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訪普洱茶是在勐海的雨季。漂浮不定的云霧帶來了說來就來的雨水,讓赴茶山的旅程充滿了不確定性。但雨水也放慢了我們的腳步,讓我們能靜下心來用眼捕捉茶山之美,用味蕾感受勐海之味。
賀開,便是我們因為躲雨而邂逅的村落。在賀開,雖然只停留了一場雨的光景,但是這里人與自然、人與古茶樹和諧相處的場景,讓我們永遠記住了賀開—這“最美的茶山”。
車輛在布朗山巔的公路中穿行,勐海縣茶葉局錢局長看著慢慢生成的云霧,不由自主地加快了車速,他知道那些云霧正在“密謀”一場傾盆大雨。如果我們不在暴雨來臨之前沖出布朗山,就要被困山中。但他在村莊路邊的一棵奇特的古樹前還是把車子停下來,“路邊那棵奇樹,其實是合二為一,一棵是茶樹,一棵是榕樹。
“雞鳴桑樹巔,桃李羅堂前。”看著眼前古茶古桂古村共生的場景,我的腦海中不由自主浮現(xiàn)出陶淵明的詩句。
滂沱的大雨把我們“驅趕”進一個小山村里。 與其說這是一個小山村,不如說這是一座詩意的莊園。從寨門開始,是一條悠長的木頂走廊。走廊的兩邊每隔兩三米從廊頂垂下一根粗麻繩,繩子的底部系著一只只巨大的廢棄車胎。少量我們叫得出名字的植物和更多我們沒見過的熱帶植物在車胎里生根發(fā)芽……
每走過一步,透過長滿不同植物的輪胎,就能看見不同的畫面。一位裹紅頭巾穿藍色長裙的女子從前面走過,朝我們點頭微笑后,消失在走廊盡頭的雨簾中。
在走廊的盡頭,是一棟別致的林中小木樓。長裙女子此時正輕輕拎起裙擺走在木樓梯上。樓上懸掛著一塊匾額:“云上人家”。
木樓小巧而別致,中間是客廳,擺有一張巨大茶幾。靠左是臥房,靠右的則是廚房,廚房正中央正燒著一堆篝火。長裙女就坐在火塘邊, 她旁邊坐著一位和她同樣裝束的老太太。
“這是拉祜族特有的裝束!”錢局長向我們介紹眼前的院落。我們所處的是賀開古茶園,這里古茶樹生長在村寨附近,樹木茂盛, 良好的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是一個“林中有茶、茶在寨中”的拉祜族村莊。
賀開村地處勐海縣勐混鎮(zhèn),距勐海縣城 20 公里。古茶區(qū)海拔在1400 至 1800 米間,這里常年云霧圍繞,是西雙版納州迄今保存較好、連片面積最大的古老茶山之一。賀開村委會有古茶樹面積約 17000 畝, 分布于曼邁、曼弄老寨、曼弄新寨、曼囡、幫盆新寨、幫盆老寨和 廣岡 7 個村民小組。其中曼邁、曼弄老寨、曼弄新寨、曼囡4 個村 民小組古茶樹集中連片面積約 11000 畝,幫盆新寨和幫盆老寨集中 連片面積約 4000 畝,廣岡小組 2000 多畝。
拉祜族是勐海縣的四大世居民族之一。拉祜族源于古代羌人,原本是狩獵為主的民族,有“獵虎的民族”之稱。“拉祜”其意為 火烤虎肉。賀開的拉祜族主要為公元 10 世紀從瀾滄縣遷入。
“自從遷入賀開后,拉祜族就從‘獵虎的民族’變成了‘喝茶的民族’!”
拉祜族的火塘和哈尼族的火塘一樣,是終年 不熄的。因為拉祜族有語說“不得茶喝頭會疼”,拉祜族離不開火塘,是因為只有火塘才能“烤”出 拉祜族最愛的火焯茶。
每個茶山出產的茶都有不同的味道。拉祜、布朗、哈尼、傣族各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茶文化。賀開出品的勐海茶,經過民族文化調配后,獨特的 賀開“勐海味”就彌漫開來。
古老原始的拉祜族火焯茶是將葉茶放在瓢內, 隨后把火塘中灼熱火炭放入瓢中快速搖動,待茶葉烤出香味時放入陶罐沖上沸水,幾分鐘過后,濃郁 釅香的火焯茶就泡好了。
陳財,普洱茶新銳制茶工程師,1987年03月出生,云南瀾滄人,出生于制茶世家。先后任技術員、審評員、技術科長、總工程師,擁有多年年古茶制作經驗,交流探討。歡迎關注陳老師【微信: 435121 】
古樹茶,普洱茶,紅茶,白茶等購買請關注陳老師微信,或點擊囤茶優(yōu)選商城進入購買。國家級制茶工程師,國家一級評茶師-陳財嚴選推薦。
一鍵關注陳老師微信號: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