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貧積弱
宋太祖趙匡胤黃袍加身,實現了國家統一,建立了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促進了經濟、政治、文化的繁榮,但是在北方,散布在遼河流域及今熱河一帶釣契丹族建立了遼政權,散布在今甘肅至陜西一帶的黨項族建立了西夏政權,散布在今東北境內的女貞族也在北宋未建立了金政權,接著又有蒙古族奴隸主集團的興起。這些政權,為了擴大各自的統治疆域,實現野心勃勃的黃梁美夢,在政治上不斷向宋王朝提出要求,把統治者之間的矛盾擴大到民族矛盾,造成壁壘森嚴的對峙局勢。
宋太祖在統一國家建立王朝以看,總結了中晚唐以來宦官擅權,潘鎮割據導致泱泱大唐覆滅的教訓,在執政的第二年就采納了趙普的建議,“杯酒釋兵權”,防范武人跋扈,而重用文人,朝廷大臣、州郡長官幾乎都是文人,提高了文人的地位,這就是宋代的政治特色。
北宋在軍事部署上一反歷代王朝的做法,采取“守內虛外”的策略,把重兵屯駐在國內要沖之地,專力防范農民起義,而在邊境僅駐守可資防范的部隊,這種麻痹輕敵的錯誤戰略,給伺機而動的遼國等以可乘之機。同時,北宋王朝在處理民族關系上,對自己的既得利益絲毫不肯放松和讓步,這就更加刺激了民族矛盾,以至硝煙四起。從宋太宗太平興國四年(979)對遼戰役開始,幾乎都以失敗而告終,只得屈辱求和或割地,成為中國中世紀史上懦弱無能的政府,史稱“積貧積弱”王朝。
絹、銅錢、茶葉
宋代的北疆,相繼建立的西夏等政權,為了自身的利益,頻頻向宋發動軍事進攻,迫使宋加強戰備,增強防范能力,耗用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財政拮據和戰馬短缺成為困擾朝廷的兩大難題,而解決這兩大難題就成為最大的政治。
北宋建立以后,開始以絹、銅錢、茶葉折支馬價。但是一匹絹值為一貫,一匹馬值為三十貫,用絹買馬顯然是朝廷難以負擔的。每年消耗銅資源鑄造的銅錢既使全部買馬也就只能購買幾萬匹。況且,“有司言,戎人的錢,銷鑄為器(兵器)”,在軍事上造成很大的危害。
宋代,年產茶五六千萬斤,全國人口最多是為四千余萬,茶葉人均占有量為一斤多,(編者注:現在我國人均年消費茶葉約為六兩,當時可能達不到這一水平。)有充沛的貨源用以外銷。當時茶葉是國家專賣,所的的茶利每年都友好幾百萬貫,“國家利源,茗居半”。茶利能為為中央財政提供幾萬匹馬的馬價。
宋與遼、西夏、金對峙期間,北方產馬地區被遼、西夏、金所侵占,他們不但限制戰馬流入宋王朝,且在戰場上掠奪戰馬,造成宋戰馬嚴重短缺。“夷人不可一日無茶”,而宋朝不可一日無馬,以茶易馬,是雙方解決緊缺物資的主要途徑。茶與馬的比值,隨供求關系、民族關系等因素常有漲落,另外,馬有駿駑之分,茶有優次之別。南宋時,馬源短缺,馬價上漲了10倍多,造成馬貴茶賤,博馬由北宋年平均約2萬匹降至約5000匹。
仁宗時西夏發動對宋戰爭,茶馬互市停止,使西夏“飲無茶,衣帛貴”,竟成為停戰議和的原因之一。
再從宋對外貿易來看,《宋史·食貨志》載,“建炎四年(1130),宣撫使張浚奏,大食國遣人進珠玉寶貝。上曰‘大觀、宣和問不以茶博馬,惟市珠玉,故武備不修,遂致危弱如此(指宋朝南遷)……渝張浚勿受,量賜予以答之”,佐證不以茶易馬,已危及國家安全。
從以上對絹、銅錢、茶葉博馬的利弊分析,可以認為,以茶博馬是最理想的舉措。
戰馬羈縻馬
榷茶博馬是宋代的邊陲要政,所以朝廷特別重視。王安石變法期間,卻認為“榷茶所獲利不多”,與神宗的看法有嚴重分歧。由于西北邊防戰馬和軍餉需要,在神宗親自主持下,于熙寧七年(1074),派李杞到四川成都府路設置大提舉茶場。在秦州設置大提舉買馬司.翌年8月,李杞奏“賣茶博馬,乃是一事”,二司合并為一,更名為都大提舉茶馬司.由該司構建管理機構,制定法規,統籌榷茶博馬事宜,歲以2萬匹為額。歷史上的茶馬法從這一年正式實施。過去用絹、銅錢、茶葉等相兼的博馬貿易發展成為以茶易馬新的歷史對期。
《宋史·食貨志》載:“南渡前,市馬分為二,其一曰戰馬……其二曰羈縻馬。”榷茶主要是買戰馬,軍事上保證戰爭需要,政治上通過互市保持與邊疆少數民族友好關系,維護邊境安寧。其次才是買羈縻馬。所謂“羈縻”,就是籠絡使不生異心,不反對宋王朝。羈縻馬產于西南,不及西北馬馬體健壯高大、奔馳敏捷,羈縻馬經挑選后,只有一小部分補充戰場急需,其他多分配內地部隊。買這種馬的目的,主要是用經濟手段安撫邊疆民族,遏止他們不至發動戰爭,所以對愿意歸順稱臣的就賣茶買馬,否則就不賣茶不買馬,即采取威撫相結合的政策來達到政治上的目的,打的還是茶葉這張牌,這就更加突出了茶的政抬屬性。
相關熱詞:
茶葉
關系
政治
微信公眾號:puersir;
茶中網:www.txldjsj.com
普洱茶知識交流請添加個人微信號:chanchadashi
古樹茶,普洱茶,紅茶,白茶等購買請關注陳老師微信,或點擊囤茶優選商城進入購買。國家級制茶工程師,國家一級評茶師-陳財嚴選推薦。
一鍵關注陳老師微信號: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