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片”——不少茶客嗤之以鼻,認為它就是殘茶落葉,滋味不正。然而也有不少黃片的擁躉,他們認為黃片別有風味。那么你對黃片持有一個什么樣的喜好呢?
關于“黃片”的出處,流傳較廣的是來自清人阮福的《普洱茶記》中的記載:“將揉時預擇其內之勁黃而不卷者,名金玉天。”這種在普洱茶制作過程中挑揀出的,揉捻時不能卷結成條的,相對粗老的黃葉“金玉天”,差不多就是類似如今的“黃片”。
對黃片,存在哪些誤解?
第一種:因為是茶葉制作工序中被“篩揀”出來的,而不是被刻意“采摘”下來的,黃片很容易讓人誤解為品質“不佳”。但其實,通俗點講,它就是“顏值”低些,賣相不太好而已。
第二種:茶葉的等級往往依據采摘嫩度而定,雖然并不能單靠嫩度決定其品質,但普遍的認知還是會覺得嫩度越高品質越好。這種情況影響下,黃片也很容易被“誤傷”。另外,還有一些不明就里的人,想當然的認為老黃片是“病葉﹑枯葉﹑老葉”。
持這個觀點,更是錯了十萬八千里。
不過,總體來說,近年來隨著市場的多樣化發展,隨著更多的茶友有機會認識、了解和品飲到黃片,其樸實的價格和獨特的口感也漸漸被更多人所接受和喜愛,人們也給它起了一個很響亮的名字---“黃金葉”。
知道·正確認識“黃片”
普洱茶黃片,是指普洱茶在原料的篩揀工序中,因條索疏松﹑粗大﹑寬大﹑茶箐等級較低等原因,而在揉捻工序中未能成型的,經過晾曬后,按照生產標準篩揀出來的這部分茶箐,俗稱為“黃片”。
多數不了解情況的人說,黃片是“病葉﹑枯葉﹑老葉”,這是不對的。而且枯老葉,病葉是無法揉捻的,根本談不上加工成成品。通常茶農在出售毛茶成品前,還得人工從毛茶堆中手工檢出黃片,這是個不小的工作量。
黃片的形成,一是采摘時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之外的第三葉,一般不會到第四葉;二是揉捻時沒有揉捻到位,條索比較疏松;在這兩個情況下,殺青會造成葉片顏色發黃或綠色更深。因此,如果不把這部分茶箐揀出,那么壓成型后條索的觀感就差了。
比較好的黃片產量也是很低的,而且茶質并不會比同批的高等級的茶品差,黃片的品質和所選原料茶箐的品質是一致的,只是因外形不佳而被揀出,但并不意味著品質不好。相反,黃片由于葉片組織厚實,生長世間較長,所以其苦澀感已經大大減弱,反以甘甜醇厚的滋味和持久耐泡見長。普洱茶的發燒友是對其越來越推崇了。如果把這種黃片,特別原料均是從高等級古樹茶中挑揀而出的,此種茶香幽雅,湯甜水滑,經久耐泡。
老黃片的沖泡,可以稍增加一點投茶量,最關鍵的是水一定要開,泡的時間一定要夠,否則滋味就不能夠充分展現。至于投多少茶和泡多長時間,就需要根據自己的口味摸索一下了。有興趣、有條件的茶友可以煮來喝。
古樹茶,普洱茶,紅茶,白茶等購買請關注陳老師微信,或點擊囤茶優選商城進入購買。國家級制茶工程師,國家一級評茶師-陳財嚴選推薦。
一鍵關注陳老師微信號: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