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邦作為地名出現,最早在1714年的《元江府志》,其中記錄了“迤邦”(即倚邦)和“普洱茶”。
倚邦,在歷史中一出場,就和普洱茶緊密地聯系在了一起。
《元江府志》載:
“莽支山、格登山、悠樂山、迤邦山、蠻磚山、駕布山,六山在城西南九百里普洱界俱產普茶”。
“普洱茶,出普洱山,性溫味香,異于他產”。
文獻中明確了兩點:(1)六大茶山產普茶;(2)普洱茶特點為“性溫味香,異于他產”。
再一次出現倚邦,是在1765年趙學敏《本草綱目拾遺》中,“普洱茶產攸樂、革登、倚邦、莽枝、蠻專、慢撒六茶山。而以倚邦、蠻專者味較勝”,50年后,倚邦終于成了普洱茶滋味的代表。
接下來的文獻資料中,多引用趙學敏的說法,是作為共名“茶山”或“六大茶山”,突出“倚邦”和“蠻專”滋味比其他茶山滋味優越。
讀到此處,有一個疑問從內心生發出來:倚邦,為什么叫倚邦?倚邦這個地名背后,究竟隱含了哪些歷史信息?我們又能從這些信息中,能發現哪些和普洱茶的歷史線索?
為此,筆者將目前能找到的和倚邦相關的歷史資料,輯錄如下:
1、《滇系》,(清)師范撰,1807年
異產
……普洱府茶。產攸樂、攸樂、革登、倚邦、莽枝、蠻專、慢撒六山。而倚邦、蠻專者味較勝……
山川
普洱府寧洱縣六茶山。日攸樂。即今同知治所。其東北ニ百二十里日莽芝。二百六十里日革登。三百四十里日蠻磚。三百六十五里日倚邦。五百二十里日漫撒。山勢連屬。復嶺層巒。皆多茶樹。六茶山遺器……又莽芝有茶王樹。較五山茶樹獨大。傳為武侯遺種。夷民祀之。
2、《普洱茶記》,(清)阮福,1825年后
……但云產攸樂、革登、倚邦、莽枝、蠻專、慢撒六茶山。而以倚邦、蠻專者味較勝……
……以所屬普洱等處六大茶山,納地設普洱府,并設分防。思茅同知駐思茅,思茅離府治一百二十里。所謂普洱茶者,非普洱府界內所產,蓋產于府屬之思茅廳界也。廳治有茶山六處,曰倚邦,曰架布,曰嶍崆,曰蠻磚,曰革登,曰易武,與《通志》所載之名互異……
3、《鴻泥雜志?卷二》(清)雪漁,1826年
云南通省所用茶,俱來自普洱。普洱有六茶山,為攸樂、為革登、為倚邦、為莽枝、為蠻專、為曼酒。其中惟倚邦、蠻專者味較勝。
4、《貴州省和云南省》,(英國)克拉克著,1885年,(轉引自《中國普洱茶古六大茶山》)
“著名的普洱茶產自倚邦的茶山……有許多江西人和湖南人在倚邦做買賣,有大量的貨物從倚邦運往緬甸,有茶葉貿易來往于仰光、撣邦、加爾各答、葛倫堡和錫金……”
5、1900年云南展品報告(內容轉引自《從大清到中茶——最真實的普洱茶(修訂版)》,楊凱著)
……
茶葉種植出現在湄公河以東的倚邦和易武,以及該河西邊的猛海和猛往地區。我們沒有可靠的統計數字,不過可能在每年4萬擔左右,倚邦和易武產1萬擔,猛海和猛往3萬擔。
倚邦和易武的茶葉種植完全依賴漢人。茶苗來自育種,植株非常小時,得成排地移植到山坡上,山坡已經提前除去了一切草木。土壤保持松軟,不時地除草,不過,不需要為茶苗做別的什么,盡管10英尺、12英尺甚至15英尺的茶樹頗為常見,但茶樹平均僅能長到7英尺高。
倚邦和易武采摘茶葉的季節開始于3月底左右。頭等茶葉稱為生芽,是柔軟的渾身長著茸茸細毛的芽,只能采到一小點。
這種品質的茶葉最受推崇,大部分被細心保存,有些最終要呈奉到北京,作為皇宮貢茶的一部分。
其他品質的芽有熟茶、尖子等,僅僅就是生長期長點的葉子,根據其大小色澤和采摘時間而加以區分。
這幾種茶葉采摘后接以下方法焙制:首先用手エ把葉子揉成團,再倒入一個大鐵鍋,用文火烘焙20分鐘左右。然后撈出。在竹席上攤開、用陽光晾曬,偶爾翻動一下,顛一顛,等徹底晾干后再交給婦女和姑娘們分揀,除掉其中的茶梗和花。
……
貢茶。方餅狀,用每年作為貢品從倚邦和易武呈送廳衙門的散茶加工而成,,從思茅送到省城,,再經過一番包裝打扮后,呈送北京。
……
6、《梵天盧叢錄》,柴萼撰,1925
普洱茶普洱茶產云南普洱山。性溫味厚。壩夷所種。蒸制箬成團裹。產易武、倚邦者尤佳。價等兼金。品茶者謂之比龍井。少陵之比淵明。識者韙之
7、《滇邊經營論》,陳碧笙,1936年
……
一部分制成圓茶或稱團茶又名餅茶,將倚邦、佛海散茶雇女工撿剔分為六種,最上者為窩尖,以倚邦、勐龍所出之生芽充之,為最細白尖茶,年用千余斤,價最貴,平均一斤二元,次為蓋面,亦為倚邦尖子,年用四五千斤,每擔價七十余元;以次為梭邊,二道尖(尖子底)、凳尖(窩子邊)、底茶(即心子)等,皆佛海茶,每擔二十至四十元。
……
8、《倚邦的茶山歷史傳說回憶錄》曹仲益,1965年10月(轉引自《版納文史資料選輯4》,趙春洲、張順高編著,本資料選輯中有篇《西雙版納五大茶山》,內容和本文高度類似,不錄)
五大茶山,倚邦三山半,是西雙版納的一個最高山區,沒有平壩,只有幾條河,河邊僅有點丘陵地帶,總面積約三百六十余平方公里,氣候溫和,冬季無霜,夏天有風較涼爽,真可謂四季如春,盛產茶葉,所以稱為茶山(傣語稱唐臘倚邦)。
9、《勐臘縣志》,1994年
倚邦茶山包括今象明鄉的倚邦、曼拱、河邊3個村公所轄區。倚邦街曾系象明縣府所在地。倚邦漢族多系寧洱、石屏一帶遷來,清雍正年間(1723~1735)建石屏會館。
早在石屏人未來以前就有四川人和楚雄人在倚邦落戶營茶,曾建蓋過四川會館和楚雄會館。
倚邦茶葉歷史上以園茶暢銷省內外,后又擴銷到越南、香港,年產茶1000擔左右。
倚邦本地茶葉以曼松荼味最好,被定為“貢茶”,曼松曾“年解貢茶20擔”。
有“吃曼松看倚邦”之說。民國24年(1935)后,法國人禁止茶葉銷往越、老、緬3國,茶葉滯銷,茶園荒蕪。
圖片
圖片
10、《中國普洱茶古六大茶山》,詹英佩著,2008年
從《明?滇志》的記載可看出,倚邦茶山明代中期己茶園成片,有傣族、布朗族、佤族、哈尼族、彝族、基諾族等少數民族在此居住種茶。
倚邦茶山的中心大鎮是倚邦街,亦稱倚邦,明代稱磨臘倚邦,傣語意為有茶樹有水井的地方。
明隆慶四年(1570年)車里(景洪)宣慰司劃分十二版納時,六大茶山和整董合為一個版納,稱茶山版納也稱版納整董,茶山版納的治所便設在倚邦。
從明隆慶四年至清光緒末年,倚邦一直是六大茶山的政治中心和行政主管地。
11、《西雙版納名典》,2008年
倚邦茶山名稱古老,傣族創世史詩《巴塔麻嘎捧尚羅》中有記載說,傣族先民南遷進入勐泐時曾路經“雷倚邦”(倚邦山),可見倚邦一名歷史相當悠久。
但倚邦一名語屬不清,含義不詳。地方志中將倚邦等六大茶山地名說成是依孔明遺物而得名。
《普洱府志?古跡》中說:“舊時武侯遍歷六山,留銅鑼于攸樂,置铓于莽枝,埋鐵磚于蠻磚,遺木梆于倚邦,埋馬蹬于革登,置撒袋于慢撒,因以名其山。”然而孔明南征之時,實未涉足西雙版納,遍歷六山遺物為名實不足信。
倚邦是普洱茶的成名地,是普洱茶進獻朝廷貢茶的發祥地。
12、《倚邦茶土三百年》,刀亞斌、李光品編著,2010年
倚邦土司在清初期、中期,曾管轄過六大茶山中的五大茶山。在明末和清初期、中期三百年的時間里,倚邦曾是個繁榮的茶鎮,五大茶山茶葉集散和制作中心。
倚邦地名,據《普洱府志》記載,為諸葛亮“遺木梯于邦”、“因以其名”。
倚邦的地名,據考,在明末之前叫“播臘”或“唐臘”。“播臘”或“唐臘”,均是百夷名,為有井有茶之意(由于“播臘”為百夷名,目前也有人采取傣語直譯的方法,把“播”譯成“父”,把“臘”譯成“茶”?意為“茶葉之父”的地方,即茶的發源地。這種譯法似乎也有些道理,但是否確切,有待考證)。
在這之前,據尤中先生著的《云南地方沿革史》記述,“《元混一方興勝覽)載:“徹里路所轄有刀連、刀蓋、蒙祥、蒙威、蒙凹、蒙列等。蒙祥’即當今景洪縣小猛養或猛海縣西部境外的大猛養……“蒙列”即當今勐臘縣的倚邦,又稱猛落’。”“猛落”地名明顯為百夷名,翻譯成現在的傣語,為熱鬧的地方。“蒙”音演變成當今的“勐”,舊譯“猛”,即一個行政區域。
因此說明,倚邦在元朝和元朝之前,稱“蒙列”或“猛落”;在元朝末年和明朝初期和中期,稱“播臘”或“唐臘”;倚邦也稱“迤板”,為明末清初出現的地名。
在《西雙版納州志》和《勐臘縣志》中,倚邦、迤板均都被列為漢語名,為明末大量漢族涌入茶山而形成的地名。
倚邦,為什么叫倚邦?隨著自己閱讀的資料越多,這個答案越模糊。
關于歷史上倚邦的一切,都隱匿在了生生不息的草木之間,長成了一棵棵茶樹,一山山茶園。閱讀、走訪、觀察、思考,它始終不愿意出現,像被銅炮槍驚嚇到的麂子,逃入了茫茫森林。
關于倚邦地名的由來,和倚邦諸多歷史一樣,都成了謎。
倚邦只有一個少數民族的地名釋義,叫有茶樹有水井的地方,是從傣族語言翻譯來的,但倚邦山一直都沒有傣族居住。
根自己掌握的資料,推斷了一下,主要原因可能有:(1)當時倚邦是屬于車里宣慰司的十二版納之一,是茶山版納治所的所在地;(2)當時倚邦第二代土司曹秀的妻子陶夫人是傣族;(3)倚邦茶山當時是發生物資交換的中心之一,傣族將腌魚、雞苗等物資與倚邦村民交換茶葉。總的來說,傣族和倚邦山的原住民來往頻繁。
回到昆明后,找了字典,查了“迤”、“倚”、“邦”這三個字的漢語含義,想從漢字的意思圖推測下倚邦的由來。“三迤”可作為云南代稱,如云南著名的書法家、教育家楚圖南有著《難忘三迤》,“倚”多作為“倚靠”的解釋,“邦”有一個意思則為疆界、邊界。從倚邦第一次出現在文獻中,寫作“迤邦”,從字面意思,牽強附會為:云南的邊界。而之后從“迤邦”變成“倚邦”,經歷了什么,不得而知。
倚邦,作為地名,或許有意義,或許沒有。但當倚邦(“迤邦”)一出場,就和普洱茶結合在一起,和普洱茶交織在了一起,這才是倚邦的命中注定。易武中聘號始創于公元1887年,是易武正山傳統百年老字號,遵循“以德制茶、表里如一”的理念,在復雜多變的今天仍然堅持古法制茶,傳承清朝貢茶老字號的文化精髓,發揚其表里如一的制茶精神,遵循普洱精品制作工藝,潛心打造品質優秀,脈絡清晰,永世留香的易武普洱茶。
古樹茶,普洱茶,紅茶,白茶等購買請關注陳老師微信,或點擊囤茶優選商城進入購買。國家級制茶工程師,國家一級評茶師-陳財嚴選推薦。
一鍵關注陳老師微信號: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