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瀾滄縣基本概況
瀾滄,地處彩云之南、瀾滄江西岸,依瀾滄江而得名,與緬甸接壤,與普洱、西雙版納、臨3州(市)的景谷、思茅、孟連、西盟、勐海、滄源、雙江7縣(區)相鄰,國道214線貫穿縣境是中國西南邊陲重要的交通樞紅和門廣,素有“拉祜山鄉,邊陲寶地”之關譽。
瀾滄是全國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具。神奇關麗的拉祜山,居住著拉祜族、佤族、哈尼族、傣族、彝族等20多種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人口38.3萬人、占全縣50萬總人口的76.8%,其中拉祜族21.16萬人、占全縣總人口的42.44%,是拉祜族人口最為集中的地區,聚集了全世界三分之一、全中國二分之的拉祜族人口。
二、茶產業基本概況
2014年末,全具有茶葉初制所138個,茶葉精加L企業23個,取得食品質最安全生產許可證的企業(QS)26個。產值1000萬元以上企業有4個,市級龍頭企業有2個。打造了普洱茶、名優綠茶、紅茶等系列產品,仝縣茶葉總產量1.6萬噸,共中:普洱茶0.6萬噸;名優綠茶0.5萬噸;總產值13.97億元。茶產業覆蓋全縣20個鄉(鎮),6.8萬農戶、28萬余人茶農戶均茶葉收入達5412元,人均茶葉收入1314元。茶產業已成為我縣農民增收,企業增效,財政增長的支柱產業。
至2015年,全縣共有茶園面積345885畝、采摘面積324759畝、茶葉總產量17862噸、畝均產量55.00千克/畝、無性系茶園面積101922畝、無公害茶園面積379295畝、有機茶園面積33902.5畝、省級龍頭企業數量2個、初制所數量177個、專業合作社數量172個。
1、悠久的種茶歷史
瀾滄縣有著悠久的種茶歷史。瀾滄是云南大葉種茶葉原產地之一和普洱茶的故鄉,瀾滄有迄今發現世界上最古老的過渡型大茶樹一富東邦崴千年古茶樹,被譽為“世界過渡型茶樹王”。作為茶樹原產地之和普洱茶的故鄉,瀾滄縣有構成“世界茶源”中茶樹進化的五個生物鏈中的四個,即發現于瀾滄勐濱的茶樹二始祖中華木蘭化石(2500萬年前)野生型、過渡型、栽培型。
據資料顯示,民國15年(1926年),滄縣政府購茶籽下發各鄉鎮發展種植茶葉,并頒布《瀾滄縣強迫載種茶桐章程》,規定每戶每年至少種100棵茶。當時,縣政府的規定和命令雖未廣泛推行,但也在一部分地區種植了很多茶樹。1949年統計,全縣共有茶園4.4萬畝,新中國成立后,縣委、政府高度重視發展茶葉,到1978年,全縣茶園統計面積達到5.2萬畝,但因管理不善,年產茶葉僅有3000多噸。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在改革開放政策的指引下,全縣的茶產業得到了快速發展,茶產業成為了廣大群眾增收致富的重要經濟來源,瀾滄縣有著深厚的茶文化,是普洱市茶產業開發和茶文化旅游的重要展示窗口,是云重點打造的旅游項目“普洱邊三縣茶祖文化”項目的主要組成部分。
2、景邁山古茶園
茶,是瀾滄的特色之一。有世界上目前連片面積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人工栽培型古茶園一瀾滄景邁山千年萬畝古茶園,茶葉總面積2.8萬畝。據有關傣文史料記載,景邁山最早種茶歷史已有1800多年,帕艾冷被當地布朗族拉姑族尊為茶祖。
景邁山千年萬畝古茶園是人類文明的重要遺產和寶貴財富,被國內外專家學者贊譽為“茶樹自然博物館”:2007年被評為“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旅游示范區”:2012年被列為《聯合國糧農組織全球重要農業遺產保護試點》;2013年入選《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后備名單》,成為世界上唯一以茶葉為主而將入選世界文化遺產的地方。
瀾滄縣不僅是普洱茶葉面積最大,也是普洱古茶園面積最大的縣,有景邁山古茶山、幫崴古茶山、富東古茶山、南段古茶山、孔明山古茶山等名茶山:以瀾滄古茶公司、云南柏聯莊園等一批著名茶企引領瀾滄茶產業健康發展。未來,隨著“景邁山千年萬畝古茶園”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項目的成功,茶將成了瀾滄對外宣傳的名片;茶將不斷促進邊疆民族地區人民脫貧致富、社會和諧發展、邊疆安定團結的好產業。本內容來自《云茶大典》
古樹茶,普洱茶,紅茶,白茶等購買請關注陳老師微信,或點擊囤茶優選商城進入購買。國家級制茶工程師,國家一級評茶師-陳財嚴選推薦。
一鍵關注陳老師微信號: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