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除水和茶具等客觀因素,泡茶的技巧當中,最重要的就是茶量、水溫、時間。水溫熱一點涼一點都還容易把握。關于茶量和時間,常常被問:
“到底要放多少茶葉呀?”
“究竟要泡多久啊?”
甚至喝茶喝了半輩子茶的人,也對這兩個問題模棱兩可,只能含糊地回答:“哎呀,就是憑感覺嘛!”
可以說,這簡直就是泡茶的兩個終極難題!
一、泡茶需要放多少茶葉?
茶量,確切地說是茶水比。一般來說,150ml的茶壺,綠茶3g、烏龍茶7g、其他茶5g是比較通用的茶水比。但在實際生活中,情況往往沒這么簡單。
簡單的定義就是:自己認為自己的法很了不起,生貪著心,法愛就是自己認為自己很有修行,或者是自己的法門最殊勝,對法的愛的執著。在座諸位!一定要用佛的心性修行,就是說:我今天修什么法門,那是我自己的事情,千萬不可以去抨擊任何一個法師,或者道場、一個法門,這個也是法愛的另外一個轉向、變相。攻擊別人,就認為自己對,好朋友談一談,行;邪知邪見不在此限,因為邪知邪見會誤人!八大宗派平起平坐,是站在正知正見的角度說,不是站在惡知見、邪知邪見的角度說如果你有一點點智慧(就覺得自己很行,深以為是),這個就叫做法愛,法愛智。對法,你認為你自己開了智慧,很喜歡自己的成就,這個叫做法愛,這個就是智愛,智慧的愛。你務必把這個念頭放下,不要說:我開悟了,別人不開悟,我可以拿一支皮鞭,認為我是般若的皮鞭,我夠當作你們的老師!諸位!這是禪師所忌諱的,你已經落入法愛這個法執的愛一堅持下去的時候,就有門戶之見,就會有攻擊別人、傷害別人,其他的法師講的法,跟我們這個上人講的法不一樣的時候,絕不包容,然后自己奠定自己是正法,然后貼標簽,貼標簽:我就代表正法!好像去釋迦牟尼佛那邊申請了專利,我就是貼上:我是正法的標簽,其他統統不行!沒有寬恕心、沒有包容心,完全站在這種法愛的角度法愛是佛門的毒瘤,這個是很可怕的東西!一修行密宗,他就會覺得其他:我們是最上,三密相應,即身成佛。一修學凈土宗,他就會法愛,那就是:我們三根普被,利鈍全收,哪一個八大宗派有這么偉大的?沒有!禪宗,修禪的人如果有法愛:即心是佛,哪有這么多的葛藤?對不對?持律的就說:戒為無上菩提本,應當一心持凈戒,戒、定、慧是三學增上,沒有持戒,空談理論,沒有用的!持戒。
二、有幾個人喝茶?
三人以內喝茶,正常茶量即可。人多茶不夠分,可比平時加多50%的茶量,沖泡時間短一點,兩道茶合為一道再給客人倒茶,這樣泡茶快,茶也相對耐泡,不需要頻繁換茶。
打算喝幾泡茶?
如果馬上就要出門,卻還想喝兩泡茶,這個時候茶量放少一點,沖泡時間長一點,就不至于浪費茶。
三、口味濃還是淡?
茶量沒有絕對的標準,主要就是因為個人口味不同。像一些重口味的老茶客,沖泡烏龍茶甚至用到15-20g,是普通人很難接受的濃度。
泡茶到底泡多久?
沒有人刻意對著秒表來練習泡茶,雖然這是一個好方法,我們對時間的把握,往往是與想象有差異的。
不同的茶原料嫩度不同、揉捻程度不同、茶類特性不同,茶的物質浸出到水中的速度有很大差異。以第一泡為例,通常總結為以下經驗:
綠茶味淡,通常泡30秒到1分鐘;
紅茶久泡易酸,泡10s或即沖即出;
條形烏龍茶香高味濃,沸水即沖即出;
球形烏龍舒展慢,泡30秒左右;
生普久泡易苦澀,根據松緊度沖泡;
熟普久泡會濃,但幾乎不會苦澀;
白茶泡30秒左右,老茶可耐久煮;
以上的經驗都不絕對,因為每一款茶都是獨一無二的。
第一泡把茶潤開之后,第二泡茶浸出很快,時間可以跟第一泡差不多甚至更短。從第三泡開始,每一泡依次延長。
前面也說了,茶少泡久一點,茶多泡短一點。但濃度一樣并不代表味道就是一樣的,因為茶中各種成分浸出有先后。如果茶量放多了或者少了,不管你再怎么調整時間也沒用。因此,時間的把握是要建立在放對茶量的基礎上。
對時間的把握,最開始練習最好以鐘表輔助。慢慢的形成自己的感覺,就像美食節目中常說的“鹽少許”,這個“少許”是多少,只有不斷積累經驗才能把握準。
泡茶也跟做飯一樣,熟能生巧,要經過長期的練習才能夠游刃有余地應對。
也許有的人覺得,隨便泡泡就好,只要合自己口味就行了。其實不過是懶人的自我開脫,從沒把茶泡好過,永遠也不可能知道茶能好喝到什么程度。
把歌唱好了,才能體會音樂的魅力;把字寫好了,才能感受書法的精髓。泡好一杯茶,我們才能進入茶的世界,領略茶的精神之美
古樹茶,普洱茶,紅茶,白茶等購買請關注陳老師微信,或點擊囤茶優選商城進入購買。國家級制茶工程師,國家一級評茶師-陳財嚴選推薦。
一鍵關注陳老師微信號: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