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那賽村委會的小村往前走3公里便進(jìn)入勐庫東半山拉祜族聚居地那蕉村委會的地接部,從那蕉開始就不僅能看到古茶園,還能看到勐庫東半山、西半山兩大山脈的大好風(fēng)景了。
從那蕉村委會的背陰寨一直到壩糯村委會的壩糯老寨,一條長約10公里的公路像一條黃色的帶子水平的繞在接近山脈頂部的山梁上,這條公路的下方從南到北依次分布著10多個寨子。這條公路的下方則是綿延不斷、看不到頭、望不到邊東半山大茶園,這十里茶園70%都是清朝時期的古茶園、民國時期的老茶園,這些古老茶園都是藤條茶園,雙江顏色最亮、價格最高的藤條茶也就在這一帶。
那蕉村委會順著公里沿線有7個寨子,其中有6個是拉祜族寨,每個寨子都背靠東半山,面對西半山,俯看是勐庫壩子,仰看是對面高3000多公尺綿延百里的邦馬大雪山。勐庫壩子到邦馬山山頂落差達(dá)1000多公尺,從東半山看過去,白云好似很難飄過邦馬大山,總在山腰飄來浮去。東半山、西半山都高達(dá)3000多公尺,兩條巨大的山脈將勐庫壩子夾在山間,從山上往下看10多平方公里大的勐庫壩子成了一個小盆景。兩山夾一壩將這片土地變成了一個封閉而獨(dú)立的地理單元。遠(yuǎn)古時代這方土地的人要走出去,外邊人要走進(jìn)來,實(shí)在是件難上加難的事。
那蕉的村寨海拔都超過1700公尺,沿著繞山公路,那蕉村委會的七個寨子依次排開,背陰寨、南壩田、三家村、石頭寨、大寨、撇坡寨、橄欖山寨,除了大寨以外,其他六個為拉祜族寨,這七個寨子每個寨子都有古茶園。背陰寨寨子邊有條水流很大的清洗,靠近水源的寨子大多為古寨,拉祜人在寨子四周種滿了茶樹,新茶樹、老茶樹已交混起來,寨子坡腳是一層層梯田,溪水順著人工溝渠流進(jìn)梯田,良好的自然條件讓人相信,古時這個地方若不發(fā)生戰(zhàn)爭,一定是個衣食不愁的居住地。從南壩田到三家村是最為壯觀的一段,蓋山連片的古茶園、新茶園走一個小時也看不完。這片茶園里有一片巨石,形態(tài)像頭牛,東半山的人給這片茶園起名為石牛大茶園。石牛大茶園過去是藤條茶園,10多年前有一半被改造矮化了,但因拉祜人不愛砍多余的茶樹枝干,這幾年藤條茶的形狀又逐步顯現(xiàn)出來。這片古茶園面積太大,各個寨子勞動力都不夠,每年有大量鮮葉采不完。三家村背后的古茶園連著大片竹林,拉祜人過去將豬放養(yǎng)在竹林里,于是這片茶園則叫看豬山大茶園。大寨是個漢族寨,寨子背后聳立著一道大石巖,石巖下邊是古茶園,這片古茶園則叫巖子腳大茶園。
那蕉地界的幾個古茶村幾乎都在一條等高的海拔線上,長約七公里的土公路彎來繞去將幾個古寨串接起來,這條土公路是在古道路基上所修,從古茶園分布狀況來看,以前的古道就在古茶林和寨子邊伸展。
那蕉古茶園多,但茶樹樹齡超過二三百年的卻不太多,看來在漢人沒有進(jìn)入東半山之前,那蕉的拉祜人還沒有把茶葉做成一個大產(chǎn)業(yè),他們種的茶多是用于資金及食用或背去勐庫寨、勐勐壩換食鹽或日常用品。拉祜人長期守著部落、村寨生活,很少單獨(dú)出去遠(yuǎn)方做買賣,良好的生活環(huán)境也讓拉祜人不愿離開家鄉(xiāng)。
清道光年以后,漢人開始遷來東半山,漢人定居在離那蕉五六公里的壩糯。漢人們來了以后,將山中的六子、茶葉換回各種商品,他們找到的大市場帶動了茶葉的發(fā)展。東半山的古茶園清朝末年種的占了大部分。
雙江改土歸流以后,漢人們開始大量購買土地開茶園,漢人們對財富的愿望追求遠(yuǎn)遠(yuǎn)大于拉祜人,他們愛攀比,要蓋大宅院,要當(dāng)又風(fēng)光又體面的人,不斷地跑到遠(yuǎn)處做買賣掙錢,六子、茶葉市場需求量非常大,東半山的漢人們主要就賣這兩樣?xùn)|西。
微信公眾號:puersir;
茶中網(wǎng):www.txldjsj.com
普洱茶知識交流請?zhí)砑觽€人微信號:chanchadashi
古樹茶,普洱茶,紅茶,白茶等購買請關(guān)注陳老師微信,或點(diǎn)擊囤茶優(yōu)選商城進(jìn)入購買。國家級制茶工程師,國家一級評茶師-陳財嚴(yán)選推薦。
一鍵關(guān)注陳老師微信號: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