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軍在云南農大指導研究生做實驗。 [本報記者 劉建華 攝]
盛軍,男,1962年8月生,漢族,中共黨員,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
1996年在日本大阪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后回國工作,曾任長春生物制品研究所所長、黨委副書記、書記,長春醫藥集團副總裁等職務。
2004年入選首批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
2007年7月由中組部選派到我省掛職,2009年8月正式調入。現任云南農業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正校級),并掛職擔任普洱市委常委、副市長,兼任中國微生物學會副理事長、國家科技進步獎評審專家、國家新藥評審專家等職務。
2009年,當選第三屆“全球普洱茶十大杰出人物”,2010年被評為“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2010年入選云南省首批“百名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
2011年7月29日晚8時30分,普洱市國培中心茶室內,20多位來自全國各大科研院所的教授、博士齊聚一堂,就普洱茶科研攻關重點進行碰撞交流。坐在首席的一位中年專家率先發言:“……當務之急是要建立普洱茶特征因子茶褐素的定量方法,建立起速溶普洱茶的質量標準。紅茶英國人說了算,綠茶日本人說了算,普洱茶的質量標準得咱中國人說了算!”
他有著亮亮的大腦門,一口濃濃的東北腔,熱情洋溢且妙趣橫生的表達讓人興致盎然、忍俊不禁。
他就是盛軍。
因為組織科研團隊證明了普洱茶降脂降糖的功效和機理,并積極推進科技成果向市場轉化,為普洱茶產業發展找到了新的突破點,他的名字為很多人所熟知。
事實上,盛軍更大的貢獻在于為人才與科技支持西部大開發開創了一種整合創新的模式。這種模式包含兩層要義:搭建開放式的科研開發平臺,向全國乃至世界的科技人才“借腦”,實現科技資源的整合利用;科研成果通過企業提早跟進,第一時間轉化為市場競爭力,實現創新與創業的無縫式對接整合。人們把這種模式稱為“沒有圍墻的研究院+跟進式科研成果轉換法”。
2007年7月,盛軍作為中組部選派的第三批掛職鍛煉干部,從吉林長春來到云南普洱市支持西部建設。兩年的掛職鍛煉結束后,面對省委、省政府和普洱市委、市政府對人才的渴求,面對云南生物產業蓬勃發展的勢頭,面對西部大開發和橋頭堡建設吹響的集結號,他選擇了扎根云南。
“云南需要我,我更需要云南,被需要是一種幸福。”盛軍說。
去與留的選擇
【決定扎根云南后,盛軍把全家人的戶口遷到了云南:“云南有讓人才創新的軟環境,是一片讓人產生創業激情和夢想的熱土。我堅信留在云南是一種正確的選擇。”】
這里是中國最重要的生物資源寶庫,國土面積雖然占全國的4%,卻擁有全國63%的高等植物、70%的中藥材和59%的脊椎動物等物種資源。它的名字叫云南。
隨著人類進入生物經濟時代,我國進入生物產業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依托生物資源優勢,通過人才引進和科技創新培育壯大生物產業,成為云南建設綠色經濟強省,實現科學發展的戰略選擇。
2007年,作為云南生物產業重要組成部分的普洱茶跌入了市場低谷。此時,為通過人才輸入支持西部地區開發建設,中組部從中央國家機關、中央企業和高等院校統一選派229名干部,重點到市縣級黨委、政府班子掛職,為基層經濟社會發展服務。長春生物制品研究所所長盛軍因專長于生物產業開發,被派往云南,掛職擔任普洱市委常委、副市長。
普洱的茶園面積共346萬畝,258萬人口中,茶農和從事與茶業有關勞動的人口占到129萬人。盛軍到來時,這個城市正在為普洱茶產業發展艱難突圍。
當時的普洱茶市場正值“江湖一片亂麻麻”。盛軍對此做了形象的描述:自娛自樂型的茶文化,全民專家型的茶營銷,百花齊放型的茶工藝,不確定型的茶功效。
普洱市委、市政府認為:只有走“科學普洱”的道路,通過科學的理念、科學的精神、科學的手段、科學的方法推動普洱茶科技創新,使其工藝進一步改進,產業進一步升級,功效進一步明確,普洱茶才能回歸其健康養生的價值本位,普洱茶產業才會實現發展升級。這個時候的普洱,迫切需要一位科技領軍人物來開創和統領局面。盛軍適時出現了。
“科學普洱”的理念和構想與盛軍對普洱茶產業的審視結果不謀而合,讓他找到了施展本領的主戰場。
普洱茶“刮油”到底是怎么回事?普洱茶到底有沒有降血脂、降血糖的功效?飲用普洱茶會不會造成鈣流失?……太多關于普洱茶功效的疑問需要科學的答案。盛軍決定從普洱茶功效研究入手破局,并提出由6個領域15項課題組成“普洱茶科學研究行動計劃”,組織專家實施科學普洱“五個一工程”,即實施一個研究計劃、完成一個茶山改造、建設一個專業園區、打造一個百億企業、帶動一個千億茶產業,對普洱茶產業進行系統化提質升級。
“普洱茶科學研究行動計劃”得到了云南省和普洱市的大力支持。普洱市每年安排500萬元支持盛軍和科研團隊開展普洱茶科學研究,在科研平臺建設上給予大力支持,對引進高層次人才實行一系列收入、住房優惠政策……
2009年,省委、省政府決定,連續5年每年拿出2000萬元支持盛軍和他的科研團隊進行普洱茶科學研究和云南特色生物資源開發研究。
2009年4月,省委組織部為助推云南生物產業發展,組織實施了“百名海外留學博士云南行”活動,來自13個國家的百余名留學博士用一星期時間考察了云南制藥、食品、農業等相關行業,親身感受到了云南生物產業蓬勃的發展勢頭。后來,這些博士中有不少人加入了以盛軍為領軍人物的“沒有圍墻的研究院”。
在“沒有圍墻的研究院”中,專門從事普洱茶發酵過程中微生物研究的北京化工大學教授呂杰提起“百名留學博士云南行”時,感慨萬千:“云南給予了我們最高的禮遇,省委書記、省長親自出面歡迎我們,我從中深切感受到云南對人才的尊重和對發展的渴望,這讓我備受感動,也成為我加入普洱茶科研團隊的重要原因。”
省委、省政府的信任和支持,“百名留學博士云南行”活動中傳遞出的對人才的尊重和渴望,是紅土地對盛軍的強大支持,更是紅土地對盛軍的真誠挽留。
剛踏上紅土地時,盛軍暗暗告誡自己:一定不能虛度掛職的這兩年,一定要沉下心來做一兩件促進當地發展的大事、實事。他真的這么做了。時間在忙忙碌碌中飛快地流逝,轉眼間,兩年的掛職就要結束。
能不能留下?云南需要你!能不能留下?普洱需要你!想到省委領導挽留他時的語重心長,想到省政府每年2000萬元科研經費中飽含的支持與信任,想到普洱市機關食堂為他新添的東北菜,盛軍的心里暖暖的。
燈火通明的研究室里,由他組建的科研團隊正在廢寢忘食地忙碌,揭示普洱茶降血糖分子機理那一刻大家的歡呼雀躍似乎還回蕩在空氣中。天士力集團馬上就要入駐普洱,科研成果馬上就要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市場競爭力,這個時候,怎能離開?
現在云南創新創業的環境這么好,云南生物產業發展的勢頭這么好,西部大開發和橋頭堡建設的機遇這么好,為什么不留下……
盛軍選擇了留下:“云南需要我,我更需要云南,被需要是一種幸福!”
決定扎根云南后,盛軍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全家人的戶口遷到了云南:“我堅信到云南是一種正確的選擇。云南有讓人才創新的軟環境,是一片讓人產生創業激情和夢想的熱土。”
內與外的融合
【盛軍說:“這是一個開放的時代,我們需要專心搞科研,更需要放眼全國和遠望世界,學會借力和借腦,學會小圈子與大世界的盤活與整合,才能真正享受到科技創新帶來的驚喜。”】
7月30日14時,普洱市思茅區倚象鎮一家路邊的風味小餐館,多吃了幾片涼白肉的盛軍覺得普洱茶水濃度不夠,示意司機小劉拿來隨身攜帶的帝泊洱茶珍,又加了一些進去,這才心滿意足地喝起來。“邊吃飯邊喝普洱茶,刮油降脂的效果最好。”他說。
繼證明普洱茶具有降血糖功效并揭示其降血糖的分子機理后,盛軍組織科研團隊又對人們傳說的普洱茶刮油降脂功效展開了科學研究。剛剛參加完“百名留學博士云南行”活動,吉林大學金英花教授便受邀加入“沒有圍墻的研究院”,對普洱茶的刮油降脂功效進行科研攻關。兩年間,除了拿出科學數據證明普洱茶有明確的降脂減肥功效,科研團隊還回答了普洱茶為什么會降脂減肥,怎么樣喝普洱茶、喝什么樣的普洱茶才能更好地達到降脂減肥的功效。
普洱茶研究開發是“沒有圍墻的研究院+跟進式科研成果轉換法”實戰的主陣地。這種整合創新模式完全打破了地域圈界、領域界限、創新創業平行前進的慣有思維,以一種全開放、大整合的理念,把全國乃至全世界的人才、科研、市場等資源都運用到云南生物產業的開拓創新中。
盛軍認為,云南等西部落后地區要通過科技創新促進產業發展升級,必須從加大科研開發力度、提高科研成果轉化效率兩個方面重點突破。可是,在高端人才匱乏的云南,突破談何容易?
人才是一種特殊的資源,不一定非要在時間、空間上擁有,才能為我所用。為什么不可以通過科研項目引智的方式,借助其他地方的科技資源和高端人才為云南服務?為什么不可以在科研階段就讓企業提早介入,為新產品開發、市場開拓贏得先機?按照這樣的設想,盛軍通過一個個具體的科研項目,把清華大學、吉林大學、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天士力集團等22家科研院所和企業的100多位博士、專家吸納到普洱茶科學研究和產品研發中,創建了一個沒有圍墻的研究院。
得出普洱茶降脂降糖功效相關科研成果后,在開發普洱茶發酵成套設備、建立普洱茶質量標準的數字化、標準化普洱茶生產工藝尚在摸索階段,他便憑借普洱茶科研成果、普洱市發展茶產業的決心、強大的科研創新平臺等優勢,促成了國內最大的現代中藥企業、致力于樹立大健康理念的天津天士力集團入駐普洱,快速將科研成果轉化。盛軍稱其為跟進式科研成果轉化法。
“有人認為創新很難創業,創業就不能創新,普洱為科技人才提供了實驗平臺,我們則通過理念創新探索出了"沒有圍墻的研究院+跟進式科研成果轉換"模式,讓創新和創業很好地融合在了一起。”盛軍說,“這是一個開放的時代,我們需要專心搞科研,更需要放眼全國和遠望世界,學會借力和借腦,學會小圈子與大世界的盤活與整合,才能真正享受到科技創新帶來的喜悅。”
也許有人會覺得奇怪:其他地方的科研專家憑什么就會選擇加入沒有圍墻的研究院?金英花教授認為:“在這種模式中,每個人的利益都得到了合理的保障和尊重,每個人的價值都產生了放大效應。這是一種全新、多贏的科研模式。”
不管人們還存在什么樣的疑問,市場顯然接受了這種全新的創新創業整合模式。如今,頗受關注和追捧的帝泊洱即溶普洱茶珍,正是盛軍“沒有圍墻的研究院+跟進式科研成果轉換法”的創新結晶。2010年,帝泊洱實現銷售收入2億元。眼下,項目概算總投資45億元的天士力帝泊洱生物茶谷、普洱天士力健康醫療管理中心、高等專業醫療中心都正在緊鑼密鼓地建設。
當然,這種模式的實際運作遠非我們所說的這般簡單。很多業內人士對這種模式實施的必要條件進行了分析:要有一個核心領軍人物,要有善于合作的科研團隊,要有一套科學的運行機制……盛軍卻特別強調軟環境的重要性:“只有在一個真正尊重人才、尊重科學規律的環境中,這樣的想法才可能實現。隨著新一輪西部大開發和"兩強一堡"建設戰略的實施,隨著云南省委、省政府出臺一系列政策下大力氣引進人才,紅土地會成為越來越多人才創新創業、成就夢想的舞臺。”
在以這種模式為重要特征的“科學普洱”理念推動下,普洱市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企業加大了科技創新力度。衛生、規范、便捷的茶深加工產品大量現身市場,帶動了云南茶產業的結構調整和升級,為云南打造千億級云茶產業打下了堅實基礎。
“如果非要說我給普洱、給云南帶來了什么,我認為是一種開放整合、創新創業的理念。”盛軍說。
快與慢的辯證
【科研成果能快速轉化為生產力,是人們對盛軍和他的科研團隊的普遍印象。但在科研課題調研階段,因為過于嚴謹,他會讓人感覺很“磨嘰”,與他平日里雷厲風行的形象形成鮮明反差】
“他說要做咖啡科研開發,這才沒多久,新產品已經出來了,太快了!”金英花教授對盛軍和科研團隊科技成果轉化的效率驚嘆不已。
報告會上,盛軍拿出了剛剛開發出的普斯特羅咖啡供大家品鑒。與傳統的咖啡果在露天大水泥池里發酵不同,普斯特羅咖啡豆是在新研制的全自動發酵機里發酵而成,發酵過程變得衛生、標準、可控,咖啡的口感也變得更加純正。
普洱市是中國咖啡的主產區,咖啡種植面積超過全國的50%,產量占全國總產量近六成。通過細致調研發現咖啡果發酵過程是咖啡產業發展壯大的重要瓶頸后,盛軍便由此發力進行科技創新。
2010年5月,長春理工大學從事精密儀器設計制造的研究員楊東林被盛軍“忽悠”到普洱,著手研發設計咖啡果發酵清洗機。與此同時,他組織專家對如何控制咖啡讓人興奮的功能進行研究,開發可以讓人睡得香的咖啡;組織普洱市絕版木刻畫家嘗試用咖啡粉作畫,作出了世界上第一幅咖啡水彩畫;借助他的點撥,咖啡果膠被廢物利用,與茶葉渣、核桃皮一起制成了包裝板,用來包裝茶葉,還申請了技術專利。而就在很多人還沒回過神來的時候,已經有神秘企業介入產品開發,普洱普斯特羅咖啡已經出現在北京的高檔會所。
“科研成果是有時效性的,不及時轉化就會失去價值。”盛軍說。
在“沒有圍墻的研究院+跟進式科研成果轉換法”的整合創新模式中,科研開發和成果轉化兩個關鍵環節像是安裝了加速器,“科研成果能快速轉化為生產力”成為人們對盛軍和他的科研團隊的普遍印象。
然而,以“快”聞名的盛軍也有“磨嘰”的時候。
普洱茶科學研究中期報告會結束后的第二天一早,盛軍便和中科院院士、植物資源和植物化學家周俊一起來到普洱市近郊的康恩貝集團鐵皮石斛種植基地,對通過科研攻關推動石斛產業發展做實地調研。
石斛被譽為植物大熊貓、軟黃金,隨著人類健康養生的訴求日漸增強,市場對石斛產品的需求呈迅猛增長態勢。普洱市的生態條件非常適合石斛生長,但因為種植技術門檻較高,面對石斛需求火爆的市場行情,絕大多數農民只能望洋興嘆。
盛軍一邊不厭其煩地向基地科技人員咨詢石斛種植中的技術難點,一邊饒有興致地向周俊院士請教如何突破技術難點,把農民種植的風險降到最低,并不時停下腳步,仔細查看并用手機拍攝記錄下很多我們看不出科研價值所在的細節,遲遲不肯離去。在專門負責為農戶提供石斛種苗的普洱市民族醫藥研究所,他和科研人員就如何有效提高種苗成活率展開了一場專業的科研交流。
采訪到中午一點半時,“聽天書”的我們已是饑腸轆轆,他才意識到“人是要吃飯的”,抱歉又打趣地說:“餓了才會吃得更香。”此前,他曾幾次三番深入到田間地頭,了解當地群眾在發展石斛種植中遇到的難題和想法。跟隨盛軍實地采訪的幾天里,每次到田間地頭或生產車間調研,他都會不停地問這問那,看這看那,與他雷厲風行的形象形成鮮明反差,用東北話說,就是變得很“磨嘰”。
“在試驗室里一些被我們"忽略"的細小環節,在實際生產中恰恰可能是最需要突破和改進的問題,只有放慢腳步、靜下心來,我們才可能發現這些問題,找準科研創新的切入點。這就好比是打靶,只有平心靜氣、放慢節奏,找準靶心,才能談到快速出擊、一發命中。”盛軍如此解釋科研創新中快與慢的辯證關系。
基于產學研一體化發展的考慮,盛軍依托云南農業大學和普洱市普洱茶研究院科研資源,促成了云南省茶深加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于2010年10月在農大設立。作為中心主任,他每星期都會來這里聽取科研人員和學生匯報普洱茶功效研究的新進展。扎根云南以來,他頻繁奔波在農大和普洱市之間,把研究中心的新發現和普洱茶產業發展需求雙向反饋對接。
離農大不遠的地方,就是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1938年,植物學家蔡希陶在這里成功試種優質煙草“大金元”,為云南煙草產業發展立下了千秋功勞。70多年后,當云南把生物產業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時,盛軍和他的科研團隊從老一輩科學家手中接過了為云南生物產業發展開拓創新的大旗。
盛軍一直有個夢想,那就是登上世界科學技術研究的最高領獎臺。在對普洱茶研究中,他有了一項將會對人類健康作出重大貢獻的重要發現。想到有朝一日自己可能會因為這個發現實現夢想,想到普洱茶產業會邁入發展的新紀元,想到和自己的父母兄弟一樣純樸善良的茶農會增加收入,他就會不由地加快腳步。
微信公眾號:puersir;
茶中網:www.txldjsj.com
普洱茶知識交流請添加個人微信號:chanchadashi
古樹茶,普洱茶,紅茶,白茶等購買請關注陳老師微信,或點擊囤茶優選商城進入購買。國家級制茶工程師,國家一級評茶師-陳財嚴選推薦。
一鍵關注陳老師微信號: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