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茶工藝創制的目的,就是為了仿制老生茶,熟茶渥堆通過工藝手段,使得茶品完成了生茶需要數十年時間(而且還是傳統香港倉儲)方能完成的轉化歷程。
但兩者所走的路卻有著很大的差異,那么作倉出來的老生茶和渥堆工藝出來的熟茶自然也就有所差異。
例如我們經常提到的"倉味"與"堆味",作倉出來的老生茶會伴隨著很大的"倉味",那熟茶的制作工藝必然會產生堆味。但無論是倉味還是堆味,都是屬于負面觀感,這是毋庸置疑的,但優質的熟茶,其堆味必須是輕的,相較于生茶而言,熟茶對工藝的精良程度要求是極高的。
還記得之前老胡說過關于如何選擇熟茶的辦法嗎?如果沒把握,熟茶選擇正規大廠家的是一定沒錯的,,至少工藝有保證。
那接下來,我就說一說熟茶工藝里關于退堆味的一些話題,以下都是按照正規廠家的熟茶制作工序為標準。
首先是原料倉儲散堆,在國營廠時代創制熟茶的初期,熟茶的毛茶在渥堆完成后并不像現在一樣會馬上制作成緊壓茶,而是需要經過長期倉儲,有的甚至會長達一兩年,等堆味退去后才會進行拼配與緊壓。
然后是成品茶的散堆,熟茶在制作成緊壓茶之前,是需要經過潮水工序的,這會導致毛茶中的微生物會因此部分活化,隨即堆味也會變重,因此在茶品緊壓后,正規的廠家依然會將成品倉儲過一段時間后再行上市。
后來到了80年代,工藝改進?,F在出現的小堆發酵工藝,天然產生的堆味就較大堆發酵來得輕,并且隨著熟茶工藝整體的不斷精進,老胡相信日后的熟茶,其品質會越來越好。
那以上說了正規的廠家所采用的退去堆味的方法,那接下來就得扒一扒某些廠家甚至作坊所采用的非正規退堆味的方法,以及其伴隨而來的一些負面特征。
其實以下的內容在以往有過提及,這里算是在復述一遍。
一、渥堆結束后靜置時間不足
剛渥堆出來的散料是很燥的,并不適合直接品飲。
但隨著普洱茶市面需求的不斷增大,渥堆結束后往往沒有放置足夠的時間就直接壓成形制,因為工時就是成本,每多放置一分鐘就會多一分鐘的成本。
而這種情況下出來的熟茶,喝起來難免覺得燥火難當。
二、毛料在緊壓前的異常處理導致
因為新制熟茶存在堆味的問題,現在有部分從業者會在緊壓前用熱蒸汽加以處理毛料,能很大程度降低新制熟茶里的堆味。
但這樣處理帶來的直接影響就是直接品飲的話很容易上火。
三、緊壓后的工藝失當導致
熟茶在緊壓后是需要干燥的,同樣為了縮短工時成本,不少廠家會選擇用更高的溫度對新制緊壓熟茶進行干燥。
用過高的溫度對新制熟茶緊壓茶進行干燥,不僅僅是喝了會上火,還會對茶葉內質有極大的損害。
以上這些,在選購熟茶時試茶的時候都是需要注意的。
其次就是關于熟茶是否有陳化預期,就是轉化空間還有多少的問題。
這個問題,取決于渥堆發酵時的發酵程度,熟茶工藝的創制目的確實是為了仿制老生茶這不假,但不代表是在渥堆完成后能完美仿制老生茶,而且熟茶的渥堆工藝終究不是傳統的長期倉儲,再完美的工藝也不可能做到完全取代時光的力量,至少目前是不能的。
所以熟茶在渥堆階段就不能將茶品的轉化預期全部消耗殆盡,換句話說,就是茶品的發酵度不宜過高,特別是國營茶廠時代所生產的熟茶,這一點從茶品的葉底上看出一二。
而到了近些年,高發酵度的熟茶開始大行其道,不過其后期的倉儲存放是為了"醇化"而非"陳化",因為茶葉內基本已無可供轉化的物質,倉儲存放的目的僅只能是退去相關茶品的堆味雜味等,也就是說只不過是為了凈化口感。
喝過優質熟茶的人,都會覺得其正面口感里,其中一個很重要的特征即是醇厚,那"厚"究竟是作何理解?
其所謂的"厚",其實不僅僅是優質熟茶應該具備的,在其他很多茶類中該條件也是評判其是否優質的重要標準之一,但熟茶的"厚"確實有其獨到之處,因為熟茶經過渥堆,茶葉中一些原本不會構成茶湯中析出物的物質,經過了一系列復雜的生化反應,轉變為了可以備析出的物質(不是溶解,這個需要分清)。
而影響茶品厚度的,是原料的品質與渥堆工藝綜合作用下的結果。如上文所述,相較于生茶而言,熟茶對工藝是極其考究的,因為在現實中,優質原料被垃圾渥堆工藝搞廢了的,并不少見。
最后是品飲后應該具備的優良體感。生毛茶經過渥堆,口感上的苦澀度與刺激性已有較大下降,相較于生茶,熟茶里所謂的"寒性"同樣也有大幅減弱,其茶品性質轉為溫性。品飲優質熟茶,除了口感方面應有良好感受,體感方面也應有一些正向表現。
就目前坊間流傳的那些關于"茶氣"的說法,越來越具有"玄學"的特征,甚至老胡聽到的有些版本里的說辭,個人覺得只應該出現在武俠小說里,具體的情形可以參考類似《倚天屠龍記》里張無忌學會"乾坤大挪移"時對身體反應的描述。
最后,再說一說目前市面上常見的類似"絕大多數的普洱熟茶都不是好茶"、"熟茶都很臟"、"熟茶的原料都是垃圾(臺地茶)"之類的說法,其實這些說法都是相當荒謬的,以訛傳訛的結果。
熟茶工藝源于上世紀70年代,其所選原料是生態茶而非臺地茶,因為在當時就沒有臺地茶這種東西,而臺地茶是在上世紀80年代初期引進,到了中后期才開始選用(例如今天屌得一批的88青就是歷史上的第一批臺地茶原料做的滇青)。
之后到了近些年,制作熟茶的主流原料才開始變為夏茶,但不管如何,在2000年之前,普洱茶最大的市場并不在中國內地,是到了2003年前后,普洱茶才再次回到人們的視野,然后一路水漲船高,直到2007年整個普洱茶市場進入了癲狂的狀態,隨之而來的大崩盤粗暴的打醒了瘋狂的人們,人們開始回歸理性,整體的行情也逐漸穩定下來。
隨后普洱熟茶渥堆時所選用的原料才開始變得"豐富多彩"起來,臺地茶、生態茶、古樹茶,雨水茶、秋茶、春尾茶、正春茶,甚至根本不適合制作發酵茶的芽尖茶(例如宮廷普洱)。
不過對于商人而言,逐利才是其本性,為了利益估計沒有什么原料是不能使用的,當然目前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所謂的"古樹熟茶",雖然這其中不乏真有古樹料做的熟茶,不過絕大部分還是只是包裝紙上印了"古樹熟茶"四個大字的普通熟茶罷了。
古樹茶,普洱茶,紅茶,白茶等購買請關注陳老師微信,或點擊囤茶優選商城進入購買。國家級制茶工程師,國家一級評茶師-陳財嚴選推薦。
一鍵關注陳老師微信號: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