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普洱茶的人,一定會經常聽到古樹茶、大樹茶、老樹茶、小樹茶、喬木茶、灌木茶、臺地茶(云南當地人稱“壩子茶”)、高山茶(云南當地人稱“山頭茶”)、生態茶、有機茶等稱謂。那么,怎樣去區分它們呢?它們各自又具有什么特點?哪一種更好?
壩子茶多為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之后種植起來的,基本上都屬于小樹茶的范疇。它的特點為“矮化密植”,呈灌木狀。其優點是收效快,單產高。這類茶的不足之處是香氣較差,苦澀味重而難化。
相對壩子茶而言,在壩子周圍的高山上種植的茶就被稱做山頭茶了。山頭茶中既有大樹茶、古樹茶、老樹茶,也有小樹茶等,其中小樹茶占的比例是比較大的。
山頭茶里面,很大一部分是在20世紀50年代到90年代期間種植的,故很多人稱其為高山新茶園茶。它們主要也是密植型的,多株多行密植成豎列式,呈灌木狀,有些還與核桃等經濟作物混生,這種茶園一般要施以較多的土雜肥或復合肥,單產高,品質佳,采摘方便,是云南茶業的支柱茶園。
云南省的生態茶、有機茶大多屬于這一類型。其中50年代至70年代有相當部分茶園采用等高條植的方法,單株單行種,但間距較小,由于年代較早,這部分茶樹有一些已經長成喬木型的老樹茶了,當地茶農基本上都把這部分茶并入大樹茶之列。
山頭茶當中,最難得的就是大樹茶了。大樹茶的種植方式與小樹茶不同,它不是密植型的。在比較陡峭的山坡地,多采用等高條植的方式,單棵單行種植,間距大,一般達到1.5米以上,而在坡度較緩的地方,則多采用滿天星的種法,因此有人稱其為“滿天星茶園”。
據統計,這類茶園的面積約占云南全省茶園面積的7%,它們基本上是民國及以前種植的,茶齡多為百年到六百年之間了。因此這類大樹茶又被稱為古樹茶。古樹茶高度普遍在2米到5米,樹干基部的直徑多數在20cm以上,屬于高大喬木型,茶樹身上被很多青苔和螃蟹腳等寄生類的植物依附。
由于歷史的原因,有一部分基部很粗的古茶樹被砍斷矮化了,這部分被當地茶農稱作砍頭茶的茶樹采收后則被稱作老樹茶。古樹茶有些也需要施肥管理,施肥難度大且方法比較講究,茶農一般先將樹基周圍的泥土刨開,然后將土肥或復合肥放下去,再將土重新掩回,填埋好,壓實。并且施肥必須在臨近下雨或下雨時,這樣才有利于肥料滲透進土壤后再被根系充分吸收。
古茶樹的生長環境一般都很自然,沒有工業污染,氣候宜人;另外,周邊地區植物的多樣性、原始性保存較好,因此鮮有蟲害,無須噴藥殺蟲;大樹茶生長在高海拔山地,那里晝夜溫差大,白天氣溫較高,光合作用強度大,芽葉在單位時間內通過光合作用制造糖的數量多,而夜晚氣溫低,一方面可以減少呼吸消耗,保存較多的有機物,另一方面,茶樹體中的果膠物質充分發育,芽葉中果膠含量增加,因此,茶樹生長茂盛,茶葉品質優異。
另外,山高谷深,層巒疊嶂,森林茂密的自然環境,使得濕潤的水汽化為層層云霧,繚繞徘徊于群山之間,增強了光照的漫射效應,茶樹是喜陰耐陰植物,在漫射光的作用下,葉片無折卷或折卷少,枝條向外展開,葉面幅度加大而隆起,葉色變深而更具光澤,芽葉中芳香物質及含氮類鮮爽物質增加,而粗纖維含量減少,嫩度更持久,而澀類物質的茶多酚不多不少,相對平衡,因此茶湯的飽滿度較好,苦澀味較均衡,而芳香度和鮮爽度卻得以提升。
每年春茶時,云南的大樹茶都要比小樹茶遲十天左右才采,大樹茶的生長成熟天數明顯長于小樹茶,所以,大樹茶更肥碩,更耐泡。因大茶樹的葉子更大、更厚(相對于小茶樹而言),葉綠素含量更高,光合作用更強,生成的有機物(糖)更多,茶湯口感更醇、更甜。
大樹茶往往外形肥壯,色澤油亮,手感重實,葉底的柔韌性好,茶湯香氣高揚,綠艷油亮,口感清甜、綿柔、充實,生津回甘稍慢且柔,如汩汩細泉,綿綿不絕,滋味前后變化不劇烈,耐泡度好,韻味悠長。
微信公眾號:puersir;
茶中網:www.txldjsj.com
普洱茶知識交流請添加個人微信號:chanchadashi
古樹茶,普洱茶,紅茶,白茶等購買請關注陳老師微信,或點擊囤茶優選商城進入購買。國家級制茶工程師,國家一級評茶師-陳財嚴選推薦。
一鍵關注陳老師微信號: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