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王禹贊美普洱茶曰:“香于九畹芳蘭氣,圓如三秋皓月輪。”一畹等于三十畝,九畹形容廣袤無垠。普洱茶具有樟香、荷香、桂圓香、玫瑰香、參香等多種香氣,其香味組合甚至蓋過了九畹濃郁的蘭花香,而普洱茶則酷似深秋夜空中皎潔的月亮,這是多美的意境啊!同時,由于普洱茶中富含的多酚類物質隨著儲存時間的增加,會不斷進行著緩慢的自然陳化,從而形成獨特的色、香、味,具有“越陳越香”的特點。所以它不同于其它茶類,在適宜的條件下,普洱茶可以進行長期儲存,而且年份越長的普洱茶,越受到廣大茶客的青睞,其經濟價值就越高,普洱茶因此具有了品飲和投資的雙重價值,被譽為“能喝的古董”。普洱茶不僅有著悠久歷史的傳承,更蘊藏著質樸、渾厚的茶文化精髓,讓我們沉醉于琥珀紅濃的晶瑩世界里,流連在若隱若現的淡淡清香之中,或孤單、或熱鬧地啜飲著自己的人生之味,透過普洱茶的悠悠陳韻,眼前仿佛又浮現出逝去的崢嶸歲月,耳邊依稀又響起了崇山峻嶺之中的馬蹄聲聲…
???
普洱茶是云南歷史名茶,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普洱茶有著不同的含義。
一是古代的普洱茶
現在學術界有兩種觀點:一種認為普洱縣是普洱茶的原產地,古代的普洱茶稱謂就是指普洱地方出產的茶;另一種則認為普洱縣并不是普洱茶的原產地,而是茶葉集散地,普洱茶在古時是以集散地而命名的。我們暫且不去爭論兩種說法的曲直,但通過各種歷史文獻證明,這段時間的普洱茶是以地名含義而命名的。早在唐代,樊綽在《蠻書云南管內物產第七》中就寫到:“茶出銀生城界諸山。散收,無采造法,蒙舍蠻以椒、姜、桂和烹而飲之。普洱古時屬銀生府,可見當時就有普洱茶產出。普洱茶得名于明代。明萬歷年間,《滇路》卷三中云:“士庶所用,皆普茶也。”這是普洱茶第一次作為專有名詞出現。到了清代,普洱茶曾經盛極一時,成書于嘉靖四年的《滇海虞衡志》如此描述:“出普洱屬六茶山:一曰攸樂,二曰革登、三曰倚邦、四曰莽枝、五曰蠻磚、六曰慢撒,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數十萬人。茶客收買,運于各處。”清人阮福在《普洱茶記》中更以這樣作為起首語“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釅,京師尤重之。”
二是傳統的普洱茶
民國初期至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這一時期的普洱茶通常被人們定義為傳統普洱茶。傳統普洱茶是在特定的歷史時期,特定的地理環境,氣候原因和漫長的運輸過程中所產生的。歷史上,云南的茶葉主要是通過數條茶馬古道銷往西藏、四川、香港和南洋等地,而由于當時交通不便,茶葉的運輸主要是依靠馬幫馱運,為了方便運輸,往往將散茶蒸壓成型,外包筍葉,裝入竹筐出運。同時,為了防止茶葉在運輸途中破碎,裝筐之前,向茶(主要是磚、餅、沱)噴灑少許清水,使其回軟。外包筍葉在包裝前,也需浸濕變柔軟后便于包裝。由于云南自然氣候的多變性,日曬雨淋,反復交替,同時茶葉本身和筍葉中也包含著水份,這些都促使茶葉進行著緩慢的自然發酵,經過漫長的運輸時間到達目的地后,便形成了云南特有的大葉種后發酵茶,其獨特的陳香和濃醇的滋味受到各地消費者的普遍歡迎。
三是現代的普洱茶
現在銷量最大,傳播最廣的是現代普洱茶,也就是采用人工渥堆技術生產的普洱茶。
1973年,當時昆明茶廠的廠長吳啟英首先進行普洱熟茶研制,并于1974年率先在昆明茶廠試制成功了“普洱熟茶的渥堆發酵技術”。1975年昆明茶廠開始了普洱熟茶的批量生產。與此同時吳啟英將這一技術推廣到勐海茶廠、下關茶廠、普洱茶廠,1979年在全云南省的茶廠推廣。
從此,云南的普洱熟茶進入市場,由于吳啟英渥堆技術的科技性、安全性,產品受到港澳市場的歡迎,并逐步取代了廣東的“發水茶”。云南普洱茶的發展因此進入了一個劃時代的歷史新階段——現代普洱茶。
云南省標準計量局于2003年3月公布了普洱茶的定義:“普洱茶是以云南省一定區域內的云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為原料,經過后發酵加工而成的散茶和緊壓茶。”上述有三個方面的界定:一是云南省一定區域內的大葉種茶;二是陽光干燥方式;三是經過后發酵加工。云南普洱茶的感官要求:其外型色澤褐紅或略帶灰白,呈豬肝色,內質湯色紅濃明亮,香氣獨特陳香,滋味醇厚回甘,葉底褐紅。(房衛)
?
相關熱詞:
延伸閱讀:
· 茶葉湯色常用的品茶術語05-05
· 由法國葡萄酒想到云南普洱茶01-22
· 話說茶膳01-25
· 古代茶圖(之一)05-19
· 齊白石《煮茶圖》02-12
微信公眾號:puersir;
茶中網:www.txldjsj.com
普洱茶知識交流請添加個人微信號:chanchadashi
古樹茶,普洱茶,紅茶,白茶等購買請關注陳老師微信,或點擊囤茶優選商城進入購買。國家級制茶工程師,國家一級評茶師-陳財嚴選推薦。
一鍵關注陳老師微信號: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