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是延續千年的古老貿易,略讀普洱茶的交易史即可證實普洱茶的價值。時間的檢驗勝過任何言辭渲染。
宋朝,大理政權將南詔時期所設的“步日瞼”改為“步日部”。此時,宋國與北方的金國連年征戰不止,急需戰馬,大理政權便在“步日部”開設“茶馬市場”,以當地的茶葉換取西藏馬匹,再將馬匹轉與宋國,以換取其錦緞與珠玩飾品,茶葉的種植隨之擴大。
到了元代,蒙古軍隊占領了云南,將“步日”改為“普日”,普洱茶已成為邊疆各族民間交換的主要商品。元代中期,普洱茶隨同以肉、乳制品為主食的蒙古人進入俄國。明朝洪武十六年(1383年),“普日”改稱為“普耳”。萬歷年間,“普耳”又正式改為“普洱”,明朝廷還在其地設官吏管理普洱茶的貿易。
清順治十六年(1659年),吳三桂平定云南,將普洱、思茅、普藤、茶山、猛養、猛暖、猛棒、猛葛、整歇、猛萬、上猛烏、下猛烏、整董編為13個版納,統歸元江府管轄。這一時期,普洱茶的生產和銷路較好。據《思茅縣志》載:“順治十八年(1661年),思茅年加工茶葉十萬擔,經普洱過麗江銷往西藏茶葉三萬馱之多?!庇赫?1724年),茶商和工匠大量涌入茶山,達數十萬之眾,因而不斷出現事端。雍正七年(1729年),設普洱府后,即在思茅城內設普洱茶局,管理茶葉的種植、加工制作及銷售,并將原思茅城內私營茶商一律趕走,不得經營茶葉生意。
雍正十三年(1735年),實行“茶引”購茶,茶商復入茶山作茶,主要茶品種為圓餅茶,因7餅為1筒出售,又稱“七子餅茶”或“七子圓”茶。茶山大量供思茅用外,經易武銷至緬甸、泰國、香港,再轉南洋及至歐洲、美洲,進入國際茶葉市場。乾隆年間,清廷對普洱府茶業情況進行調查后,將六大茶山所產的普洱茶列為貢品,年貢茶 660擔,貢后方允許民間私商進行交易。
康、雍、乾期間,清政府還在普洱一帶開采銅礦和鹽礦,這對當地商業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商賈旅人聚集,也帶動了普洱茶市場的進一步發展。尤其是一年一度春末夏初的“花茶市”,南北商人來往如織,城內攤點遍布、店鋪林立,城外帳篷如云、馬幫出入,土特產品及日用生活文化用品的交換日益發展,飲食業和旅店應運而生。普洱天天為街、日日為市,甚至還出現了夜市市場,成為滇南商業活動中心。磨黑、石膏井、勐先、滿磨 街等集市亦隨之形成,并日益興隆。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隨貢茶和大眾茶的用量日增,茶山年產茶增至10萬擔,運量隨之增大,遂由茶商、士紳出錢,鋪建易武至思茅的茶馬驛道,全長211公里,全為青石板鋪成,避免了道路的泥濘。
明清兩代,在“茶馬古道”之外,還以普洱為中心,向外輻射出4條“茶馬大道”。一是由普洱至昆明的“官馬大道”,歷史上的普洱貢茶經此道運往昆明,然后轉運京城。從長江下游而來的客商,以及滇中、滇東地區的客商和本省的官員到普洱,均走此道。二是由普洱至瀾滄的“旱季茶馬大道”,自普洱起運茶葉,經思茅糯扎至瀾滄縣,再至勐連縣而后到達緬甸。三是由普洱至越南萊州的“茶馬大道”,由普洱起運茶葉,經江城縣至越南萊州,然后轉運至歐洲。四是普洱至打洛的“茶馬大道”,此系“官馬大道”的延伸,自普洱經思茅、車里、佛海至打洛,然后到達緬甸的景棟。在今天的普洱縣境內,還保留有3處較為完整的“茶馬大道”的遺址,見證著普洱茶貿易在歷史上曾經的繁榮與輝煌。
同治年間,普洱各地因遭受“白旗下壩”5年爭戰,茶市不興,各地茶商漸撤,茶園荒蕪,茶業一度衰落。清末,普洱的茶業漸漸衰落。光緒年間,茶市又復活躍, 私商恢復,寧洱縣城有商號180余家,其中較大商號有“協太昌、同心昌、榮和昌”等20余家。在寧洱加工的普洱茶有毛尖、芽茶、小滿茶、金月天等品牌,外形為團餅、方磚、牛心和人頭團茶等。民間專業加工銷售茶葉的較大商號有“恒和園”、“裕泰豐”、“雷永豐”等,生產圓餅、方磚、緊團茶和雙喜牌茶。較大商號有“鼎光恒”“同仁利”、“裕泰豐”等數家。
辛亥革命以后,漢族商人在西雙版納一帶,特別是在勐海從事制茶的商號相繼開業,傣族商人也建立起自己的茶莊。民國八年(1919年),思茅縣城流行鼠疫、瘧疾,茶商漸撤,思茅茶業長期停頓,茶商轉入易武,故易武茶業又一度興旺,延至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此后因法國重新封鎖老、越邊界,南下茶路堵塞,易武茶業走向蕭條。
抗戰時期,外省人大量進入普洱,不少人從事商業,普洱商業又有了新的發展。商旅路線主要為南、北兩路。北路即由普洱直往昆明,主要輸出茶葉、食鹽、地產中草藥材,輸入布匹、香煙等,稱為“省貨”;南路由普洱輸出食鹽、銀飾等,經思茅、車里至佛海,銷售后又轉運茶葉至緬甸,輸入象牙、煤油、洋靛、棉花、棉紗、布匹、西藥、鹿茸、虎骨及雜貨等,稱為“壩子貨”。此時的普洱茶不僅行銷國內四川、西藏、湖南、湖北等省區,而且遠銷緬甸、越南乃至歐洲,尤在日本和西歐享有盛名。普洱成為滇南重鎮和商業活動中心。
抗戰初期,佛海的普洱茶也是暢銷無阻,國外至緬甸、印度、暹羅、南洋一帶,內地則遍及云南、貴州等地的商業市鎮。日軍南進時,由于戰禍侵襲佛海一帶,國內外交通受阻,因而普洱茶產銷不如以前。
上個世紀50年代,人民政府曾大力宣傳工商業政策,提出“恢復老茶園,開展新茶園”的號召,茶園的種植面積逐漸增加,茶葉產量比抗戰后增長了許多,私商也紛紛收購茶葉,外銷馬來西亞、仰光等地。但由于茶價總體低廉,茶農采摘茶葉不足維持生活,且若由內地入藏,耗時久、運費高,因而產銷量都不高。上個世紀60年代,也曾號召“大搞茶園建設”,在思茅壩、曼歇壩、景東縣文井大街開墾新式茶園。1975年,新建普洱茶廠,先后加工制作的青茶、紅茶、沱茶、特制普洱茶等六大類40多個品種,國內國外均有銷售。
相關熱詞:普洱茶
歷史
貿易
價值
歷史
制作工藝
延伸閱讀:
· 北區茶人書壺館品普洱茶10-30
· 喝普洱茶可以內外兼修?03-06
· 五個”第一“的云南普洱茶人07-22
· 銀行理財愈另類愈吃香 紅酒、普洱茶成賺錢利器02-26
· 誰在跟普洱茶唱反調?04-04
微信公眾號:puersir;
茶中網:www.txldjsj.com
普洱茶知識交流請添加個人微信號:chanchadashi
古樹茶,普洱茶,紅茶,白茶等購買請關注陳老師微信,或點擊囤茶優選商城進入購買。國家級制茶工程師,國家一級評茶師-陳財嚴選推薦。
一鍵關注陳老師微信號: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