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人安土重遷,即便到外謀生活,老了也要葉落歸根。而在景邁山有一個漢人的村莊,他們的先民們來自景谷、湖南、四川、廣東等不同的地方,無論是從景谷挑著烤酒來景邁山賣,還是從四川、湖南一路做小生意來到遙遠的邊疆,乃至參加遠征軍來到滇西南保家衛國,總之這是一群回不去的人,在一個陌生的異域開始了冒險家的新生活,而他們也被包容的景邁山接納,成為以傣族、布朗族為主體,多民族和睦相處的一部分。
?
但歷史的發展并不是那么平坦,順風順水,老酒房自建寨以來已經經歷了150年的風雨,如同顛簸在大海里的小船,隨時都將接受時代的洗禮,從而上演了一幕幕悲歡離合,其相似的經歷,也讓這些來自不同地方的“異鄉客”,在老酒房這個新家鄉建立了水乳交融的命運共同體關系。這息息相關的命運,讓他們攜手走過晚清、民國,走向新中國,也走向了改革開放。而現在景邁山可謂集世人的萬千寵愛于一身,景邁茶成為名門望族,景邁山也在向世界遺產做最后的沖刺,景邁山的布朗族、傣族先后打造出了自己的民族文化品牌,而老酒房的漢人還是沉默如昔,就連國民黨93師抗戰老兵集體隱居的事也湮沒不傳。可就在這沉默中,我看到了老一輩的開拓與堅守,年輕人的創造精神,這150年來的積淀,老酒房必將創造繼芒景布朗族文化、景邁傣族文化之后的漢文化之輝煌。
?
?
既然是一個以酒命名的村莊,就讓我們首先走到150年前,去探尋讓老酒房蕩漾著酒香之源頭。
?
那一年,有一家六口人離開了景谷縣勐班鄉南北寨,帶著祖傳的烤酒技藝踏上了走夷方的路途。我們知道,在中國歷史上,山東人闖關東、山西人走西口,廣東、福建人下南洋,云南人走夷方都是太窮,被逼到遠方討生活,這是中華民族一部充滿慷慨悲歌的遷徙史,銘刻著普羅大眾的血淚、艱辛以及幸福與哀愁。夷方是指滇西南、滇西邊境一線的少數民族地區與緬甸、泰國一帶。景邁山靠近緬甸,是典型的邊疆土司之地,當時屬于孟連宣撫司管轄,后來清政府為削弱孟連傣族土司的勢力,借拉祜族大量南下定居如今的瀾滄縣,勢力坐大之機,于光緒十三年(1887)在孟連宣撫司境內設立鎮邊廳,這就是現在瀾滄縣的前身。
?
這家六口來到了景邁山這個夷方之地,用高超技藝釀出的美酒征服了景邁勐本寨傣族頭人的味蕾,被允許在老酒房這個地方居住下來。當時老酒房一帶屬于勐本寨的荒山,傣族頭人給這些后來者分了一些旱地種包谷,但土地嚴重不夠,這些來自景谷的漢人就以烤酒為生,家家都有烤酒作坊,因此這個地方就被稱為“老酒坊”。新中國成立后,政府工作人員誤把老酒坊寫成老酒房,以后就將錯就錯叫老酒房。這老酒房釀酒除了用當地甜美甘醇的山泉水之外,其最大的秘訣在于酒曲配方,用景邁山當地產的名貴中草藥來配制,其制成的酒不但醇厚和美,而且保健功能極佳,被當地傣族頭人用于招待尊貴的客人,被譽為“頭人酒”。老酒房人將自家釀造的美酒挑到附近唯一的集市——勐滿的街子去賣,常被搶購一空。
?
在過去交通不便、信息閉塞的年代,茶與酒往往就充當了溝通不同地區的媒介,邊疆少數民族愛喝酒,但不會烤酒,于是一批批走夷方的漢人,就帶來家鄉的烤酒技藝,沿著邊地的一個個村寨叫賣,用醇香的美酒換取淳樸山地民族的茶葉、糧食與各種山貨。當他們厭倦了漂泊的生活時,還可用酒去換取用于定居、耕種與繁衍生息的寶貴土地。于是,越來越多的漢人憑借釀酒、做小百貨生意與手工藝而在遙遠的邊疆扎下了根,娶當地的夷人做老婆,徹底融入了原住民的社會。
?
而在滇西南有一種神奇的特產——普洱茶,其沿著一條條茶馬古道馱到藏區,馱到東南亞,馱到天子腳下。而景邁山作為產普洱茶的一座名山,早在明代其就被列為貢茶,也吸引了各路外鄉人走夷方來景邁山馱茶。最早來景邁的景谷人就是想用自家釀的美酒換茶,但被這個地方深深吸引,從而定居下來。再后來,四川、湖南等地的外省人一路做小生意來到云南邊地淘生活,也被景邁山的茶香酒香以及各民族和睦相處的情景所吸引,于是他們也向勐本的頭人申請定居的土地,被慷慨的傣族頭人安置在老酒房。
?
這些后來者跟景谷人學習烤酒技藝,又用酒換取傣族多余的茶地,于是老酒房成了茶酒不分家的村子,家家種茶、制茶、釀酒,然后將茶葉人背馬馱拉到孟連去賣。這些茶葉深受西盟佤族同胞喜愛,他們專門來到孟連街子尋找有著濃郁螃蟹腳味道的景邁茶。而外地茶商每年春天都趕著騾馬來景邁馱茶,拉到思茅去加工,再馱向遙遠的地方。景谷人也馱著當地盛產的鍋鹽來景邁賣,然后換成裝得滿滿的茶葉回去。
?
在邊地,后來的漢文化與原住民交流的歷史,可以用一場長達數百年的“茶酒對話”來形容,漢人的酒文化向南,少數民族的茶葉向北,而漢人通過購茶、制茶、販茶以及用酒換取茶地的方式,成為了這片古老而閉塞大地上的最新種茶民族,他們帶來了先進的農耕文化、加工工藝與商品經營意識,讓滇西南落后的茶產業一次次跟內地接軌,跟近代接軌,乃至跟當代與國際接軌。這就是云南茶葉發展史隱藏的最大密碼。我們撥開歷史的層層迷霧,深入老酒房這個小山村,可以發現漢人酒文化與邊地原住民的茶葉在這里深度融合,然后升級再造,不斷催生著能代表不同時代精神的茶葉文明。
?
在民國,在茶與酒里討生活的老酒房人用腳畫了一個人生軌跡,走路兩個小時拉酒到勐滿街天去賣,趕著騾馬走上三四天到孟連賣茶。吃的是景谷鹽巴,用的是勐遮出產的土碗、火鐮、紙傘,鋤頭到勐滿買。他們過得非常樸實,走路兩天到勐遮,那里有各種洋貨,舍不得買。而更遠的地方,比如繁華的緬甸景棟,他們幾乎是不去的。
以老酒房為中心,以腳為圓規,他們把自己的人生之圓畫得很小,在一個閉塞而溫馨的小世界里尋覓小日子的幸福。當身處的時代與周邊的環境發生劇變,注定他們擺脫不了來自外界主導的命運。這是邊地土司政權日益解體的社會,自滿清開始就開啟了土官與流官并治的格局,到民國,他們屬于瀾滄縣糯福區,納入了現代政權組織。而在靠近緬甸的那一邊,英國殖民勢力對云南的西部、西南部邊疆垂涎已久,早就想把包括景邁在內的大片土地納入自己的囊中,于是邊地戰斗、糾紛、締結條約不斷,中英兩國多次進行中緬勘界。幸運的是,景邁留在了祖國這邊。?
?
但是日本帝國主義的鐵蹄又踏向了東南亞,將戰火燒到了家門口。于是,國民政府組織遠征軍深入緬甸,御敵于國門之外,并保護中國抗戰的生命線——滇緬公路。第六軍93師作為東路軍的主力,于1942年挺進緬甸東北的重鎮景棟,抗擊日軍及泰軍。這些子弟兵大都來自廣西、湖南與廣東,為了保家衛國,他們拋妻別子,告別日漸蒼老的雙親,來到了異國他鄉,與日寇及泰軍展開浴血奮戰,終因不敵而退回版納,從此駐守滇西南邊境一直到日本投降,都沒有讓侵略者踏入國門一步。1945年,這支英雄部隊開赴老撾接受日軍投降,歸國后移駐滇南開遠、蒙自一帶。當時內戰即將打響,一些老兵厭倦了戰爭,渴望和平,于是脫離了93師,留在了版納、瀾滄與孟連,這就是“93師在鄉軍人”群體。
?
他們中有一些人利用手中的槍炮,及軍政兩界關系,勾結當地民族上層,謀求利益,成為了滇西南一股強大的惡霸勢力。但更多的“在鄉軍人”,是良善之輩,想的只是落戶邊地,在寨子里有一份屬于自己的土地,娶妻生子,能過上安穩舒心的日子。即便有時拿起手中的武器,也是在亂世中維護自己的生存權利,并無不妥之處。隨著解放戰爭進入尾聲,遙遠而閉塞的滇西南的各種勢力都要進行站隊,選擇跟國民黨走,還是投入共產黨的懷抱。擁有上千人槍,經歷過戰火洗禮的老兵們,自然成為國共兩黨都競相爭取的勢力。于是,1948年到1950年初,在孟連、瀾滄與車佛南地區上演了一場場悲情對決,抗戰老兵們站在不同陣營里拼命廝殺。結果1950年2月份,解放云南最后一仗在勐遮、大勐龍打響,包括“93師在鄉軍人”在內的國民黨軍隊與地霸武裝被殲滅,余部逃往緬甸,以國民黨殘軍的名義在金三角風云叱咤了幾十年,但他們中的許多人成了歸不得故鄉的孤魂野鬼。
?
云南全境解放了,一些參加邊縱游擊隊的93師老兵回到了瀾滄縣糯福區。這時他們年紀大了,不想再留在部隊,于是紛紛來到景邁山的老酒房、新酒房安家立業。可惜好時光太短,作為抗戰與解放戰爭的雙料功臣,他們竟然在1951年的鎮壓反革命運動中蒙冤入獄,分別在瀾滄竹塘、寧洱等地勞改一年多,乃至十多年不等。后來他們都被平反了,但他們的最美好的年華已經被耽誤了,歷史跟他們開了個不小的玩笑。
?
到了民國,隨著漢人不斷的搬入,老酒房已經住不下了,于是在景邁大寨的旁邊,現在的景邁小學附近建了新的漢寨——新酒房。這也是一個以釀酒種茶為主的村莊。許多93師抗戰老兵就住在新老酒房。解放后,新酒房許多人遷往勐滿黃竹林、曼賀東,剩下的人家就搬下來并到老酒房。就這樣,景邁山只剩下老酒房一個漢寨。
解放了,以烤酒種茶、販茶為生的老酒房人,不能再釀酒了,趕著騾馬到外地賣酒與茶葉成為昔日的記憶。他們被限制在景邁山種茶與包谷,養豬。茶葉采制出來,有專門的茶葉組來收,先是拉到勐海茶廠,后來瀾滄縣在60年代有自己的茶廠,就拉到瀾滄縣城。這些茶葉收去,與其他地方的茶混拼在一起加工,在計劃經濟年代景邁山作為原料基地,只能為茶葉統購統銷政策默默做貢獻,不得再單獨打景邁茶的牌子。于是,遠近聞名的景邁茶就此沒落數十年。
?
到了改革開放的年代,還是老酒房的漢人后代最先做起茶葉生意,率先恢復豎立起景邁茶之品牌大旗。這次的主角是93師老兵黃興章的兒子黃長寶。
?
黃興章,湖南常寧人,參加過遠征軍,退伍后定居在景邁山老酒房,娶布朗族姑娘為妻,在1948年生下了黃長寶。在解放前,黃興章與妻子恩恩愛愛,共同建設美好的家園,夫妻倆釀酒種茶,丈夫趕著馬匹販茶到孟連街上賣。當他們積累了一些本錢,想做更大的茶葉生意之時,景邁山解放了,一些以前能做的不能再做了,一切要向新社會看齊,而最倒霉的是,黃興章因身份特殊被錯誤的抓到瀾滄竹塘勞改一年多才放回來,于是這個原本欣欣向榮的家庭變得艱難起來。因此,在黃長寶小時候的印象中,就是家里太窮,他也暗暗在心里立下了改變家庭與家鄉命運的志向。
?
借著改革開放的東風,黃長寶在景邁山吃了一系列別人不敢嘗試的螃蟹:第一個做生意的,第一家做茶生意的,首先亮出景邁茶牌子,跟瀾滄古茶、興洋茗茶等品牌茶企以及臺灣、香港、馬來西亞的客商合作,打響了景邁古樹普洱茶的品牌。其創建的長寶茶廠也成為了景邁當地制茶的一個典范。
?
由此可見,景邁茶在當代的復興與崛起,先是從老酒房的漢人開創性貢獻開始,然后是景邁的傣族、芒景的布朗族將其發揚光大。景邁山創造的奇跡,可謂各民族和睦相處,共謀發展的一個絕好案例。
?
老酒房人是沉默的實干家,做了那么多事卻沒有宣傳開去。酒香也怕巷子深,藏在深山里的老酒房要善于跟現代傳播接軌,打造出屬于自己的漢文化品牌與茶葉品牌。于是,這個古老山村的年輕一代閃亮登場,用創新思維來塑造老酒房的未來。?
?
黃長寶的兒子黃勁松,就是年輕一代的優秀代表。其接過長寶茶廠的發展大旗,與姐姐黃慶芬通力合作打造長寶茶莊園,建高規格的茶葉精制車間,建設景邁山第一個茶葉品種園,將長寶的事業推向了全新的高度。而且致富不忘家鄉,黃勁松想在老酒房建高標準的毛茶初制基地,向老酒房的鄉親乃至整個景邁山提供標準化的毛茶加工服務,以打造景邁山的毛茶品牌,從而在源頭上整體提升景邁茶品質。
?
他深知,老酒房的發展離不了大企業的支撐與帶動,于是跟普洱市龍頭企業天下普洱茶國公司深入合作,建設景邁山原料基地,并將天下普洱茶國大力倡導與推廣的曬紅、藤條茶等新興產業引入老酒房、芒埂等地,為景邁茶的發展豎立了全新的支點。
?
天下普洱茶國董事長包忠華先生認為,老酒房擁有悠久的漢文化歷史,不但是個古老的種茶寨子,而且高超的釀酒技藝在景邁山獨樹一幟,再加上抗戰老兵集體隱居在這里,可以深挖與塑造的題材很多,能夠繼景邁傣族文化、芒景布朗族文化之后,打造老酒房漢族文化之全新品牌。
?
沉默了150多年的老酒房,在世人的關注下將逐漸揭開神秘的面紗,帶著茶香與酒香,踏著抗日英雄的足跡,從遙遠的邊地,從歷史深處走來,邁向全新的輝煌……
相關熱詞:景邁茶
老酒房
歷史
茶文化
品牌
延伸閱讀:
· 走近普洱茶原產地——佛茶圣地白鶯山04-26
· 景谷茶業發展勢頭良好07-22
· 古老而神秘的布朗族村寨09-02
· 普洱茶的龐大江湖,古六之攸樂12-16
· 回望古道·天上一條江 地上一條江12-19
來源:互聯網 更多好文請關注秒懂普洱
微信公眾號:puersir;
茶中網:www.txldjsj.com
普洱茶知識交流請添加個人微信號:chanchadashi
微信公眾號:puersir;
茶中網:www.txldjsj.com
普洱茶知識交流請添加個人微信號:chanchadashi
古樹茶,普洱茶,紅茶,白茶等購買請關注陳老師微信,或點擊囤茶優選商城進入購買。國家級制茶工程師,國家一級評茶師-陳財嚴選推薦。
一鍵關注陳老師微信號: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