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北京茶館,熱鬧的鑼鼓點兒,喜慶的“中國紅”色塊兒,碧瓦青磚……這些畫面總是最先跳到眼前。說起來,北京茶館要算是首都城市文化集成的一個縮影了。這里海納百川匯聚八方文化,又被人們以一種和茶相關的特殊方式選擇、過濾、咀嚼。
如今的茶館發展漸漸趨于多樣化,分類的界限早已模糊。外地人、外國人常去的老舍茶館,不止有各項曲藝表演,也有北京的特色茶點,還有以茶為原料的茶餐茶食。鑼鼓點里總是夾雜著各地方言甚至是各國語言。也有將蘇杭的小橋流水、烏篷曲巷搬進茶館的,也有將高爾夫果嶺、四合院縮微在茶館的。有清代的磚、明代的家具,也有等離子電視、電子茶單。在這兒,能聽見灰布長袍者操一口地道的京腔來上一句“您里邊請”的吆喝,也能聽到用幾國語言作介紹的茶藝表演。雖說僅僅是茶館,也可謂百態具象,蔚為大觀了。
不過這些對于走進茶館來說都不重要,邁出這一步可以有很多理由。為了吃,為了樂,為了玩,為了歇腳,可以會朋友,可以招待家人,可以獨自一個。當然,逛茶館嘛,邁出這一步,也可以不需要什么理由。
吃在茶館
口腹之欲,自古以來大部分人不能免其俗。吃在茶館,自助餐暫且不說,不能不提的是茶宴。茶館里吃飯,總要有個茶的名堂。曾幾何時被些許人當作“酪奴”的茶,如今走進佳肴,成了一味重要的原料。茶適合入菜嗎?我不敢妄加評論,不過吃茶是有歷史的,“調飲”的茶湯,也不能不說是今天茶餐的雛形。再去看看日本的茶粉應用,抹茶冰淇淋、抹茶蛋糕……吃茶實在不是什么新鮮事兒。
龍井蝦仁是較早走紅的茶菜,但算吃茶還是算佐餐,這個還不好作界定,不過美味鮮爽是可以肯定的,不然也不會暢銷不衰。倒扣盤中的龍井茶水和葉底,撐起饕餮之中的一片綠蔭,鋪出一席餐桌上的雅致。吃過的茶餐很多,卻有許多叫不出名字,有紅茶燉的鹿膠,有綠茶熬的甜湯,還有一種將烏龍茶葉炸脆的小吃,盡管香脆可口,可惜的是吃不出茶的味道。
現在茶館里可以喝到一種將祁紅和干白葡萄酒調在一起的“茶酒”,茶香酒香和在一起,別有一番滋味。據載,飲茶歷史上有一種獨特的配飲方式,就是將溫和的茶和熱烈的酒調在一起,取名“龍虎斗”。或許這茶和酒的搭配,就是取法自早期的“龍虎斗”了。
配茶的點心往往是一次喝茶回憶中的主要內容,這些佐餐的小吃被老北京叫做“碰頭食”。北京的許多小吃都適合做茶點,豌豆黃、驢打滾、棗花酥、糖耳朵、艾窩窩,還有酸酸甜甜的糖葫蘆。
看在茶館
家人或朋友來北京,去一趟前門的老舍茶館,已經成了固定的節目,即便錯過吃他們慕名的北京烤鴨,也總是覺得值得,原因就是這茶館里的看頭兒。
一家茶館所能給人的目不暇接,老舍茶館要算是做足了分量,而且敞開門的經營方式,給了“看在茶館”的可能。一進大門,前廳地面上玻璃磚下的縮微茶館模型總是能給人一個小小的吃驚。拾級而上,樓梯兩側的老照片里也能找到熟悉的老藝術家在此演出的身影。二樓的四合茶苑,保留了老北京四合院的幽深意味。二樓與三樓的樓梯之間,是六大茶館各具特色的泥塑場景,書茶館的曲藝,野茶館的“草根”,大碗茶館里特有的粗瓷大碗四方桌……儼然是茶館文化的小小博物館。
當然鐘情老舍茶館,還因為有另外的看頭——傳統文化節目。常常演出的高潮都是川劇變臉,演員走下臺來和茶客握手,還沒回過神來,演員已經換了另一張臉譜。每次來茶館,總是期待表演者垂青,再次近距離仔細看看這變臉的門道。
北京琴書、京韻大鼓、奉調大鼓、雙簧、單弦、快板、河南墜子、相聲、西河大鼓、口技、含燈大鼓、川劇變臉、皮影戲等等等等。一場編排有序的節目下來,也算是上了一堂生動的中國傳統文化普及教育課了。
樂在茶館
北京的茶館節目多,樂子也多。在茶館里找樂兒,有很多趣味。除了那些“招看”的演出節目,有許多活動是茶客可以參與的。
在特別的日子,去茶館親手壓一餅有紀念意義的普洱茶餅。時近春節,在茶館寫春聯、猜燈謎、貼福字都透著喜慶和熱鬧。京郊的茶館,常有載歌載舞的篝火晚會。城里的茶館,也常有一票戲迷拉開嗓子唱上一段兒,京劇、昆曲、黃梅戲,總有知音。茶館里的眾生相,也是逛茶館的一大樂趣。敞開的北京茶座,雖然沒有川茶館里的遞煙袋鍋、掏耳朵,卻也有許多有趣味的面孔和畫面。“撞星”也許是偶爾,各國的駐京工作人員和游客是一定看得到的,茶館里的氛圍適合聊天,四方桌的對面,總是有些偶遇,倘若英語沒有障礙,也可以和外國人拉拉家常。
當然,除了這些熱鬧,還可以樂在茶館的安靜。茶館的窗和窗外的風景,是包括我在內許多人喜歡茶館的地方。據說很多作家、自由撰稿人都躲在茶館里尋找創作靈感,風靡世界的《哈利·波特》就是羅琳在咖啡館里寫的。中國沒有咖啡的根基,卻有茶的淵源。
相關熱詞:
北京
茶館
微信公眾號:puersir;
茶中網:www.txldjsj.com
普洱茶知識交流請添加個人微信號:chanchadashi
古樹茶,普洱茶,紅茶,白茶等購買請關注陳老師微信,或點擊囤茶優選商城進入購買。國家級制茶工程師,國家一級評茶師-陳財嚴選推薦。
一鍵關注陳老師微信號: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