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茶煮茗辨世情
在清寂中慢慢品一盞茶,讓我們從裊裊茶香中,尋找中國茶道一路走來的歷史脈絡。“從來名士能評水,自古高僧愛斗茶”,文人雅士們不僅在茶里灌注了自己的生命,也在不斷改變著茶的儀式。岡倉天心在《茶之書》中有一個很感性的比喻,他說唐代的煎茶是古典主義,宋代的點茶是浪漫主義,明清時的泡茶則是寫實的自然主義。
唐代的茶,做出來的是茶餅,泡茶之前有一套繁復的程序。先要將茶餅放在炭火上烤,烤得松軟,陸羽說要軟得像嬰兒的手臂,然后立即趁熱放進紙袋里,不讓香氣四散。冷卻下來以后,搗成茶葉末,再用火力強勁、不沾腥膻油膩的木炭來煮。
煮茶的水以山泉水為最上,其次是江湖水,最差的才是井水。茶是活物,林澗之水也是活物,瀝瀝山泉一瀉而下,奔騰流淌時帶上了草木芬芳。湖水稍微寧靜一些,但更遼闊,能倒映山川的心事。尋常喝的井水是細小、幽深的,無山泉的涌動,也沒有江湖寬廣的視野,故陸羽說,烹茶一定要用活水。
煮水也頗有講究。初沸小水泡如魚眼,水還很鮮活,尚未煮老,此時將剛剛烤軟搗碎的茶葉放入最好。邊緣如涌泉連珠為二沸,波浪般翻滾為三沸,再煮的話水就已經老了。
唐人喝茶還要加調味品——鹽。初沸時加鹽加茶葉,剛好在生機勃勃時泡開。第二沸時,水波逐漸大了,要舀出來一勺放置一旁。等到第三次沸騰,水波更大的時候,再將剛舀出來的一勺微涼的水沖回去,避免煮得太熟。
此時回沖水,茶已在里面沸騰,鹽也在其中溶化,水表面出現一層白色湯花。“明亮像積雪,燦爛若春花”,這樣的茶斟在碗中該有多美啊!唐人喝茶、煎茶的意趣就在于此。
那么,宋人點茶的浪漫主義又體現在何處呢?
宋人泡茶時,要在小石磨里將茶葉碾成細末,再用沸水在碗里沖,沖起來后用竹制的茶筅點茶,讓茶末和水生出泡沫,打出湯花來。點點湯花,如同人生綻放在平凡瞬間的細碎花朵。
明清煮茶則是將散茶葉放在碗里直接泡開。既無唐人煎茶的程序,又沒有宋人點茶的湯花,所以岡倉天心不無遺憾地說,茶很寫實地回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了。
唐人喝茶喜用越州窯的青瓷碗,泛著淡淡的青,如玉似冰。綠茶倒進去,與淡青色的釉彩相輝映,相得益彰。那淺淺的綠色,讓人恍然如歸草木山林之中。假想一下,如果用的是白瓷碗,茶湯倒進碗里,顏色就被反襯得過于夸張了。
宋代的點茶講求湯花,喜歡用厚實的黑瓷碗,黑白相映,是非分明。講究的是文人情趣,而不是回歸自然本真。明代似乎更注重器皿的選擇,所推崇的是宣德的白瓷小盞。雪白的薄瓷胎映著茶湯,別有一番美妙。
喝茶的過程一直都在簡化,而茶意卻越來越入心了。今人難以像唐人一樣細細煎茶,因為我們已沒有大把從容的流光歲月了。也許不必迷戀那樣繁復的儀式,但要在簡單的茶中喝出內心豐富的意趣來。
烹茶品茗,要有一顆古樸之心。許多人喜歡斗茶,比一比誰的茶葉價高,誰的茶具金貴,這些茶外事已不是茶本來的意義了。
喝出一盞茶的前世今生
蘇東坡和王安石人生宦海沉浮,二人在改革中的政見分歧頗大,但這并不妨礙作為大文學家、大藝術家的他們引為知音,成為至交。
蘇東坡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時,王安石也已到暮年,身體不好,體內痰火郁結。太醫給他開了個方子,用陽羨(今江蘇宜興)的茶,以長江瞿塘峽中段的水來煎烹,才能消除痰火。
王安石心想,蘇東坡是蜀地人,有機會去長江三峽,于是便托付于他:“倘尊眷往來之便,將瞿塘中峽水,攜一甕寄與老夫,則老夫衰老之年,皆子瞻所延也。”意思是說,不管是你還是你的家人往來,路過瞿塘峽,請在中游打一甕水寄來,我能不能延年益壽,就全靠你了。
蘇東坡收到囑托自然很用心,專程去長江三峽打水。偏偏那天十分困倦,在船上打了一個盹,醒來時船已急流直下,到了瞿塘峽的下峽。蘇東坡趕緊從江中取水,無奈中峽已過,逆流而上已不可能,取得的是下峽之水一甕,親自送至王安石府上。
王安石將蘇學士與水甕請進來,立刻揭封烹水。陽羨茶備在碗里,只等水開。
水煮沸之后,沖入茶碗,見茶色緩緩泛上來,并非起得很急。王安石就問蘇東坡:“你取的是中峽水嗎?”
蘇東坡說:“正是。”
王安石笑道:“你怎么糊弄老夫呢?這顯然是下峽水。”
蘇東坡大驚道:“您怎么會知道?”
王安石說:“瞿塘峽之水,上峽水流湍急,水性也急;下峽水流緩慢,水性也緩。唯有中峽之水,急水與緩水交相融匯在一起,不急亦不緩。所以,太醫囑咐我,唯有用中峽之水泡茶才最合適。剛才水已煮開,沖在碗里,茶色緩緩而起,便可斷定此水定是下峽的了。”
聽完這番話,蘇東坡趕緊離席謝罪。
就算這是一個文學演繹的故事,也值得我們玩味一番。今天還有多少人能夠喝出這種茶與水的相逢意趣呢?
茶在今天已很少用來治病了,但民間依然有“敗火”一說。一些老人,即便是夏天最酷熱時,也會靜靜地飲一盞熱茶。在他們看來,一杯熱茶比冰凍可樂更能解暑。因為熱茶能讓人毛孔里的燥氣、暑意散發開來,燙在嘴里,卻清涼在心。
詩人多愛茶,也留下了許多茶詩。茶詩里最著名的莫過于唐代盧仝的《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
一天,盧仝在家中睡覺,酣然之時,被一陣敲門聲驚醒。開門一看,是好朋友孟諫議的新茶送到。迎進新茶,馬上沖泡,細細體會茶中的妙趣,并寫出了一首為后世傳誦的好詩。
他從茶中體會到了什么呢?盧仝喝了七碗茶,喝出了七種不同的意境。
一碗喉吻潤,兩碗破孤悶。
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
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蓬萊山,在何處?玉川子乘此清風欲歸去。
這首詩被人俗稱為《七碗茶》,常為后世文人所引用。蘇東坡就屢屢用“七碗茶”做典,譬如“何須魏帝一丸藥,且盡盧仝七碗茶”。
魏晉時風行煉丹養生,當時的名士達人為了長生不老當神仙,常服用一種名為“五石散”的藥丸。此丸富含多種重金屬,吃過之后,渾身燥熱,有不同程度的反應,甚至有人因此丟掉性命。所以蘇東坡說,要想成仙,何必吃那些危險的藥丸呢,直接喝盧仝的七碗茶就可以了。喝茶就能心歸太古,如登仙境。
北宋著名詩人梅堯臣在《嘗茶和公儀》詩中也曾寫道:“莫夸李白仙人掌,且作盧仝走筆章。亦欲清風生兩腋,從教吹去月輪旁。”喝茶時如有盧仝那樣的意境,人就已經可以兩腋清風,飛到月亮之上了。
喝出生命的澎湃激揚,喝出人生的夢想追求,是中國古人喝茶的最高境界。
有茶的日子就是一段好時光。
清醒之茶與歡愉之茶
茶禪一味,對于紅塵中的你我,倒也不失為一種啟發。有心之人,不妨將喝茶當成生活中一個小小的儀式,靜心與清茗相隨,定然有所體悟。清茶洗滌過的一生,必有不同的滋味。
淡味回甘,總比厚味更雋永。每個人在喝茶的時候都會有自己的一點點感悟。白居易寫過一首《食后詠茶》,講他吃飽睡足之后在茶里悟出的人生。
食罷一覺睡,起來兩甌茶。
舉頭看日影,已復西南斜。
樂人惜日促,憂人厭年賒。
無憂無樂者,長短任生涯。
在日影更迭、歲月流轉中,不同的態度決定了你對時間長短不同的感受。樂觀的人總是會覺得日子過得太快,好日子還沒有過夠呢,這一天就過去了;而一個憂慮的人,會覺得有干不完的事,有沒完沒了的苦惱,夜不能寐,就會覺得光陰難挨。白居易說,有人因為快樂而覺得歲月苦短,有人因為憂慮而覺得日月漫長,而我只是一個喝茶的人,既沒有那么多的樂,也沒有那么深的憂。“長短任生涯”,人生只要有茶相伴,我就能夠喝出一份坦然,喝出一味自在的光景。
大家都知道,茶讓人清醒,清醒之中能讓人讀懂歲月鉛華中的種種道理。
曾鞏說:“一杯永日醒雙眼,草木英華信有神。”一杯茶喝下去,人心清了,眼睛也就醒了,人心明了,眼睛也就亮了。因為只有心靜之時,才能看透紛紜是非。你能說草木之間的這一點靈物,它不神通嗎?
與白居易同時代的元稹寫過一首有趣的詩,叫做《茶》。這首詩從一個字,兩字,三字,四字,一路對仗下來,排列成一座美麗的寶塔。
茶,
香葉,嫩芽。
慕詩客,愛僧家。
碾雕白玉,羅織紅紗。
銚煎黃蕊色,碗轉曲塵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對朝霞。
洗盡古今人不倦,將知醉后豈堪夸。
頂上破題,一個“茶”字,接下來說最好的是什么樣的茶?是“香葉”,是“嫩芽”。
這樣的茶喜歡什么人呢?“慕詩客,愛僧家”,文人愛它,茶禪一味的僧人也喜歡。“碾雕白玉,羅織紅紗”,用白玉碾子碾茶,碾碎后用紅紗織的細羅篩,然后才可以入水。“銚煎黃蕊色,碗轉曲塵花”,銚子是今天人們用來煎藥的器具,當時就用來煎茶了。茶銚子里嫩嫩的黃蕊泛出青淺的顏色,沖到茶碗里面,泛起明亮的湯花。
這樣一杯茶,入夜可邀約明月,醒來時可面對朝霞。晝夜皆有清茶相伴,豈不是人生一幸事?這樣一杯茶,洗盡古今,常喝不倦;那一抹香氣,醉了人心,醉了靜好的歲月。
不同人喝同樣的茶,可以喝出不同的況味。
西晉名士左思才華橫溢,卻因出身微寒,對所處世道始終抱有不平之氣。他經常質疑,為什么那些“郁郁澗底松”,會被“離離山上苗”遮蔽住,是因為小草長在高山上,青松生在山澗里。自己就是那生在澗底不如意的青松。
左思也寫過豪邁的詩章。“振衣千仞崗,濯足萬里流”,整理一下衣襟,都要站在千仞高崗之上,就算洗個腳,也要在萬里的活水長流里。
這樣一個志向豪邁的人,卻一生困頓坎坷,真正能聊以自慰的又是什么呢?
左思寫過一首《嬌女詩》,描繪的是自己的兩個小女兒,十分童趣可愛:“……止為荼菽劇。吹噓對鼎。”玩累了,口渴了,回家想喝茶。茶水太燙,孩子等不及,就鼓著腮幫子,趴在茶爐子旁邊,一口氣一口氣地吹……這一刻的天真爛漫,在左思的妙筆白描之下,盡顯居家日子里的那種平淡溫馨。
讀到這里,也許大家能發現,喝茶一事可大可小。大到如白居易看破長短任生涯,超越苦樂一生;小到小情小景,如左思看見兩個不解人間憂傷的姊妹,為喝茶而忙前跑后的可愛模樣。無論大小,一瞬鐫刻下來,都將成為不朽。(選自《于丹趣品人生》)
微信公眾號:puersir;
茶中網:www.txldjsj.com
普洱茶知識交流請添加個人微信號:chanchadashi
古樹茶,普洱茶,紅茶,白茶等購買請關注陳老師微信,或點擊囤茶優選商城進入購買。國家級制茶工程師,國家一級評茶師-陳財嚴選推薦。
一鍵關注陳老師微信號: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