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茶樹經過整個年度的時間積蓄,其頭春茶是所有季節茶中自然生態最好,氨基酸含量最高,口感鮮爽度最佳,香氣最馥郁的。正是因為頭春茶的這個優勢,近代之前,國人只喝春茶的事實非常強勢,以至于對于好茶的概念,仿佛都跟春茶有關。翻開千百年來華夏茶文化史上對好茶口感的文字記載,最多的莫過于“清、雅、淡”了。
顯然,“清、雅、淡”是一款好春茶的口感特征。首先,“清”代表清晰,只有香氣和甜感透徹明了的茶才謂之為“清”;其次“雅”代表純正,只有無影響口感情緒之異味的茶才謂之“雅”;最后“淡”代表安靜,只有苦澀味體感適度,且愉悅身心的茶才謂之“淡”。
古人對好春茶這個認知事實也凸顯了“茶以健康為本,意在清醒安靜”的好茶原則。由此可見,但凡具備品鑒價值的茶,“清晰”“純正”“安靜”謂之本也!至于喜歡喝濃茶的范疇,因為有悖于喝濃茶不健康的事實,只能歸為個體愛好了。畢竟,濃茶難言“清晰”了。
春茶,從外形上看,細嫩是其最明顯的特點。所以,為百姓所習慣的,判斷是否為春茶的方法,莫過于對茶葉粗細的視覺甄別了。而且,在近代茶葉栽培與工藝技術飛速發展之前的古代,這個鑒別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畢竟,那個時代,茶農們種植茶葉的技巧與智慧大都集中在因地制宜地適應環境,提高茶葉品質和產量。所以,那時的茶葉生長基本取決于大自然的恩賜。所謂春生夏長,古法自然。因此,在當時而言,“春茶細嫩,夏茶粗老”可謂是無法撼動的硬道理了。
但隨著近代茶葉栽培與采摘技術的進步,茶園茶可以一年四季多次催長及采摘已蔚然成風,從而使得原料粗細跟采摘時間相對應的規律變得模糊開來。比如,一片本來春天已多次采摘的茶園,到了仲夏,依然可以長出細嫩的芽葉,那么,如果商家將仲夏的芽葉假冒春天的芽葉告知消費者,消費者僅憑粗細老嫩是無法甄別其真偽的。
這就是本文基于好茶定義原則的初衷所在。因為筆者以為,按照自然規律生長的原生態茶青的才是好茶,而好茶的粗細等級跟采摘時間應該是吻合的,所以,采用“采摘期”來定義“原料等級”才是最科學。所有采取其它方式改變茶葉生長進程,進而模糊采摘時間概念的茶青都不屬于好茶原料的范疇。這種茶,討論起來,既復雜,又毫無意義。
在這種大商業背景之下,如果我們還是習慣性用茶葉的粗細來論及茶葉的等級,勢必存在誤區。正確的方法是牢記古人對好春茶“清、雅、淡”的共識,改變原來僅憑茶葉粗細老嫩來甄別是否為好春茶的觀念,學會通過口感來甄別好茶與否。
白居易詩云: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塵。無由持一碗,寄與愛茶人。如果大家肯如白翁一樣,做一個真正懂得欣賞好茶的愛茶人,也算是對所有做好茶之人的最大寬慰了。(作者:王華,來源:野境黑茶)
古樹茶,普洱茶,紅茶,白茶等購買請關注陳老師微信,或點擊囤茶優選商城進入購買。國家級制茶工程師,國家一級評茶師-陳財嚴選推薦。
一鍵關注陳老師微信號: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