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易武山的那邊,有很長的一條河,瑤族丁家寨范圍內的彎弓附近叫彎弓河,過了彎弓到了刮風寨那邊有一條三家河,再到下游還有河。我猜想有些茶的名字就以河段命名,或者河段以茶地命名。
這個地區的茶我做了二個風格,既然剛猛的那款茶叫彎弓,這一款茶就叫彎弓河吧。茶地選取的是4塊茶地混合,風格也與彎弓那款茶大相徑庭。
茶有著不同的個性,自然會吸引不同性格的人,茶的風格本無高低,只是“商家”習慣去給不同風格的茶一個地位上的不同,這一切的基礎都建立在個人對茶的認知上。馬克思已經說過:“世界上沒有相同的二片樹葉”,茶也一樣,既然都是共飲一河水,哪有什么高低。雖然土壤有一定影響,但是那不是全部。真要較真起來,每塊地的每顆樹都能玩出花樣來。
選茶做茶,我的要求很簡單,協調即可。彎弓河的茶樹也不大,就圖片那樣,樹齡不知道多少年,反正這一帶的茶都這個大小,高桿有是有,就那么一點點,不可能做成商品在賣,要是茶友信高桿的圖片就是買到喝到的茶,我也就不多說了。
茶餅圓潤、飽滿,條索緊結,色澤偏深,白毫油亮,餅面油潤。聞著帶清雅透潤的花蜜香。
?
茶品:2019年彎弓河春
投茶:9g
用水:珍茗山泉
時間:2020.3.3
干茶撬開靜置5分鐘,聞著花蜜香濃郁沉穩,帶淡淡的梔子花香。熱聞花蜜香。
洗茶水細膩潤滑,湯含花香,一小口咽下后呼吸間都是淡雅的花蜜香。
第一泡,綿滑有稠感,但不濃。湯圓潤,似時間打磨后的感覺,茶湯咽下后香氣在口腔呼吸間持久,微澀。體感緩緩從后背向上。
第二泡,綿糯含香,湯顯得輕(對口腔的沖擊力沒彎弓強)。一分鐘后,舌面輕輕的澀。
第三泡,掛杯花蜜香沉穩甜潤,湯綿滑,缺一點剛猛之力。葉底花蜜香,舌面、二側有澀停留。
第四泡,水含花蜜香,綿糯缺一點持久(湯過以后舌面感覺略空),口腔為淡淡花香,澀比上一泡又重一絲。從第3泡開始,胃部雖然有反應,但不是偏暖的(個人感覺為偏寒的收斂感)。
第五泡,綿甜,湯含香,稠感略有下降,澀顯(質輕)停留舌面。
第六泡,甜滑有綿感,含花香,但茶水綿得沒啥力度,舌面澀顯。
第七泡,甜滑有綿,含花香,舌面顯澀。呼吸間淡淡花香。
第八泡,質輕,水蜜糖甜滑,甜度很高。呼吸間還略有花香。
第九泡(1m),稠甜略有花香,湯綿滑有糯感。微微澀。寒涼的感覺還在
第十泡,甜滑,略有一點水水的。
第十一泡,甜。略有一點水水的。微澀
第十二泡,甜滑微有稠感。很甜的甜
第十三泡,甜滑帶甜香。微澀。
第十四泡,甜,無水味。
混合茶湯,金黃油潤有稠感,入口綿糯滑,有稠感,微澀略帶苦底。茶湯偏柔膩的風格。
葉底黃綠油潤,柔軟,彈性好,聞著略有水汽,顯甜香。
這是一款典型易武風格的彎弓茶,細膩而綿潤,香氣也潤。也許因為周邊小水流比彎弓的茶地略多,水的滋潤更多一點,這款茶的香潤上比彎弓突出,但是在茶湯的力度上彎弓卻更勝一籌。別扯什么易武茶如太極的,文字遠比茶精彩。
從茶性來說,這一款彎弓河比之彎弓而言,這款茶更偏寒涼一些,雖然茶湯入口的愉悅感好于彎弓,但是新茶雖香,別貪杯。褪去寒涼的彎弓河,又是另一個風格。
陳財,普洱茶新銳制茶工程師,1987年03月出生,云南瀾滄人,出生于制茶世家。先后任技術員、審評員、技術科長、總工程師,擁有多年年古茶制作經驗,交流探討。歡迎關注陳老師【微信: 435121 】
古樹茶,普洱茶,紅茶,白茶等購買請關注陳老師微信,或點擊囤茶優選商城進入購買。國家級制茶工程師,國家一級評茶師-陳財嚴選推薦。
一鍵關注陳老師微信號: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