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商與茶文化 (1)
晉商在清代的商業活動中,很有特色地進行過茶樹培植、茶葉加工及運銷等工作,為我國茶文化的發展與傳播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清人衷千說:“清初茶時均系西客經營,由江西轉河南,運銷關外。西客者山西商人也,每家資本約二三十萬至百萬。首春客至,由行東赴河口歡迎。到地將款及所購茶單交點行東,恣所為不問,茶事畢,始結算別去”(《茶事雜詠》)。為了保證茶葉貨源與茶葉質量,山西商人曾在福建武夷山區,通過“行東”(代理商)以包買形式控制一些作坊,要求對方按照自己的要求進行茶葉加工。也就是說,有一些茶葉作坊是置于晉商的監督之下。但是,咸豐三年(1853)以后,由于太平天國革命,晉商去福建的茶道受阻,茶葉貿易受到影響。后來,晉商為了改變這一局面,曾發現湖北武昌府的崇陽、蒲圻兩縣交界處的羊樓峒、羊樓司一帶具有栽植茶樹的自然條件。便指導當地人栽植茶樹和制造紅綠茶之法,使這一帶逐漸成為晉商新的茶葉產地。據史料記載,以種茶、制茶(加工)而聞名的羊樓峒,前清咸豐年間,“晉皖茶商住湘經商,該地為必經之路。茶商見該地適于種茶,始指導土人,教栽培及制道紅綠茶之法”(戴嘯州《湖北羊樓之茶葉》)。在咸豐、同治時期,蒲圻、崇陽等地人在晉商的指導下,已能夠制作上好的綠茶。山西商人還將紅茶加工技術傳播到鄂東南乃至鄂北、蒲、崇等縣。咸、同時期的茶葉,大多是散裝,晉商收購后,還要進行較大工程的包裝。到了光緒年間,蒲圻地方開始制作磚茶。最初的磚茶壓制法比較簡單,屬于民間簡單機械加工,生產規模也較小。其方法是:置茶葉于蒸籠中,架鍋蒸之,傾入模型中,置木制壓榨器中,借杠桿力壓榨,移時,在模中托出,放于樓上,聽其自然干燥。這種木質壓榨機每日僅可制作60筐茶葉,合90擔。操作不便,平壓效果不良,厚薄不均勻,四角邊緣往往因壓力不達而出現殘缺,既不整潔,又多損耗。不過它將茶葉的制作由散裝轉變為有形狀的磚條,標志著一種新產品的開始。后來晉商又在木壓機的基礎上發明創造出一種鐵壓機,收到了省力、省工、產品光潔整齊、節省原料的效果。不過仍屬于手工作業范疇。晉商在晚清基本上控制了湖北的茶葉生產特別是對武昌府屬各縣的制茶業,往往是按照晉商的要求進行加工,然后由晉商統一收購。磚條雖為茶農產品,卻要貼上晉商的商標,并寫上監制的字樣。也就是說,茶農是代晉商生產,井且由晉商預先付一筆加工訂金,晉商具有包銷商的性質。到光緒中期,晉商逐漸在蒲圻等地建立了茶葉加工廠,進行較大規模的生產。據海外資料稱:“山西茶商每年(在茶樓峒)常設臨時辦事處,開設工廠該地數千農民及其家族從事制造磚條”(威廉·馬克斯《茶葉全書》中譯本上冊165頁中國茶葉研究社版)。第二次鴉片戰爭以后,沙俄以不平等的《北京條約》取得特權,向中國進行經濟滲透。同治二年(1863)以后,俄人相繼在漢口、福州、九江等地開設茶廠。同治四年(1865)后,英國商人又在臺灣和福建開辦茶廠。洋人利用機器生產茶葉,對晉商的茶葉生產造成了威脅。在湖北的晉商為了與洋商進行商業競爭,也開始對茶葉工廠進行改造。光緒十九年(1893)前后,晉商開始使用氣壓機和水壓機制作磚條。光緒二十三年(1897)又從英國購進烘干機設備,煉制出了色味俱佳的茶葉。
茶葉是一種經濟作物。晉商在湖北大量植茶、制茶主要是以出售為目的。運銷地區主要是湖南、湖北、河南、山西、河北、廣東、陜西、甘肅、新疆、青海等省和俄、英等國。恰克圖從雍正年間辟為國際商埠后,到道光時已有茶莊一百家左右,皆為晉商經營,其中著名的晉商商號有大德玉、大升玉、大泉玉、錦泰亨、錦泉涌等。乾隆以來中俄茶葉貿易日盛。據統計,嘉慶五年(1800),由恰
相關熱詞:
延伸閱讀:
· 黃山毛峰的傳說10-09
· 蔡襄“龍團”細分明10-09
· 水金龜的傳說10-09
· 英國飲茶的由來10-09
· 茶之誕生(下)10-09
微信公眾號:puersir;
茶中網:www.txldjsj.com
普洱茶知識交流請添加個人微信號:chanchadashi
古樹茶,普洱茶,紅茶,白茶等購買請關注陳老師微信,或點擊囤茶優選商城進入購買。國家級制茶工程師,國家一級評茶師-陳財嚴選推薦。
一鍵關注陳老師微信號: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