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海氣候條件優越,土壤肥沃,雨量充沛,生態系統良好,具有得天獨厚發展茶葉生產的自然優勢,是國際茶界公認的世界茶樹的原產地之一和馳名中外的普洱茶發祥地之一,是滇藏茶馬古道的源頭和滇緬通關的重要驛站,是云南省乃至全國的產茶大縣,大葉茶種植面積居全國第二,普洱茶產量居全國第一。所產普洱茶具有“內含物質豐富,外形緊結壯實,色澤墨綠油潤,葉底肥厚鮮嫩,香氣馥郁飄蕩,湯色清澈明亮,滋味醇厚回甘,久放之后湯色更透亮鮮艷,味道更純濃爽口,陳香獨特持久”的特點和“清熱解毒,消食化痰,清胃生津,抑菌降脂,減肥降壓”的藥用功效,人們得之為幸,飲之為壽。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加上傳承千年的普洱茶制作技術,形成了以“勐海味”為特征的普洱茶,為國內外飲茶愛好者所喜愛,風靡海內外茶葉市場。
悠久的產銷歷史 承載深厚的文化底蘊
勐海的種茶歷史可以追溯到三國時期,距今已有1700多年。民間有“武侯遺種”(武侯指三國時期的蜀國宰相諸葛亮)之說。相傳,三國時期,諸葛亮南征(225年)到南糯山(今勐海縣境內),許多士卒無緣無故昏睡不起,百治無效。諸葛亮探視后即將一手杖植于土中,隨之發芽著葉,尉然成樹,諸葛亮取其葉煨水煮湯,令人給病人服用,昏睡士卒即清醒恢復正常。據說,這些樹木就是茶樹。后來,每到清明節、鬼神節、潑水節,當地少數民族都要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紀念諸葛亮。這一傳說說明,茶葉為當地人民所栽培利用至少有1700多年的歷史。境內樹齡1700余年的野生型茶樹王和樹齡800余年的栽培型茶王樹,是研究茶樹種源、茶葉生產歷史狀況的活化石。茶學界將這兩株茶樹和瀾滄縣發現的邦崴千年過渡型大茶樹同稱“三大古茶樹王”。值得一提的是,樹齡1700余年的巴達野生型茶樹王與“武侯遺種”歷史時間恰好吻合。這充分說明,勐海早在1700多年前已種茶,勐海是世界茶樹的發祥地之一,是普洱茶的故鄉。唐代,境內所產的茶葉已遠銷西藏。清?阮福《普洱茶記》載:“普洱茶古屬銀生府。則西蕃之用普茶,已自唐時。”清代,普洱茶已成為貢茶。清?阮福《普洱茶記》中又載“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釅,京師尤重之。”。清宮廷專設有普洱茶“貢茶案冊”,每年上繳貢茶1千多擔,將其視為珍品。清?趙宇敏《本草綱目拾遺》載“普洱茶成團,有大中小三種。大者一團五斤,如人頭式,名人頭茶,每年入貢,民間不易得也,有偽作者,名川茶,乃川省與滇南交界處土人所造,其餅不堅,色也黃,不如普洱茶清香獨絕也。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綠色者更佳”。歷史上,采制于春季雨水來臨之前的普洱茶稱毛尖;采制于夏季的稱芽茶;采制于秋季的(俗稱“谷花茶”)稱“女兒茶”,清?倪蛻《滇云歷年傳》載:“皆夷女采治,貨銀以積為奩資治,故名”。普洱茶之所以能“名遍天下”是與其獨特的陳香味分不開的。勐海等地所產茶葉在靠人背馬馱輾轉半月、1月以上的運輸長途中,受潮濕多霧氣候的影響,發生微妙的后熟發酵作用,產生獨特的陳香味,如此一變,反倒倍受飲者喜愛。
民國年間,內地商人紛紛來勐海開設茶莊,加工茶葉,勐海茶業產銷興旺,運輸茶葉之人群馬幫不絕于道,成為西雙版納地區的茶業中心。民國10年,茶商張棠階首次開通國外商道,將普洱茶從打洛口岸出口,經緬甸、泰國、印度商道再銷往西藏及東南亞各國,不再經思茅、普洱轉運。勐海所產普洱茶具有“外形緊結,內質細嫩,茶心溫和,味純回甜,香高耐泡”的特點和“助消化健胃,去脂解膩,暖胃養氣,散熱解渴,擴腸通便”的作用,深受藏民喜愛,因此有“藏人非佛海茶不過癮”之說(佛海即今勐海)。民國27年(1938),白耀明(字孟愚)受云南省財政廳委派到南糯山建立云南省思普區茶業試驗場第二分場(云南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前身)。民國28年(1939),建立南糯山制茶廠,從印度引進制茶機,機制出第一批紅茶、綠茶,產品遠銷香港、緬甸、印度,開創了云南省機制茶先河。同年,云南省中茶公司委派范和鈞、張石城籌建佛海茶廠。民國29年(1940),佛海茶廠(勐海茶廠的前身)建成投產,誕生了云南省骨干制茶企業。當年,佛海茶葉產量達4萬余擔,創民國時期最好水平。勐海等地所產茶葉之所以稱為“普洱茶”,李拂一《佛海茶業概況》(民國年間所著)載“十二版納(即今西雙版納)出產茶葉,概集中普洱制造,同時普洱又為普思沿邊一帶茶葉之集散地。”“‘普洱茶’一名之由來,當以開始集中普洱制造,以普洱為集散地得來為近似”。
微信公眾號:puersir;
茶中網:www.txldjsj.com
普洱茶知識交流請添加個人微信號:chanchadashi
古樹茶,普洱茶,紅茶,白茶等購買請關注陳老師微信,或點擊囤茶優選商城進入購買。國家級制茶工程師,國家一級評茶師-陳財嚴選推薦。
一鍵關注陳老師微信號: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