這里溫差雖大,但季節變化不明顯,特別是空氣濕度及土壤水分相對變化不大,在可承受范圍之內,古茶得以大量存活。還有地偏路遠難行人少之地、古道老渡旁,也有留存,如今之名茶昔歸。
?
古樹猶如而立之人,必有其優。探之,古茶猶如堅持不懈的有準備之人,其性為:根深能吸,體壯能存,蓄勢待發;我將從這詮釋古茶樹。
?
一、根深能吸,探及本質
?
喬木型樹種的一般原理,樹有多高根有多深。根深能及其不及、吸其不及,自養份全面充足,根吸收土壤之中的水份、營養、礦物質及微量元素等。根植土壤不同,所獲不同、所得不同。著重談談土壤與水分。
?
1.土壤
?
植物學一般范疇的土壤簡單分表層土壤、深層土壤及土壤母質等。表層土壤經億萬年的理化作用,非常適合作物生長,不同成因下的表層土壤厚度不一。深層土壤通常指土壤母質分化形成的,埋于深層、少經理化作用的土壤。土壤母質是指形成土壤的巖石等各類物質。
?
不同的土壤母質在氣候、生物、地形和時間的共同作用下形成土壤特性不同,生長在不同土壤中的古茶也因此不同。有性繁殖,高大粗壯的古茶不但吸收表土壤中的各種養份物質,還深入土壤深層吸收豐富的礦物質,有的還穿透深層土壤,直接吸收母質中的各種微量元素。所以古茶大樹吸收自比小茶要豐富得多,所得更多。種植年代不夠的有性繁殖的茶樹,樹不夠高不夠大根不夠深,自不能很好的吸收礦物質微量元素。現代茶園高密度無性系繁育種植的臺地茶,無主根,穿透能力不強,很難觸及深層土壤。即便是年久之后,部分支撐根能觸及,效果也不甚理想。加之土壤供給相當有限,更是不佳。
?
土壤類型復雜,成因繁多,內涵豐富,與茶的關系遠比所講復雜得多,在此不展開。它好比人的主食,吃的不同長得不同結果不同。而礦物質、微量元素就好比各種各樣的調料,成就了不同的風味特色。這種由于所處地域不同、根植不同、吸收不同而形成的不同物質,所具有代表性的香,俗稱為“地域香”;古人早注意到這一現象,并指出茶的生者、適者、上者之地。
?
2.水分
?
水是生命之源,生命隨水而動。水分不但參與物質的合成,養分的運輸,還參與植物的蒸騰作用;空氣中的水份及土壤含水量,保證了茶樹存活成長,歷經百年而不衰。古茶樹多的滇西南山河交錯,垂直氣候特征明顯,印度洋暖濕氣流順河而入,隨山而升,河谷及迎風面水氣充足,降雨豐富,而進入云貴高原印度洋氣流多以含水少。
?
海拔1800米左右的山區,土壤水份及空氣濕度相對穩定,年季節變化有規可循,多少代的茶樹遺傳生長已適應了它的變化,適應了環境,適應了水份變化,形成一套相應的生長規律。這些年全球氣候的變暖、厄爾尼諾現象的發生,促使氣流更加紊亂,極端氣候更加明顯。改變原有的規律,影響到各類作物的生長。特別是09年開始云南連續幾年的干旱,使土壤深層失水嚴重,又得不到補充,嚴重影響到古茶樹的生長。一個生物連生命所需之水都不夠,連命都保不住又何談產出何談品質。這也是這些年古樹茶的品質下降的原因之一。
?
二、體壯能存,肚大能容
?
通過樹根吸收、制作、合成的各種營養物質被水運送到茶樹各部儲存待用,并在儲存過程中又融合了茶樹體的木質本味,形成了不同的香型,輸送到各生長部分,蓄勢待發。
?
不同的茶種品種,由于遺傳不同物質而產生的、與生俱來的香,被稱為“品種香”。茶樹由于年齡的成長、樹體的壯大、木質化程度的增加、歲月的沉積,所含物質又融入木質本味,形成不同的帶有木頭味的香,俗稱為“老樹香”(老樅香)。樟香、檀香、枯木香等,都屬這一類型。品種香、地域香、老樅香, 進一步融合形成古樹韻,讓人一聞一品就知何為古茶。
?
不同茶樹品種的木本味自有別。地域香的形成也與土壤、肥力、水分含量、微生物群落極其相關。不同母質所形成的土壤所含的營養物質極其不同,形成的地域香有所不同。樹齡不同、木質化不同、樹體不同而形成的老樅香也不同。不同地域不同品種不同年齡的茶樹風格不同,長勢也不盡相同……這些各種各樣的物質,隨著成長大量積存。又在樹體內深度融合,隨歲月沉淀,而更顯風格。
?
05年認識廣東茶人林老先生,他告訴我砍頭斷樹之古茶不能要。我百思不得其解,經歷之后才明白“體大能容、肚大能容”。
?
三、蓄勢待發、順勢而為
?
植物都有自身的生長規律,茶也如此。它隨著一年的四季轉換完成了生命的一次繁衍,只是茶為葉用植物,人們刻意去弱化它春華秋實的現象,而尋求它四季枝繁葉茂。但它不可能逃離自然規律,在長期的生長中被馴化分為:春醒萌發、夏秋持續、冬眠蓄勢三個階段。
?
在現代茶園里,人們為追求產量,通過各種手段的積極主動補肥、補水、打藥、用激素等使它萌發齊整,持續長久,而休眠減縮。但這是催出來的、是人為灌輸的,并不是土地本身的承載能力,并非茶樹的自身制造;茶樹已輪為的工具,按人們的意志生長發展,完全背離了生命本質,失去生命的意義。
?
低海拔低緯度的茶生長環境好,陽光充足,水分充足微生物繁盛,生長所需的各種物質得到快速的補充,使它生長期特長,休眠期特短,千年之樹也枝繁葉茂。它無需積累太多,自有供給,而且是富足的供給。加之蛋白質、氨基酸含量豐富,再加充足的光照,讓它合成了眾多的芳香型物質。但由于休眠期短,未能充分與茶樹木本香融合或融合度不夠高,未能產生沉香悠長的古茶,而是形成鮮爽為主的香,如蘭香、梅香、百花香、蘋果香等等。
?
高海拔高寒山區的茶樹,由于自然條件限制,春醒晚、夏秋短、冬來早,休眠長、春發齊、秋收快,使體內物質積存豐富,融合度增加,隨著春天氣溫的上升,茶樹的蘇醒,蒸騰作用的旺盛,而隨春芽一起萌發,使得含有高蛋白多種氨基酸的新芽,融合地域香、老樅香、茶本香,而形成各具風格、更加悠長持久、提神醒腦、沁人心脾的古茶韻。海拔過高、環境過于惡劣,茶樹所有的一切都用于生長,用于繁殖,用于保命,不會有好的產生,也不會有產量,所以高山云霧出好茶也并非是越高越好,而是一個相對范圍。太高、適得其反。
?
百年之古茶歷經風雨傷痕滿身,少了青澀多了厚重,少了沖動多了醇和,沒了張狂多了忍耐,兼蓄并舉內斂持久,等待時機順勢而為。追求表現,不探本質,錯判時局,誤跟形勢毀其一生;高山之茶最怕“倒春寒”,即將萌發突遇寒流,自芽而下周身被蔫,變色干枯傷及樹本……。小樹、自難抵御。古茶、修枝棄葉,可待來春。
相關熱詞:茶樹
普洱茶
云南
自然生長
環境
儲存
延伸閱讀:
· 中國茶葉榜嘔血力作《茶鬼晝行圖》(看看你是哪只鬼?歡迎對號入座!)10-13
· 云南農大專家對德宏州古茶樹資源品種進行鑒定01-30
· 古樹茶這杯“古董”應該如何喝?04-03
· 云南官方多部門回應古茶樹保護問題04-15
· 《人民日報》呼吁保護云南古茶樹04-20
來源:互聯網 更多好文請關注秒懂普洱
微信公眾號:puersir;
茶中網:www.txldjsj.com
普洱茶知識交流請添加個人微信號:chanchadashi
微信公眾號:puersir;
茶中網:www.txldjsj.com
普洱茶知識交流請添加個人微信號:chanchadashi
古樹茶,普洱茶,紅茶,白茶等購買請關注陳老師微信,或點擊囤茶優選商城進入購買。國家級制茶工程師,國家一級評茶師-陳財嚴選推薦。
一鍵關注陳老師微信號: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