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普洱茶網(www.puerlife.com)2011年12月14日資訊:干邑被稱為生命之水;茶樹是南方之嘉木。看似一水一木,遠隔萬里,但白蘭地和茶這兩種飲品,其實都是從山野植物中萃取的精靈,是人類將時間和靈魂投入土地而得來的液體,是可賞可啜的古董。
?
?
西雙版納:瀾滄江畔最后的古茶園
西雙版納的夏天并不像想象中那樣酷熱,雨季里的云彩總是繞著山腰走。從機場出來,經勐海縣翻過一個高高的山頭便是我此行的目的地景邁山。因為雨水,整片山突然都涼爽了下來。這里是位于云南南部瀾滄江兩岸現普洱市的景谷地區,茶樹的最早發源地之一。這里曾經發現過具有1700年歷史的古茶樹和野生化石,被一些學者證為茶樹之源。普洱當地傳說中,兩千多年前布朗族先民生活在這里,在采集漁獵生活中發現了一種神奇的樹葉,這種神奇的樹葉被認為是茶葉最早的雛形。而與布朗族一起生活在這一地區的佤族、哈尼族、拉祜族和傣族的先民,成為世界茶葉的發現和培育者。
還有人這樣認為,茶葉的苗種就是從這里經貴州向四川遷移,最終翻過秦嶺,越過長江來到江浙和福建一帶,并遠渡海峽登上臺灣島和日本列島的。但這樣的傳播路徑只是根據古藏典籍中只言片語給出線索的一種推斷。茶作為影響世界的飲品,它的生命根源到底在哪里?西雙版納與多數東南亞國家一樣沒有四季,全年只有雨季和旱季。
雨季里,每天如期而至的雨水將整個山林滋潤得青翠欲滴,綠色成為這里的主色調。我想自己是沒有來錯地方,景邁是西雙版納乃至全國存留古茶樹最多的地區之一,可算得上名副其實的古茶樹博物館。柏聯普洱莊園的楊先生給我做向導,帶我進入景邁山腹地的古茶樹林中。車子從柏聯普洱莊園出發,行車不到十幾分鐘,柏油路便消失了。楊先生說,過去西雙版納樹齡在300年以上的古茶樹曾經分布很廣,初步估算有上百萬畝之多。樹齡在百年以上的古茶樹廣泛分布在景邁、臨滄、思茅和勐海等地,這還不算云南其他地方。上世紀50年代后,為了追求產量,開始大量地砍伐古茶樹,栽種整齊劃一的臺地茶。上世紀80年代后又有一批古茶樹被橡膠等經濟作物替代,慢慢古茶樹林才縮小到現在這個規模。
古茶樹和臺地茶最大的區別是自然生長與人工干預。古茶樹并非純野生茶,也是被先人馴化過的茶樹。古茶樹在野生狀態下是根據自身的環境而成長,肥料養分都來自自然界。而臺地茶栽種整齊,培育者會對其進行施肥、除蟲、灌溉等護理工作,以此保持茶葉的產量和品質,但這也會影響茶葉自身的品質。
莫干村在景邁山的一處山谷洼里,隨地勢起伏,傣族吊瓦木樓將整個山谷填滿。村邊有一座南傳佛教的寺廟。寺廟建筑比周邊木樓稍高,但并不顯突兀。雨勢漸大,幾個身著黃袍的小僧人撐傘跑向火塘,給這個隱匿在大山深處的小村帶來幾許畫意。村中的農人淳樸,見有外人來,都紛紛招呼你進家喝杯烤茶避雨。西雙版納從上世紀80年代后就成為旅游的熱門目的地,但大多數游客都是前往固定的景區景點參觀游覽,很少前往普洱這一以經濟作物為主而不是以旅游為主的地區。這也就保留了像景邁山這樣原汁原味的傣族村落。
傣族人飲茶,先把茶葉放入土陶罐中,在火上烤幾分鐘,再加入熱水,待茶水沸騰便可飲用。這種飲茶方式稱為“烤茶”。寨子里的老人說,這樣的喝茶方式已經延續了上千年,有客自遠方來都會用烤茶接待。我們在一家傣族人家避雨,主人用年初剛剛采摘的新茶招待。烹茶中這家老人告訴我,如果早來些日子,就能看到景邁山上祭茶祖的活動。那時,來自各個鄉寨的傣族、佤族、布朗族和哈尼族聚集在山坡上載歌載舞。哈尼族那時會唱起一首流傳千年的歌曲。
歌詞是祖先趴巖冷在臨終前訓誡后人的話。大意是,“我將離去,留何給后人,牛羊會死,金銀會無,留茶最好,世代相傳。”古老的茶樹被這一地區的少數民族稱做生命之樹。楊先生說,景邁山栽種茶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漢代居住于瀾滄江中下游兩岸的百越人和百濮人。現在的傣族是百越人的后裔,布朗族、佤族和德昂族是百濮人的后裔。傣族領主曾趴冷巖管理布朗族,如今景邁鄉芒景、芒洪及周邊的5個布朗族村寨,村民都認為自己就是趴巖冷的后裔,他們與周邊的其他少數民族一起祭祀趴冷巖,并將其尊為種茶的始祖。
只要走進景邁山腹地,古茶樹幾乎遍布山野。在村中長者和柏聯普洱茶莊園茶人的指引下,我在雨后的古茶林中找到了一株年齡已近1200歲的古茶樹。如果是愛茶之人,見到這樣的茶樹時難免會心生崇敬。它略顯老態的身軀上依然在孕育新的葉片,蘭花附著在它的軀干上在雨后的陰霾中綻放,空氣中彌漫著蘭花的香氣,這種香氣在之前寨子里老人烹茶時的茶湯里我們已經相遇過。此刻我才明白這葉片中所含味道的來源。古茶樹邊還散落著許多幾百年的茶樹,這些茶樹以最初人們將它們載植在此地的形態自由生長著,沒有人工刻意的雕琢排列,而是將一段關于香葉的歷史凝固在這里。
大吉嶺:喜馬拉雅南坡的綠
生命之樹的葉片,并非只造福了一方水土,它展開的綠色之路延伸向地球的許多地方。茶樹向東傳向中原厚土和江南平原,也隨著馬幫向西進入青藏高原腹地。茶樹甚至從海上漂流至喜馬拉雅山的另一側,并從那里開始征服了整個地球。
從昆明到印度加爾各答的航程只要3個多小時。與云南的涼爽相比,加爾各答這座龐大的城市就像是一座無時無刻不在運轉的蒸汽機。馬路上跑著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出租車,鐵皮巴士和難得一見的人力車從你身邊穿梭而過。在號稱印度最大的商品市場達克希涅盤,我看到了堆成山的紅茶,其中大部分產地都被標示成大吉嶺。
此后我曾在尼泊爾、孟加拉國和加爾各答的市場里看到過各種各樣標示著來自大吉嶺的紅茶,但當地熟悉茶葉的人士均告訴我,這些茶多半并不是來自大吉嶺地區。茶葉店的老板讓他的伙計遞給我一杯加入生姜的茶葉,在炎熱的夏天喝這種茶葉據說可以防止拉肚子。這也是我和印度茶葉的第一次親密接觸。
后來在印度、斯里蘭卡和巴基斯坦等地游歷,雖然這些地區的語言是非常難懂的,但有一點不必擔心,那就是飲茶。在這些國度,小販手里提著小型茶爐四處游走,即便你不帶任何飲料在身上,只要是口渴時向那些小販用漢語招呼一聲“茶葉”,便可喝到味道極好的奶茶、姜茶或是紅茶。茶在這里的稱謂并不像其他國家那樣用英語或是本地語代替,而是沿用了漢語茶葉的發音。
茶葉比我要提前近300年來到加爾各答。曾有學者認為是英國人將茶葉帶到了印度,其實這并不正確。在英國人到來之前,云南所產的茶葉就已經隨著馬幫穿過邊境到達緬甸的瓦城,在那里換乘船只沿伊洛瓦底河而下,它們最終在印度的港口登陸運送到加爾各答后再輸送到印度北方乃至南方的各大城市當中。不過,早期來到這里的茶葉被壓成餅、磚或球的形狀,據說采用這種方法是從明朝時期開始的,一直被延續至今。云南的普洱茶現在還使用這種方法,這樣做既有歷史原因,也有利于保存,使其茶味發生變化,以此達到越醇越香的目的。茶葉給了我動力,我決心去看看茶葉是怎樣改變大吉嶺的土地的。那日黃昏,我從加爾各答那座具有英國殖民風格的老火車站坐上了前往大吉嶺的火車。印度的火車搖頭晃腦地開了十幾個小時,早就知道印度的火車旅行沒有準點觀念,但因為要趕當日去大吉嶺的小火車,還是讓我心急如焚。火車比正點時間晚了5個小時到達新杰爾拜古里站,本以為這樣的晚點是無法趕上當日上山的小火車了,后來才發現,即使再晚點5個小時,前往大吉嶺的小火車依然會等我們。因為從加爾各答的火車不到,那輛小火車是不允許發車的。
大吉嶺是印度境內早期種植茶葉的地區之一。我曾在印度靠近錫金的阿薩姆邦短暫停留過幾天。那里的紅茶在印度非常出名,不過可惜的是那次旅行我一直在拉肚子,不太敢嘗試被小販布滿污垢的指甲調制過的茶葉。阿薩姆邦據說是英國人最早培育茶葉的地方之一。美國的電視節目《探索發現》曾有一集專門介紹英國人是如何將茶葉帶到印度的,其中涉及最初隨使團來中國的茶葉間諜羅伯特·瑞瓊。后來發現,真正孕育出優質的大吉嶺和斯里蘭卡茶葉的茶樹并非早期茶葉間諜帶出的種子和茶樹苗,而和阿薩姆地區有著某種聯系。
在1831年阿薩姆地區服役的英國軍人查爾頓上尉寫給英國農業園林協會的信中,這樣的猜想可以找到些許證據:“我給你們的植物是土生土長在這一地區的茶葉。我相信它來自于距離只有一個月路程的中國云南的某個地區,來自云南省的幾個人向我證實了在這里看到的茶樹,他們說這與他們地區所種植培育的茶樹一模一樣?”查爾頓上校的報告得到了重視,英國政府除卻派人到此地做植物研究,并將戈登從中國帶來的數千株茶樹苗在此培育。
此前荷蘭人在運輸葡萄酒的過程中發現酒會在運輸時變質,后來他們發明了蒸餾法來獲得白蘭地,這樣更容易保存運輸。同樣,英國人在運輸茶葉時發現,只有發酵過后的紅茶最容易適應海上長途的運輸而不易變質,所以他們開始舍去沒有經過發酵的綠茶。
歷史上大吉嶺曾為錫金國王的領地,在18世紀英國人開始進入該地那一刻起,他們就喜歡上了這里。1847年東印度公司在這里建立起第一個茶葉苗圃,其最初的目的是為英國培育茶樹幼苗。當時的殖民者并未想到,這樣的做法會為后來的大吉嶺改變了命運。他們選對了地方。在大吉嶺可以隨意找到來此謀生路的尼泊爾人和孟加拉人。從1847年至1874年大吉嶺從最初的一小片苗圃發展到了擁有113個茶葉種植園,年產茶葉400萬鎊的茶葉王國,而其出產的茶葉也開始聞名于世界。其紅茶在西方世界的影響力甚至超越了中國茶葉。由于土地的限制,大吉嶺茶葉的產量一直非常有限。但這里生產的紅茶卻是上乘的,在19世紀之后,大吉嶺這個地名與茶葉捆綁在一起不可分割。
當我乘坐著那條有著百年歷史的窄軌鐵路列車進入大吉嶺時,也不禁為此處的風景所傾倒。茶園分布在海拔1000 至2100 米的山谷中,有時你抬頭就可以看到喜瑪拉雅山壯闊的景觀。大吉嶺的城市建設在山坡上,這座城市同這里出產的紅茶一樣聞名天下,早期英國殖民者為這里留下了大批西化的建筑。我住的小旅館就是由一座殖民時期的別墅改造而成,住在里面你很難分清自己是在阿爾卑斯還是在喜馬拉雅。唯一不同的是,展開在眼前的無邊的綠色,是從喜馬拉雅山另一邊的中國傳來的一望無際的茶樹園。街頭提著茶壺叫賣茶葉的小販總是會在你口渴的時候出現在身邊。從故國來到這里,茶葉也有了些許改變,但最重要的是,茶葉改變了這里的一切。
相關熱詞:
茶
西雙版納
延伸閱讀:
· 西雙版納到大吉嶺的尋茶路10-12
微信公眾號:puersir;
茶中網:www.txldjsj.com
普洱茶知識交流請添加個人微信號:chanchadashi
古樹茶,普洱茶,紅茶,白茶等購買請關注陳老師微信,或點擊囤茶優選商城進入購買。國家級制茶工程師,國家一級評茶師-陳財嚴選推薦。
一鍵關注陳老師微信號: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