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間曾流傳過這么個段子:搞收藏的人中,戲演得最棒的;演戲的人中,字寫得最棒的;搞書法的人中,茶道最棒的……這人是誰?
謎底是:張鐵林。
沒錯,五歲開始習字,演戲只演皇帝,品茶最愛鐵觀音,說的就是他。最近我們逮住機會拜訪了一回張鐵林,目睹了他的茶墨情懷。
“中國人有一句流傳了幾輩子的老話——無酒不成席,說的是酒如何在國人當中普及,似乎每頓飯都離不了它。其實,咱中國人更離不了的是茶,茶比酒給人的感覺更親切,更隨常。”張先生快人快語,短短幾句話,向來客道出了茶與自己的緣份:“我們家樓下就有一個經營茶葉的商店,一閑下來,我都要去那里喝鐵觀音,幾乎每天去。有時興頭一來,我還一邊喝茶一邊練字,可以說,喝茶跟寫字,已經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哪天要是聞不到茶香墨香,飯吃不好,覺睡不香。”
可能正因對茶這份深入骨子里的愛,幾年前,張鐵林做了某家著名茶葉品牌的代言人。前不久,《鳳山茶歌》開拍時,張鐵林又被請去,演了劇中故事的男主角,在劇中成了一個采茶制茶的工人。
從音樂電視畫面上看,張鐵林客串了一把茶葉行當從業者,但對中國茶文化,現實中的他的確也了然于胸。在這次茶文化論壇上,他侃侃而談:“中國茶的講究太多了,一是產地,產在某地某個位置的地塊上,是沙質土還是粘土,向陽坡還是背陰坡;二是講究制茶的工序、火候;三是講究泡茶的工具;四要講究泡茶的水,像王安石讓蘇東坡取長江水的典故很能說明水的重要;五要講究喝茶的氛圍,甚至衣裝打扮……”張先生一二三四五講下來,聽得臺下眾人紛紛點頭。
?
據助手透露,張鐵林平生素愛品茗和字畫。前兩年,他曾參觀過安溪鐵觀音等中國名茶產地。在茶廠參觀制茶工序時,張鐵林對延續具有數十年傳統歷史的做法——制茶工人用手揉茶葉、烘焙等工序非常感興趣,連稱“真是出神入化”。有一次,他走進廠家的茶葉倉庫,為倉庫內的茶香所迷醉,朗聲說道:“給我一張床,一張畫案,讓我住進你們倉庫得了,我可以天天泡茶,天天寫字!”
?
魯迅曾經妙論喝茶:“有好茶喝,會喝好茶,是一種清福。”張鐵林則向來客引用了林語堂先生一個有關佳人與茶道的比喻:“第一泡猶如一個十二三歲的幼女,第二泡為年齡恰當的十六歲女郎,第三泡則是少婦了。”在座的聽了無不大笑。
張鐵林生于唐山,但自小卻是隨父母在文化古都西安長大。當年,西安碑林就在他家不遠處,曾是他家的“后花園”,從小嬉戲其間,碑林里哪一塊碑在什么位置、何種風格,何種字體,他都如數家珍。回憶起那段歲月,張鐵林痛快地說“那年頭的石碑還沒被玻璃罩起來,許多名碑我都臨過,現在誰再去臨帖,可就沒這好福氣了。”
幼年嬉戲于碑林,中國傳統書法的精氣神自然就在自己身上生根發芽了。“別人近墨者黑,我是近墨者香。我好像天生就跟咱中國的紙墨有緣,無論在海外留學,還是四出拍戲,我都沒離開過墨香,沒有間斷過對書法的學習,至今還一直保持著用毛筆寫日記的習慣。”
看張先生的字,顯然已不是出自“票友”水平的一把刷子,而與專業書法家的水準看齊了。
收藏圈里不少人知道,張鐵林曾經花250萬元,在上海舉行的一次拍賣會上,買回了趙之謙的《國朝漢學師承續記》三十九通手札。也難怪人們傳播那個調侃他的段子,在喜歡書法的人中,并不是誰都能有這么大的手筆。
張先生對此的解釋是:“我喜歡的東西和我的愛好非常接近。因為我喜歡寫字畫畫,所以我就收藏了一些明清手札。手札本身所涉及的人物歷史和文化知識,其實是非常多的。”
人們常把張鐵林、王剛、張國立稱作“鐵三角”,巧的是,這三位都喜歡收藏。但張鐵林透露,他和王剛、國立的興趣都不一樣,他喜歡“帶字兒的東西”。
這讓人又聯系到了張鐵林寫日記的習慣,能把寫日記堅持30多年,肯定是一位習慣于對自己心靈說話的人。大概正出于這個原因,張先生喜歡書法這種能夠鮮明地體現主人個性、私密性也較強的藏品。行內人通常認為:像手札、尺牘等物,在鑒定考證上,需要很深的學問才行。
對張鐵林的經歷,他的粉絲們肯定耳熟能詳:1973年高中畢業后到臨潼農村插隊,1976年返城成了一名搬運工。1978年考入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演過《火燒圓明園》《垂簾聽政》等影片后,1987年赴英國留學,四年半后在英國留校任教。此后為BBC拍過紀錄片、為好萊塢大導演喬治盧卡斯當過副手,九十年代初他進軍港臺,后又返回大陸舞臺,開始飾演一連串的皇帝……
這不免叫人感慨:在國外游歷那么多年,居然一直不離中國的茶香與墨香,肯定是深得傳統文化三昧,怪不得演起古裝戲來那么得心應手啊。
微信公眾號:puersir;
茶中網:www.txldjsj.com
普洱茶知識交流請添加個人微信號:chanchadashi
古樹茶,普洱茶,紅茶,白茶等購買請關注陳老師微信,或點擊囤茶優選商城進入購買。國家級制茶工程師,國家一級評茶師-陳財嚴選推薦。
一鍵關注陳老師微信號: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