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庫公弄村是一個產茶歷史悠久的村子。這里茶園大多為古茶園,由于山多地少,現今幾乎沒有可植新茶園的土地。因此,當地茶農對祖輩留下的老茶園特別珍惜,護理有加。聽說土改時政府想把茶園收回后重新分配,可茶農就是不干,他們擔心分到管理不好的茶園。對那些沒有茶園的農戶,政府只有將沒收地主茶地的分給他們。可以說,許多農戶現有的茶園是世代傳承的祖業。這里的茶園不開臺階,茶樹從河邊幾乎排到山頂,樹較高大,大多要人爬上樹采茶。農戶之間的茶地片片相連,從山腳連到山頂,也不用打界樁,他們對自家的每一株茶樹卻記得清清楚楚,很少會出現混采現象。老茶農趙家陸老人向我講述他父輩留下來的歷史故事:舊時大理茶商曾在公弄舊寨子建茶廠揉制團茶,有半斤陀、一斤陀(“陀”表示形狀圓形,并非今天之沱茶之“沱”)。用當地出產的一種筍葉成筐的包裝起來,然后用騾馬運走。為了方便馬幫運輸茶葉,茶商還出錢修了過河的石墩橋和道路。當時茶商請了一位勐庫農民主理生產,生意很興隆。茶商發財引來了土匪的搶劫,由于茶商聰明機智,土匪幾次都未能得逞。為茶商打工的這位農民后來也發了財,回勐庫購置了幾畝田地,蓋起大瓦房。聽說建國后搞土改時,這位勐庫農民差點被劃成地主。民國某年公弄寨子遭火患,幾乎把全寨燒光,老號茶廠變成了灰燼。
公弄從過去到建國初主要出產大葉種曬青茶,五十年代開始改制紅茶,是雙江縣最早推廣紅茶的村。制茶技術是由鳳慶引入的。當初因無電動揉茶機械,他們用土法機械揉制紅條茶,這些機械有“人拉機”、“牛拉機”,因公弄水利不發達,沒有使用鳳慶發明的“水拉機”。聽說還使用過德國生產的木炭蒸汽機。茶農在使用這些土法機械的當中產生了許多故事。“人拉機”很小,兩人推拉揉茶,生產效力很底,遇到春茶高峰,制茶工人要通宵達旦地干。有時為消除疲勞,他們采取男女工搭配生產,增強了勞動干勁。姑娘小伙你推我拉,唱山歌,說俏皮話,時間一長培養出了感情,最后竟然拉成了“鴛鴦對”。牛馬拉機能節省勞力,用布蒙住牛的雙眼,讓它不停地轉圈,直到把茶揉好。有時牛也會發脾氣,掙脫韁繩滿山跑,很是鬧騰。當時的制茶機械雖然落后,但做出的滇紅茶卻是一流水準的,四五十年代這些滇紅為國家爭了不少光。
公弄茶農基本喝烤茶——土罐烤曬青茶,這需要有閑工夫。要是遇農忙時,他們會多烤些干茶(用鐵過把曬青稍炒一下),用杯子泡者喝。他們對自飲曬青茶的選擇很講究。因早春茶賣價高,茶農家里等錢用,自己大多不舍得喝;雨水茶香氣低苦澀味重,口感不滿意,所以這部分茶大多拿到市場出售。他們喜歡飲“春尾”茶和“谷花”茶。因此,要么在雨水來臨前制“春尾”茶,要么九、十月制“谷花”茶。公弄的茶樹發芽稍晚,勐庫許多地方“頭撥”茶都結束了,而公弄茶才開始采摘。勐庫這地方真是“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茶”!你無法用簡單季節概念去劃分這里的茶葉的優與次。茶農們做夠自家喝的茶后把剩余的賣掉。茶市興旺時這里的“春尾”和“谷花”茶賣價有時超過春茶。通過長期的飲茶實踐,老茶農們獨對自飲茶格外鐘情,喝法很有考究。剛制好的曬青茶他們很少直接新飲,一般只會嘗嘗味道。因新茶生而寒,飲多了傷脾胃。他們把新曬青包起來放在干燥的地方讓其“發汗”(自然氧化),以除去新茶的寒性和生氣,這過程短則數月,長則半年以上。勐庫許多地方的自然氣候有利于茶質的轉化:早上霧很大,空氣濕潤涼爽,茶葉容易吸收濕氣,到午后烈日當頭,高溫干燥,茶葉中的水分散失很多,又使茶變得很干,就這樣不斷循環著,茶葉的內質在一天天變化(這個變化過程很緩慢)。茶農們一般制一次自飲茶可以喝到來年,甚至有的茶農會一喝數年,除非茶葉霉壞了放著或它用,否則會一直喝著,難以割舍。
公弄茶農會還用大樹茶配制藥茶治病。茶地生長著野梅子樹,樹上長有一種寄生草,有的當地農戶會將其采回曬干備用。當頭葷腦暈時,先將大樹曬青茶烤香,再倒入開水,待茶煮開后加入這種草,繼續煮幾分鐘就可飲用。聽說效果很好,可惜我沒有嘗試過。我猜想說不定是治高血壓呢。這里的老茶樹上也長著許多寄生草,茶農往常要拔除扔掉,否則會影響茶樹生長,造成減產。后來外地商人出錢收購這些茶樹上一種開花像蘭的寄生草,說可藥用。
微信公眾號:puersir;
茶中網:www.txldjsj.com
普洱茶知識交流請添加個人微信號:chanchadashi
古樹茶,普洱茶,紅茶,白茶等購買請關注陳老師微信,或點擊囤茶優選商城進入購買。國家級制茶工程師,國家一級評茶師-陳財嚴選推薦。
一鍵關注陳老師微信號: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