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松大黑山海拔1760-2000米,屬于季風常綠闊葉林,土地面積5平方公里,現已劃為自然保護區,大理茶樹樹基部圍最大2.5米,大理茶小苗(樹高80厘米以下)隨處可見。野生“茶樹王”位于大黑山中間的緩坡帶密林之中,海拔1910米。
人工栽培型古茶園面積為2162畝,均為普洱茶種,海1580-1900米之間,樹型喬木或小喬木,披張,枝干灰白。基圍在0.28-0.79米之間,離地分枝在1米以上。葉片橢圓形,葉面隆起,葉身背弓或內折,葉質軟,葉色黃綠,葉尖漸尖或尾尖,葉基楔形。
古茶園分布在風景林中,土壤為黃壤。茶園中生長的樹木較密,遮陰度較高的風景林中,古茶樹處于自然生長狀態。
巴達古茶園最多的是章朗,章朗寨現有244戶人家,是西雙版納最大的布朗族寨子,也是布朗族歷史文化保存得最完整的寨子。布朗族建筑、語言、服飾,布朗族生活習俗在章朗都得以完整保留。
寨頭那座金碧輝煌的緬寺(佛寺)里有塊大碑,碑文記載章朗寨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1400多年古寨留下了布朗族很多歷史信息。
西雙版納州政府于2004年在章朗建了一個頗具規模的布朗族生態博物館,作為介紹布朗族歷史文化的窗口,近兩年來國內不少民族學研究者常來章朗作考察研究。
章朗是布朗族古寨,凡布朗族古寨就一定有古茶園,這就是云南人常說的“濮人種茶”的定律。章朗古茶園分布在章朗寨子附近的樹林里,有近千畝之多,但這些古茶園摞荒的時間太久,大部分沒有刈復出來,茶園里草深齊腰,還長著許多闊葉木。
章朗的古茶樹看上去沒有南糯山、老曼峨的古茶樹年代久遠,樹圍在七八十公分的占多數,茶樹大多沒有砍過稍尖,樹高五六公尺,采摘不容易。
盡管章朗古茶原料已賣到200多元1公斤,但村民們并沒有花大功夫去修復古茶園,分析原因,可能一是勞動力不夠,二是荒草雜木太多太深,茶樹又高不易采摘。
現有兩三家勐海茶商在章朗設點收茶,但每天能收到的茶葉并不多。章朗麗勐海縣城五六十公里,被層層大山阻隔,受漢文化影響不深,寨子里很多老人至今還不會講漢話,要了解章朗寨的歷史真不容易。
章朗過去交通不便,比較封閉落后,三十年前還是刀耕火種,可這個十分封閉,生產力又落后的寨子如何能蓋出了個金碧輝煌的緬寺(佛寺)來真讓人弄不明白。
章朗的緬寺是西雙版納的布朗族寨子中建得最精美保存最完好的緬寺,寺里的佛房房頂涂著金粉,寺內有大大小小八個佛塔,太陽底下金晃晃的刺得人眼睛都睜不開,尤其是那個涂著金粉的佛龕有三四公尺高,四面鏤空,雕著人物花草,其藝術構思和工藝技術令人吃驚。
從緬寺建筑來看,章朗的布朗人對建筑藝術、繪畫、佛教的研究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在刀耕火種的生產方式下布朗人是如何創造出剩余財富來建如此輝煌的寺廟,真難詮釋,對布朗族歷史文化感興趣的人應去章朗古寨看看,一定有文章可做。
巴達古茶山的普洱茶特點:
巴達山普洱茶特點:葉片橢圓形,葉面隆起,葉身背弓或內折,葉質柔軟,葉色黃綠,葉尖漸尖或尾尖,葉基楔形;
巴達山茶口感類似布朗山茶區,舌面后段與上顎后段微苦澀,然平均茶質較為薄水,上顎中后段有特殊氣味;
茶湯香滿于喉舌,苦稍長,微澀,輕度收斂;第三泡以后漸顯柔順細滑感,舌面收斂后出現涼感。易武中聘號始創于公元1887年,是易武正山傳統百年老字號,遵循“以德制茶、表里如一”的理念,在復雜多變的今天仍然堅持古法制茶,傳承清朝貢茶老字號的文化精髓,發揚其表里如一的制茶精神,遵循普洱精品制作工藝,潛心打造品質優秀,脈絡清晰,永世留香的易武普洱茶。
古樹茶,普洱茶,紅茶,白茶等購買請關注陳老師微信,或點擊囤茶優選商城進入購買。國家級制茶工程師,國家一級評茶師-陳財嚴選推薦。
一鍵關注陳老師微信號: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