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羽的《茶經》是怎樣寫成的?他不是閉門造車,而是游歷了我國諸茶山之后,傾幾十年心血凝練而成的。本文依據《茶經》中記載的陜南茶葉事實,論證《茶經》的價值與陸羽的人文精神!
唐朝的茶圣陸羽是否到過陜南茶鄉?據史料記載和考證來看,至今沒有發現任何蛛絲馬跡。但這位先哲卻在他的《茶經》“八之出(茶葉產區)”卻有著以下的記載:“金州、梁州又下(金州生西城、安康二縣山谷;梁州,生褒城、金牛二縣山谷)……”簡明扼要的幾句話,卻常讓我們在自問中思考。
按照唐朝的茶產地,《茶經》中的道名和道界,所謂“山南:相當于今四川嘉陵江流域以東,陜西秦嶺、甘肅蟠冢山以南,河南伏牛山西南,湖北鄖水以西,自四川、重慶市至湖南岳陽間的長江以北地區。”再按《茶經述評》中的注釋細分:“金州,相當于今陜西石泉以東、旬陽以西的漢水流域。梁州,在今陜西城固以西的漢水流域。西城縣,唐代的西城縣由金川縣改置,治所在今陜西省安康縣。安康縣,唐代的安康縣與現在的陜西安康縣的方位不同。唐至德二載(757)曾將安康縣改名為漢陰縣,這里所用的縣名,還是未改為漢陰縣以前的舊名。金牛縣,唐縣名,今已廢。唐代縣的轄境,約在今陜西寧強縣東北。”
人們會誤認為陜西是黃土高原,根本不產茶,對于陜西秦嶺南部的江南水鄉了解甚少。其實,在陜南茶鄉,種茶、販茶和加工茶葉的人不少,對于陸羽其人與《茶經》了解更少,這是茶文化知識的缺欠,吃茶葉飯和喝茶的人,不能忘記陸羽這個老祖宗的功勞。在此方面,素有我國“當代茶圣”美稱的吳覺農前輩主編的《茶經述評》,就起到了拾遺補缺的作用,他把陸羽《茶經》中的“山南茶”闡述得淋漓盡致,相當確切。
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我國飲茶文化逐步由混沌向文明嬗變。這種嬗變與繁榮,直到唐代才出現。中國唐朝,規模空前的統一和強盛,氣派空前的寬容和攝取,造就了唐人烈烈騰騰的生活情調以及豐富濃烈的社會風采。唐代的茶業充滿活力,氣象萬千;茶產日興,名品紛呈;飲茶之風,大行朝野:茶葉貿易,十分活躍;封建茶法,應運而生。時代呼喚著茶業的大發展、大提高、大普極,也呼喚著總結前人經驗、引導茶業進一步發展的茶葉專著的盡快問世。唐代中葉,陸羽撰寫了中國的、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才從根本上改變了自西周初期以來,關于茶的記載只是片言寥語、簡簡單單的零碎狀況。陸羽,唐開元二十一年(773)出生于復州竟陵(今湖北天門市),貞元末年(804)去世,享年71歲。據載,他是一個棄嬰,從小就在寺廟長大,人生歷盡了坎坷與多難。但就是這位面貌丑陋口齒笨拙的凡人,卻偏愛精于烹茶、種茶、品茶與鑒水,用其一生心血所著的《茶經》的出現,卻成為茶史上最引人注目的事件,開啟了此后茶文化異彩煥發的新局面。
雖然《茶經》的成書時間眾說紛紜,但大多學者認為刻印于唐建中元年(780),不過只有7000多字,卻全面系統性地總結了唐代及其以前有關茶的知識與經驗,生動具體的描述了茶的生產、品飲、茶事等,言之有理的深化和提高了飲茶的深層美學和文化層次。全書共三卷十章,展示出了一個琳瑯滿目的茶葉世界。簡略話之,其中包括有:“一之源”,介紹茶樹的起源、茶的性狀、名稱、品質和功效等;“二之具”,介紹各種采茶、制茶的用具;“三之造”,論述茶葉的種類以及采制方法;“四之器”,專門介紹煮茶、飲茶的器皿,說明各地茶具的優劣、使用規則和器皿對茶湯品質影響;“五之煮”,介紹煮茶方法和水的品第;“六之飲”,介紹飲茶風俗和飲茶方法;“七之事”,引述古代有關飲茶的故事、藥方等;“八之出”,論述全國各地名茶產地茶葉品質的高與低;“九之略”,論述在一定條件下怎樣省略茶葉采制工具和飲茶用具;“十之圖”,傳教人用絹寫《茶經》懸掛,以使全書一目了然。陸羽《茶經》堪稱首部茶學百科全書,也是我國十分獨具權威的茶文化著作,標志著中國茶道文化的正式形成。正如唐朝詩人盧仝所言:“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宋朝詩人梅堯臣也有詩云:“自從陸羽生人間,人間相學事春茶”。從以上可以看出,正是陸羽的《茶經》打開了中國一直塵封的茶文化大門,一時震動了朝野和國外。
根據以上史料,我研習茶文化已經20多年,跑遍陜南漢中、安康、商洛產茶地的所有鄉鎮,還對大秦嶺自然狀態下的文化現象屢次考證,尚未能尋找到陸羽撰寫《茶經》時曾到達過陜南茶鄉的遺蹤和佐證,但從種種跡象表明,陸羽當年有可能沿長江而上到達漢水流域,用現在時髦的話說,可能采風調研過紫陽、平利、石泉、西鄉、漢中、寧強等地原生態茶園,然后還去了四川和云貴等茶區……這正如他在“一之源(茶的源)”開篇寫道:“茶者,南方嘉木也。……其巴山峽川有兩人合抱者……”這與他游走的路線是一致的,陸羽是在奔波與耳聞目睹中完成了茶事考錄。一年四季,餐風宿露,煎茶品飲,掌握了第一手資料。然后就在寺廟或茶草棚中,孤燈一盞,一邊品嘗,奮筆草書,是行走了萬里路、踏遍萬座茶山的結果啊!那時,絕對不是今天這樣方便快捷,可以說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而陸羽面對的是交通不便,信息資訊閉塞,沒有任何文獻資料,更不是現在的人想怎么走捷徑都可以,網上、古籍資料書俱全,抄錄成書或成為一篇論文是相當容易的事情,而陸羽就是在長期實踐中積累出了真知,磨練增長了才干,是一位壯游的先行者!
思想者天馬行空,準茶人孤帆遠航。陸羽《茶經》的問世,具有劃時代意義。正是流芳百世的《茶經》,把中國茶文化發展推到一個空前的高度。在《茶經》“六之飲(茶的飲用)”中載道:“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盛時國都,兩都并荊、渝間,以為比屋之飲。”“七之事(茶事的歷史記載)”中載道:“三皇,炎帝神農氏。周,魯周公旦。”……都與陜西這塊華夏文明的發祥地有關聯。據《茶經》注釋可知:“茶”字出自唐玄宗時的《開元文字音義》,但茶字的形、音、義的確立,應是在中唐以后。唐朝陸羽的《茶經》撰寫影響極大,此后,“茶”開始成為通用名稱。千百年來,歷代茶人對茶文化的各個方面進行了無數次嘗試和探索,直到陸羽《茶經》問世后,茶方大行其道。但是,陸羽活著的時候,也沒有享受到這些榮耀,因為他是一個淡泊明志的人。他曾寫過一首《六羨歌》,詩曰:“不羨黃金,不羨白玉杯,不羨朝入省,不羨暮登臺,千羨萬羨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來”。此詩表明了自己不圖高官厚祿,不貪榮華富貴,甘于淡雅寧靜,追求人生灑脫,專心致志于飲茶藝術和茶學的研究,這就是陸羽殫精竭慮的內心世界。若沒有這種胸懷和境界,也許不可能有《茶經》的出現。
重溫經典,讓人茅塞頓開,感慨萬千。文章寫到這里,讓我十分欣慰的就在陜西產茶第一大縣--西鄉秦巴茶葉市場廣場上,也樹起了茶神陸羽的雕像,是的,種茶、賣茶和喝茶人別忘陸羽啊,沒有他與《茶經》的出現,我們不知還在野草中的荼與茶的迷茫與朦朧中徘徊多久?在古城西安大雁塔廣場,雕塑起了一批文化名流先賢,其中也有陸羽的雕像,是的,大唐茶都在長安,陸羽也永遠地活在了三秦兒女的心目中,我們無時不在每天感悟茶中之樂,收獲著人生智慧,這其中也包括著陸羽的人文精神!
微信公眾號:puersir;
茶中網:www.txldjsj.com
普洱茶知識交流請添加個人微信號:chanchadashi
古樹茶,普洱茶,紅茶,白茶等購買請關注陳老師微信,或點擊囤茶優選商城進入購買。國家級制茶工程師,國家一級評茶師-陳財嚴選推薦。
一鍵關注陳老師微信號: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