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普洱城作為一座大城清晰記載在史冊中,由于地處滇南要塞,清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在普洱設置元江分府,雍正四年(1726 年),雍正皇帝委派自己的心腹大臣鄂爾泰出任云南總督,在云南少數民族地區推行“改土歸流”政策。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改設普洱府。領1縣3廳1司,即寧洱縣、思茅廳(今思茅區)、威遠廳(今景谷縣)、他郎廳(今墨江縣)、車里宣慰司(今西雙版納州); 乾隆、道光、光緒年間、又先后增設景東、鎮沅、鎮邊3個直隸廳,其中鎮邊直隸廳管轄今瀾滄、西盟、孟連3縣及雙江、滄源部分地區。
雍正十三年(1735年)設寧洱縣,意思是“安寧的普洱”,隸屬同置一地的普洱府。至此,普洱已經由一個最初的哈尼族寨子變成一個大府的名稱,它的轄地囊括了今天的普洱市、西雙版納州全境及臨滄部分地區的廣袤大地,從此,這里成為集經濟、政治、文化、軍事中心于一體的滇南重鎮。
詳讀史料真有一種想穿越回到古普洱府的沖動。咸豐、同治年間,普洱府城已經成為一座大城,高大雄偉的城墻由青磚砌成,城內四通八達,三里三的城圍氣勢不凡。城中車水馬龍,商號林立,江西會館、徽州會館、兩湖會館、秦晉會館、兩廣會館、四川會館、昆明會館、玉溪會館、石屏會館等數十家會館都曾顯赫一時。還有來自全國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的客商,單從西藏前來的馬幫商隊,每年就有數千人之多,普洱茶從周圍的“古六大茶山”等地向這里聚集,交易,貼上官府的“茶引”,一隊隊馬幫馱著大包小包的普洱茶上路,出普洱府城門便四散開,踏上不同方向的茶馬古道。
普洱大城作為滇西南通往東南亞的交通要道曾被譽為“東南亞陸路碼頭”,是銜接邊內貿易、商品交流的貨運中轉之地。這條茶馬古道分別向江城、打洛、瀾滄、昆明幾大方向延伸,中間有大小無數條道路縱橫交錯。東南從江城到越南、老撾;西南從瀾滄、西盟、孟連3縣可到緬甸;水路沿瀾滄江而下可連續到達東南亞各國,經安南(今越南)河內、香港銷運日本,東南亞和歐美各國;還有從佛海(今勐海)出口,經緬甸、仰光、孟加拉灣運往西亞和歐美。
普洱茶由馬幫馱向四方,一直走向西藏、內地、京城宮廷、東南亞、甚至漂洋過海,到達遙遠的歐洲宮廷和貴族餐桌。繁盛時期的普洱大城不僅是中國西南地區的政治,經濟中心之一,也是一個以一片神奇的樹葉,把眾多地域、民族、語言、文化、宗教奇妙連接在一起的一座古典時代大城。如今,古典大城早已隨著瘟疫、火災、戰亂等各種原因在時光中消逝,但普洱故地還在,普洱茶還在。
來到小城寧洱感受到這座以普洱茶為靈魂的城市正日益壯大,想要快速了解那段史詩般的茶馬歲月,來茶源廣場是最佳選擇。這是以普洱茶文化為主軸的廣場,開闊的廣場由”茶之源,道之始”碑,“七子餅廣場”“清道光年間普洱府城圖”和“茶源廣場主雕塑”幾個部分組成,廣場四周的綠地中都種植著茶樹,國內外的不少茶友把這里當作探尋茶馬古道源頭的第一站。
普洱茶自古以來就 被制作成緊壓茶,這是因為緊壓茶一是 便于稱量交易,二是便于長途運輸。這個在茶源廣場最前面的圓形小廣場,因為像一個七子餅茶的形狀,故而別稱為“七子餅廣場”,廣場左邊一幢古樸的小樓是云南省普洱茶葉協會永久性會址, 在茶協的正前方就是譽為“茶馬古道零公里碑”的“茶之源、道之始”石碑。
寧洱老街是我最喜歡溜達的地方, 只因那里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充滿著故事與煙火氣。路邊高大的榕樹下里三層外三層圍滿對弈的老人,外圍則坐著幾位老太太在樹下扇著扇子納涼,說著家長里短的事兒。不遠處的小巷子里,隱匿著一間距今已有兩百多年歷史江西會館,這是清代置普洱府后,紛紛成立的普洱同鄉會館中“四大會館 五小會館”中最大的一座。如今可在江西會館品嘗到正宗的寧洱美食。
聽了那么多關于普洱府的故事,不如去茶馬古道遺址走上一段,親身感受古道艱險,馬幫難行。寧洱境內有五條古道保存相對完好,分別是茶庵塘茶馬古道、孔雀屏茶馬古道、那柯里茶馬古道、石膏井茶馬古道、石丫坡茶馬古道,其中距離寧洱縣城16公里,普洱市區25公里的那柯里茶馬古道遺址,因其便利的交通條件而成為愛茶人尋根問源的必經之地。
更多普洱茶相關知識,請長按復制添加微信:
陳財,普洱茶新銳制茶工程師,1987年03月出生,云南瀾滄人,出生于制茶世家。先后任技術員、審評員、技術科長、總工程師,擁有多年年古茶制作經驗,交流探討。歡迎關注陳老師【微信: 435121 】
古樹茶,普洱茶,紅茶,白茶等購買請關注陳老師微信,或點擊囤茶優選商城進入購買。國家級制茶工程師,國家一級評茶師-陳財嚴選推薦。
一鍵關注陳老師微信號: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