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進士檀萃《滇海虞衡志》載,“普洱名重于天下,出普洱所屬六山,一曰攸樂,二曰革登、三曰倚邦、四曰莽枝、五曰蠻磚、六曰曼撒,周八百里。”古六大茶山連成一片,西面是攸樂茶山,中間是革登、莽枝、倚邦、蠻磚茶山,東面是曼撒茶山(屬易武茶區)。目前西雙版納古六大茶山是指瀾滄江內六大茶山即革登、倚邦、莽枝、蠻磚、曼撒(易武)、攸樂(基諾)。
蠻磚位于云南省西雙版納州勐臘縣的倚邦、革登、曼撒、易武四座茶山之間,是古六大茶山之一。蠻磚古茶山包括蠻林和蠻磚等地。蠻磚茶歷史悠久,清朝阮福《普洱茶記》中記載:"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釅,京師尤重之。福來滇,稽之《云南通志》,亦未得其詳,但云產攸樂、革登、倚邦、莽枝、蠻磚、曼撒六茶山,而倚邦、蠻磚者味最勝。"
蠻磚山位于象明鄉南部,易武西面。按照傳說蠻專是因當年諸葛亮在此埋下鐵磚而得名,因此蠻專也寫作“蠻磚”。在現在的地圖上寫作“曼莊”。蠻磚茶區包括曼莊、曼林、曼遷、八總寨一帶。東接易武,北連倚邦,居于古六大茶山的中央位置,蠻磚茶山東接易武,北連倚邦,現在遺留下來的、其茶樹圍超過100厘米古茶樹還有很多。曼莊村是個史書中成為蠻磚,崇拜諸葛亮的茶山人說,諸葛亮當年來六大茶山時在曼莊埋下一個鐵磚,于是這里稱為埋磚,后又演繹為蠻磚;另一個說法為傣語中曼莊意為大寨子中心之村,因曼莊過去是土司頭人們經常聚焦末會商議解決各種事務的地方,故稱曼莊。
明朝末年至清朝末年,蠻磚茶山的茶葉集散地和中心大鎮在今曼莊村。曼莊村是個歷史頁面很厚的地方,蠻磚茶山的興衰史都記在這里。清代有茶園萬畝以上,從磨者河邊到曼林山頂六十里路溝溝壑壑都是茶。曼莊、曼林、曼遷、八總寨過去都是大茶村,各村產茶都在2000擔以上。曼林的古茶園目前在勐臘縣境內的五個茶山中保存得最好,有1000多畝成片的古茶園,其茶樹樹圍大多在100厘米以上。
蠻磚茶區現今還保存有一些古茶園,其中曼林有一千多畝生長較好、密度較高的老茶園,茶樹的樹齡都在三百年以上。
蠻磚關帝廟(石屏會館)廢墟碑文記載,該廟始建于乾隆六年(1741)春。過去蠻磚的茶葉年產量至少在萬擔以上,大部運往易武加工、銷售。蠻磚古茶山是"古六大茶山"現今保存得較好的一座茶山,茶林不規則地散布在原始密林中,經幾代茶農的精心管理,至今仍年產茶葉萬擔以上。蠻磚村公所恢復"曼莊優質茶"產品,茶葉獨特,茶芽雪白晶亮,是搶手之貨,深受客人的喜愛。1994年,西雙版納州、縣政府確定在曼莊茶山新建萬畝茶園,在云南省茶科所專家的指導下,萬畝茶園盤繞群山,株株茶樹綠油漂香,喜看古茶山和新茶園交相爭輝,茶葉生產蒸蒸日上。
八總寨主要的古茶園就分布在寨子后面的山坡上,走幾分鐘就到了。去茶園的路兩旁,都是年份久遠的古老茶樹,樹高都在四五米以上。其實只要看到古茶樹,也就明白了為什么會有那么多吃茶成精的老茶友在追八總寨的茶。
八總寨老茶樹保留較多,得益于生態環境保護的較好,存留的古茶樹,逃過了幾次的人為災難,基本沒有被矮化。時至今日還留有大片的古茶園。八總寨被群山和綠樹所環繞,寨子背后是搖曳的竹林,原始而優美。全村不足30戶人家,都是彝族。成片的茶園分布在山坡之上,與林木混生。光照充足,降水豐沛,土壤有機質含量高,天賜的生態,成就了古茶樹長勢優良,所產之茶內質豐富。
這里的古茶樹大葉種茶,芽葉肥厚、大茸毛多、持嫩性強,茶葉香高持久、滋味濃重,內含物豐富,為制作普洱茶的上好原材料。古茶樹長勢較好,密度較高,茶葉單產較高。有一株較大的古茶樹,樹型小喬木,樹高3.9米,基干圍粗1米,樹冠直徑3米,屬普洱茶種,樹齡300年左右。
蠻磚八總寨古樹茶茶葉色澤較深,湯色橙黃,口感質厚香滑,舌面微苦,回甘強烈,香氣沉郁。舌面與上顎中后段口感厚質香滑、舌面微苦,口感香氣較沉只有自己獨特的味,辨識度高。易武中聘號始創于公元1887年,是易武正山傳統百年老字號,遵循“以德制茶、表里如一”的理念,在復雜多變的今天仍然堅持古法制茶,傳承清朝貢茶老字號的文化精髓,發揚其表里如一的制茶精神,遵循普洱精品制作工藝,潛心打造品質優秀,脈絡清晰,永世留香的易武普洱茶。
古樹茶,普洱茶,紅茶,白茶等購買請關注陳老師微信,或點擊囤茶優選商城進入購買。國家級制茶工程師,國家一級評茶師-陳財嚴選推薦。
一鍵關注陳老師微信號: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