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族人一生與茶密不可分。茶樹是家庭財富的標志,茶葉是家庭經濟的主要來源,茶是布朗族社會生活和人們交往的重要媒介。布朗族同茶的親密關系,生動地反映在布朗族村村種茶、家家采茶、戶戶制茶、人人喝茶、迎賓敬茶、送客給茶上。
從布朗族用茶的種種活動中,我們可以窺見其歷史文化、人生禮儀、社會交往、宗教信仰等風俗。布朗族千百年來形成的種茶、制茶、飲茶習俗博大精深、源遠流長。
在勐海縣西定鄉章朗村布朗族山寨,至今仍保存著較為完整的布朗族茶文化歷史遺跡,活化石般的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存活在村民的日常生活中,專家學者將它歸納為:千年古寨、千年古寺、千年古井、千年茶樹、千年茶農、千年茶俗。
走進章朗
從勐海縣城乘車出發,穿過勐遮鎮,向南沿公路盤山而上,經過巴達的群山,在距離勐海縣城70公里的地方,便是有224戶109人的章朗村了。
站在遠處看章朗山寨,千年古寨掩映在原始森林中,山頂上聳立著一座風格獨特的佛塔,民居竹樓掩映在鳳尾竹中。
走進章朗村,一座古樸的南傳上座部佛教寺廟首先印入眼簾。佛教建筑群由佛寺、佛塔、藏經閣、圍墻組成。沿著小路走出村,便是傳說中大象挖出的水井。從村里到村外,處處感受著原生態的自然環境與原生態的人文環境。
走進古寨
“章朗”是千年傣語,“章”即“大象”,“朗”為“凍僵”,直譯為:大象凍僵的地方。
據說,布朗族遷徒定居在這里已有近2000多年。那時,布朗族稱這里為“景桑”。布朗語“景”意譯為“城市”,“桑”意譯為“祖先曾居住過的地方”。
傳說1400多年前,佛祖釋迦牟尼的弟子瑪哈烘乘象周游世界傳經走到這里時,豆大的雨點裹著雞蛋般大的冰雹從天而降,頓時天地黑暗,雨停冰雹止時已是夜間,他們在這里夜宿“恩鞏哚多山”(章朗佛寺現在所在地)。第二天,大白象被凍僵了走不動,瑪哈烘賜名該地為“章朗”,意思為“大象凍僵的寨子”,以此紀念大象傳教的功勞。
千年古寺
據章朗佛寺珍藏的貝葉經記載,這座佛寺已經有1365年的歷史。它占地4畝,有一座佛寺,一間僧房,一座佛塔,一座藏經閣,閣內珍藏著100多卷貝葉經,整個佛寺建筑群具有獨特的布朗族建筑藝術風格。
千年古井
章朗村外有一口千年歷史的古井。相傳,釋迦牟尼的弟子走到村前,天氣炎熱,大象口渴難忍,便用鼻子在地上鉆出一口水井。人們稱水井為“那么著章”,漢語意為:大象用鼻子掏出來的水井。這口井一年四季從不干枯。
千年茶樹
章朗村不遠的大黑山原始森林中生長著世界公認的野生型茶樹王及野生茶樹群落。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經專家鑒定,其中一棵茶齡為1700多年。茶王樹高23.6米,樹基圍2.5米,樹幅8.8米。
章朗村周圍的原始森林里也生長著野生型茶樹。章朗布朗族的祖先種植的古茶樹林、古茶園面積仍有700畝,集中成片分布在原始森林中,古茶樹林成為原始森林中生物多樣性的一個生物物種。
千年茶農
學術界公認,布朗族是云南最早種茶的民族之一。《廣南縣志》記載:公元前5世紀,以僚、濮為主的部落組成句町國。西漢時,漢昭帝始元年(公元前83年),漢朝廷封句町部族首領母波為句町王。句町國盛產茶葉,至今濮人栽種留下的古茶樹仍生長在九龍山南麓沿江流域的原始森林里。史載漢晉時期,德宏、保山、臨滄、西雙版納、大理等地都有濮人居住。西晉元康末年(公元299年),臨滄的濮人又南移到耿馬。隋唐時期(公元589年—907年),樸子蠻分布在景東、保山、云龍等地,麗江塔城、沿瀾滄江亦有濮人部落。元代延佑五年(公元1318年),永昌蒲蠻(布朗族)遷至鎮康、順寧一帶。明初,布朗族成為風慶縣的主體民族。清代,順寧、寶通(云縣)、慶甸等地布朗族又逐漸南遷。
微信公眾號:puersir;
茶中網:www.txldjsj.com
普洱茶知識交流請添加個人微信號:chanchadashi
古樹茶,普洱茶,紅茶,白茶等購買請關注陳老師微信,或點擊囤茶優選商城進入購買。國家級制茶工程師,國家一級評茶師-陳財嚴選推薦。
一鍵關注陳老師微信號: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