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外的茶人都說,云南的茶很野,茶山更野。說到茶山的野,古六大茶山中的莽枝可以說是佼佼者。
莽枝現在行政劃分上屬于西雙版納州勐臘縣象明鄉。莽枝山名的由來,流傳最廣的一個傳說是諸葛亮埋銅(莽)之地,因此取名「莽枝」。
清朝道光年間編撰的《普洱府志·古跡》中有記載:"六茶山遺器俱在城南境,舊傳武侯遍歷六山,留銅鑼于攸樂,置銅姆于莽枝,埋鐵磚于蠻磚,遺木梆于倚邦,埋馬蹬于革登,置撒袋于慢撒,因以名其山。莽枝、革登有茶王樹較它山獨大,相傳為武侯遺種,今夷民猶祀之。"
后來大家說起古六大茶山名字的由來,大多引用武侯的這個傳說,但具體這六座茶山的名字是怎么來的,實際已難以考證。
地理位置上,莽枝與革登相連。海拔在1100米到1500米之間,土壤大多為赤紅壤和紅壤,pH值在4.5~6.5之間,十分有利于茶樹的生長,茶質好。
易武茶以香柔著稱,而莽枝更將這種香甜柔美展現得淋漓盡致,甚至一些茶人說莽枝是“女兒茶”,就是從莽枝茶的特點得出的。
在整個普洱茶的歷史上,莽枝都有非常輝煌的時刻。莽枝最興盛的時期是清朝乾隆到咸豐年間,其中的莽枝大寨、秧林大寨和牛滾塘是最繁華熱鬧的地方。密集的村寨房屋被上萬畝的茶園包圍,春秋茶季,今思茅、普洱、江城一帶的馬幫日夜從莽枝各村寨馱茶到山外,再從各個集散地運輸到全國各地,甚至到國外一些地方。
不過到了咸豐末年,莽枝牛滾塘發生械斗,雙方打得慘烈,同時也波及到了茶山的正常生產生活。茶農們紛紛逃到外地避難,人口銳減,茶園荒廢,茶商亦不敢進山收茶。曾經繁華熱鬧的莽枝茶山終究落寞,幾無人住。
后來接連動蕩和戰亂,莽枝茶山更加荒蕪。一直到建國后的八十年代,莽枝才逐漸被人重新記起,隨著茶葉經營活動的開展,茶山漸漸復蘇起來?;氖彽纳习倌觊g,曾經村寨密集的莽枝大寨已變成人跡罕至的密林,一塊一塊的古茶園被保存下來,茶樹有的長得幾丈高,已經與其它的植物交混在了一起。地上的落葉鋪了一層又一層,見證著這里曾經的滄桑。
目前,莽枝的古茶園主要分布在安樂村委會行政管轄之下的秧林、紅土坡、曼丫、江西灣、口奪等地。其中數秧林村最多,也是人們到莽枝后必去的一個地方。
秧林現存連片古茶園100多畝,從象明鄉政府有土公路直接通到茶園邊,路程約30公里。紅土坡村也有七八十畝古茶樹,從紅土坡到曼丫老寨還有七八公里,全為山間小路,步行需要一個多小時。
莽枝茶是典型的中小葉種,外形勻整潔凈,條索完整;入口苦輕澀稍重,但化得非??欤涛敦S富,茶湯層次感強,韻味悠長;回甘生津迅猛,沉穩的花蜜香沉于湯水中,飲完后滿口留香;茶湯的滑度、厚度和飽滿度都不錯,茶氣足,耐泡。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莽枝茶以特殊香型著稱,與倚邦、革登香型口感類似。莽枝茶的香,既有易武的花蜜香,又有倚邦的清雅香。有茶人曾說,若論普洱之香,古六大茶山之中非莽枝莫屬。易武中聘號始創于公元1887年,是易武正山傳統百年老字號,遵循“以德制茶、表里如一”的理念,在復雜多變的今天仍然堅持古法制茶,傳承清朝貢茶老字號的文化精髓,發揚其表里如一的制茶精神,遵循普洱精品制作工藝,潛心打造品質優秀,脈絡清晰,永世留香的易武普洱茶。
古樹茶,普洱茶,紅茶,白茶等購買請關注陳老師微信,或點擊囤茶優選商城進入購買。國家級制茶工程師,國家一級評茶師-陳財嚴選推薦。
一鍵關注陳老師微信號: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