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末期以前,一直都是以倚邦茶山(后來稱為“倚邦茶區”)的普洱茶品最受歡迎,而且以小葉種普洱茶著稱,尤其在清朝是貢茶的主要茶種。開設在倚邦茶區的茶莊商號很多,后來流傳而繼承下來,有史料可考的,要推“宋云號”和“元昌號”兩家茶莊。這兩家茶莊同是創立于光緒初年(《版納文史資料選輯》4,第34頁)。宋云號茶莊在光緒初年創業,到民國初年停業后,全部業務就此停止營運,并不再復業。
清代中期,易武山普洱茶事業已逐漸崛起,更早時期已經建有一條運送貢茶古道,后來并鋪成石塊馬道,連接了易武鎮盒倚邦茶區。兩地相隔僅數十里,然而地區的茶葉,一為最適合制成普洱貢茶的小葉種茶,另一則是最好的越陳越香大葉種普洱茶品。一般茶商多跨著兩茶區同時設有茶廠。云昌號茶莊在光緒年間中期,也在易武大街開設了茶廠分行,叫“福元昌號”茶莊,專門采用易武山大葉種普洱茶菁,制造精選茶品,以供普洱茶品茗者,或銷售到海外市場。“光緒二十六年易武周圍到處是老茶樹,另外還種了不少茶地……那時期光是易武街曾產茶千多擔。”(《版納文史資料選輯》4,第33頁)。
光緒默念,云南南部所有的茶莊盒茶廠,都因為地方治安惡化,疾病流行,而幾乎全部歇業停產。倚邦的元昌號茶莊盒易武的福元昌號茶莊,也逃不掉關門閉廠的惡運,倚邦元昌號茶莊就從此結束了,而開在易武大街的福元昌號茶莊,則在1921年左右時,再度復業營運。“易武街在1929年制圓茶(七子餅茶)的茶號有……朱瑞蘭、宋斌元、朱玉培、俞福生、許榮坤等五家各500擔“(《版納文史資料選輯》4,第32頁)。其中俞福生,應該是“俞福生”,就是云昌號茶莊和福元昌號茶莊的主人。目前已經看不到云昌號普洱茶品了,只有福元昌號普洱圓茶,仍留有極少數在收藏者手中,已經很難在普洱茶流通市場上看得到。有幾餅福元昌圓茶,是周渝兄在香港向一位八十八歲李老先生割愛而得來,據李老先生的口證,這筒福元昌圓茶在他手中已有六十八年,他認為應該有九十年以上陳期了,從其陳韻來斷定,確實與同慶老號圓茶不相上下,應該是光緒年間制造的百年普洱茶。
包裝的竹箬雖然沒有同慶老號那種特級頂級好品質,但已經屬于很好的材料。在頂上面片竹箬上,原本是寫有字的,但因年久而剝落,無從完全辨識了。簡包的竹箬竹篾已極陳舊,其捆綁技術和同慶老號者雷同。從外觀看來,整體做工確實十分用心而講究,可知里面包里的必定是上好普洱茶品。每筒壓有內票一張,規格約11厘米正方形,橘色底色,藍色圖字。四邊框以云紋圖案,內寫明“本號在易武山大街開張福元昌……以圖為記庶不致誤余福生白”共八十八字,字體正楷工整,其中有“陽春”和“余福生白”字句,是另外以朱砂紅印章蓋上的。每一餅有一張5厘米×7.5厘米的長方形內飛,也是四邊框以云紋圖案,內寫明“本號易武山大街開設福元昌記……主人余福生”共五十五字,字體正楷美觀。內飛有寶藍色、紫色盒白色底三種,朱紅色圖字。經過仔細研究發現,內票和內飛的圖字都是刻成印章,以手工印蓋出來的,別具藝術意義和價值。過去的內飛、內票都是以糯米紙做成,多半已被蟲蛀蝕,難存完整之身了。
福元昌圓茶是采用最優良大葉種普洱茶菁制成,茶葉厚大,條索寬扁,土栗中略帶灰色,油光淡薄。茶氣仍強,充分表現出易武正山普洱茶的特性。那藍色、紫色內飛者是屬于較陽剛性各具特色。最近已經發現福元昌圓茶劣品,像是早期的贗品,其茶韻很新,還有一些澀味,葉底呈暗栗接近黑色,多厚硬大片的單葉茶菁。從茶餅表面極難辨別出真偽,必須沖泡品鑒以后才能看出來。福元昌圓茶那種磅礴雄厚的氣勢,十足代表了普洱茶的雄壯男性美,是現今普洱茶行列中的“普洱茶王”!
微信公眾號:puersir;
茶中網:www.txldjsj.com
普洱茶知識交流請添加個人微信號:chanchadashi
古樹茶,普洱茶,紅茶,白茶等購買請關注陳老師微信,或點擊囤茶優選商城進入購買。國家級制茶工程師,國家一級評茶師-陳財嚴選推薦。
一鍵關注陳老師微信號: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