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興稱盛的唐代茶業:(五)五代茶事附述 (1)
公元907年,唐王朝在農民起義的沉重打擊下,終于為五代十國所替代,使我國再一次地陷入了南北分裂和群雄割據的局面。北方又處于連年戰火不熄的動亂之中。分裂和割據對民間飲茶和茶葉消費有一定影響。上層社會特別是王室在唐朝把飲茶早已溶入他們生活,所以,不管社會變動有多大,他們還是會想出各種辦法來滿足他們的生活習慣的。這一點,我們不妨舉唐僖宗的一個典型例子來一說。公元881年初,黃巢的起義大軍從洛陽接著攻下了長安,這時僖宗從陜西一直逃到了四川,但他還沒有下詔叫顧渚等地停辦貢茶。是年常州刺史王枳派人把貢茶直接解送四川以后,寫了一首極其哀傷的詩,稱“今朝拜貢盈襟淚,不進新芽是進心”①,一方面表示對李儇的忠心;一方面也悲嘆國家到這樣一步,還不忘繼續征辦貢茶的無可奈何的心情。五代的君主也是一樣,雖然實際只剩中土一小塊地方,且52年更換了五個朝代,江山一直處在動搖之中,但唐代存在的貢茶賜茗之風,還是一直保留了下來。 關于五代茶葉貢賜情況,我們可從《舊五代史》隨便摘幾條史料來說明。如《梁書·太祖本紀》載,開平二年(908)三月,“以同州節度使劉知俊為潞州行營招討使。壬午,宴扈駕群臣并勞知俊,賜以金帶、戰袍、寶劍、茶藥”;乾化元年(915)十二月,“兩浙(吳越)進大方茶二萬斤”①。《唐書·明宗本紀》載:天成二年(927)五月,“偽吳楊溥貢新茶”;長興三年(932)冬十月,“湖南(楚)馬希范、荊南高重(從)誨并進銀及茶”②。后晉高祖本紀載,天福五年(940)三月,“詔朝臣覲省父母,依天成例,頌賜茶藥”③。后周世宗本紀也載,顯德三年(956)三月,“江南(南唐)李景(璟),遣其臣兵部侍郎陳覺,奉表陳情,兼貢……乳茶三千斤”。不久,南唐又再次派宰相向后周“獻犒軍銀十萬兩,絹十萬匹,錢十萬貫,茶五十萬斤,米麥二十萬石”④。 類似的記載還多,這里就引這些為例。前面在南北朝部分,我們講過北魏時,鮮卑人喝奶不飲茶,每次朝宴雖都有茶水,但南方來投的臣僚,“皆恥不復食”,只有兵士賤役的南人才吃。 可是由上可以看出,到五代時就不同了,不但漢族,就是后唐、后晉和后漢沙陀貴族,在他們入主王宮以后,也和唐代宮廷生活一樣,尚茶之風不衰,貢賜之制不絕。 至于這一時期南方的茶葉生產和茶葉貿易,雖然分屬五六個小國各自進行,但由于社會較北方相對安定,有的政權對農田水利和經濟建設也比較重視,所以,不但沒有衰落,如閩、楚等還有顯著的發展。這我們舉五代各國征收茶葉賦稅的一些史實為例。五代時,一仍唐末藩鎮割據的局面,茶稅既繁又重。如后唐明宗時,省司及諸府皆置稅茶場院,“自湖南至京(汴梁),六七處納稅,以至商旅不通”①。又如湖南楚國馬殷,從判官高郁請,聽民自摘山收茗,籌募戶置邸閣居茗,號八床主人,賣于北客,收其征以贍軍,“歲數十萬”②。 南唐李氏時,廬州舒城縣,“歲納贍軍茶七千三百五十斤”;南漢(都廣州)劉時,新州(廣東新興)等以運茶歲久損棄,竟將茶價數十萬攤派給部民郭懷智等百余戶輸之,并沿以為常③。上面雖是講的茶葉稅制、稅額,但透過賦稅,多少還是可以看出其時南方茶葉生產和貿易的某些發展的。 關于五代南方茶葉生產和貿易的發展,我們還可從有關茶書和農書的技術記載中找到說明。如過去制茶和茶類,直到唐朝中期陸羽的《茶經》中才具體談到有“粗茶、散茶、末茶、餅茶”幾種,至于這些茶的形制、特點和名字,陸羽沒有再細說下去。可是至五代毛文錫的《茶譜》中,對全國各地生產茶葉地名、園名、茶名、重量、制法、特點等等,就記述得很清楚。這里舉蜀州、邛州等記載為例:“蜀
相關熱詞:
延伸閱讀:
· 黃山毛峰的傳說10-09
· 蔡襄“龍團”細分明10-09
· 水金龜的傳說10-09
· 英國飲茶的由來10-09
· 茶之誕生(下)10-09
微信公眾號:puersir;
茶中網:www.txldjsj.com
普洱茶知識交流請添加個人微信號:chanchadashi
古樹茶,普洱茶,紅茶,白茶等購買請關注陳老師微信,或點擊囤茶優選商城進入購買。國家級制茶工程師,國家一級評茶師-陳財嚴選推薦。
一鍵關注陳老師微信號: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