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將建設生態州寫進自治條例,今年又提出了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保生態的"四保"理念,并在抓緊實施一項名為《西雙版納生態立州戰略行動方案》的全民行動計劃,爭取用7年時間達到建設國家級生態州各項指標,讓受到威脅的熱帶雨林得到更好的保護。?
??西雙版納擁有北回歸線沙漠帶上保護完好、面積最大的熱帶雨林生態系統,是關系到國際生態安全的敏感地區和全球25個優先重點保護的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之一。?
??幾十年來,為了保護熱帶雨林,西雙版納采取了強化自然保護區管理、村寨搬遷、扶持社區發展、宣傳教育和科研合作等多種舉措,已有自然保護區402.5萬畝,占全州面積的18%左右。然而,在世界熱帶地區熱帶森林面積大幅銳減的同時,西雙版納熱帶雨林也面臨著來自各方面的現實威脅。?
??西雙版納州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楊松海告訴記者,由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和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聯合進行的調查顯示,當前雨林保護面臨的主要挑戰包括:人與野生動物沖突激烈,保護區森林孤島化傾向嚴重、以橡膠為主的大面積經濟作物種植擠占雨林空間等。?
??野生動物數量的增加給當地群眾造成相當大的危害,補償經費不足10%,尤其是人與亞洲象的沖突。1993年共發生野生動物危害案例645起,肇事的野生動物包括亞洲象、熊、豹、馬鹿等,而到了2003年,野生動物危害案件達4098起。1991年至2006年間,當地居民132人在野生動物肇事中傷亡。?
??同時,保護區里面的森林得到有效保護,但外邊的森林在退化,保護區像孤立的森林島嶼散布在大面積農業景觀中,物種種群交流受到阻礙,受周邊農業活動影響較大。當地居民處于山區,經濟發展相對滯后,為了帶來經濟效益的橡膠種植以及不規范的采集和種植林下產品,都對雨林造成威脅。?
??西雙版納州委書記江普生說:"自然保護區是保護生物多樣性最重要的途徑之一,它發揮的作用無可替代,但全州作為一個風景名勝區來講,當前需要更大范圍內的更多群眾參與保護。"?
??《行動方案》提出,全州各機關、學校、社區、鄉村、企業樹立生態文明觀,努力實現"生態經濟發達、生態環境優美、生態文化繁榮"的目標,建立循環型的生態經濟體系、文明型的生態文化體系、節約型的資源保障體系、友好型的環境保護體系、和諧型的人居環境體系和保障型的政策制度體系。?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辦公室副主任錢潔認為,在建設生態州的過程中,當地群眾轉變觀念,改變生活方式,與管理部門一起,成為這片動植物王國的守護者,實際上就是一個大范圍內的"社區共管"模式。?
??據了解,在西雙版納的保護區及周邊居住著傣族、哈尼族、布朗族、拉祜族、基諾族等世居少數民族。這些少數民族長期與熱帶森林及其動植物相互依存、相互影響和相互作用,在識別、利用和保護森林的過程中,已有傳統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比如傣族認為"有山才有林,有林才有水,有水才有田,有田才有糧,有糧才有人",并通過在房前屋后或田邊地角人工栽種生長快、熱值高的樹木作為薪炭林,從而減少燒柴給森林帶來的壓力。?
??然而,近些年來,經濟利益的驅使和外來文化的沖擊,使得一些群眾更多地去種植橡膠林。"人家說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而我們守著這么好的資源,卻依然貧窮。我們這些老百姓在世界的關注下去守護雨林,卻又得到了什么?如果農業活動也威脅雨林,橡膠樹也不能種,我們怎么發展?"景洪市大勐龍鎮路拉村委會49歲的拉祜族村民扎托說。?
??西雙版納州林業局副局長李忠清認為,加強民族鄉土生態保護理念的研究和整理,加大各民族傳統生態理念的宣傳和普及工作也成為建設生態州的一個重要部分。?
??"如果想讓群眾做到完全主動,必須解決好保護的生態補償問題。生態補償包括三個方面的含義,一是給野生動物肇事蒙受損失的社區群眾應有的經濟補償,二是給保護熱帶雨林的集體和社區群眾適當的經濟補償,三是讓群眾在生態保護中本身就可以獲得經濟利益。"?
??"只有在保護中求發展,才能通過發展更好地保護,"江普生說,"優化人居生活環境,就是要使人民群眾喝上更加清潔的水,呼吸上更加干凈的空氣,吃上更加放心的食品。"?
??目前,生態旅游產業的開發建設已經使景區周邊的社區居民直接受益。以野象谷景區為例,景區直接就業崗位800多個,一半以上是當地居民。景區及周邊的餐廳每天接待近2000名游客就餐,年綜合收入1000多萬元人民幣,從而大大帶動了當地種植業、養殖業、餐飲業、住宿業和民族文化產業的發展。
陳財,普洱茶新銳制茶工程師,1987年03月出生,云南瀾滄人,出生于制茶世家。先后任技術員、審評員、技術科長、總工程師,擁有多年年古茶制作經驗,交流探討。歡迎關注陳老師【微信: 435121 】
古樹茶,普洱茶,紅茶,白茶等購買請關注陳老師微信,或點擊囤茶優選商城進入購買。國家級制茶工程師,國家一級評茶師-陳財嚴選推薦。
一鍵關注陳老師微信號: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