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財,普洱茶新銳制茶工程師,1987年03月出生,云南瀾滄人,出生于制茶世家。先后任技術員、審評員、技術科長、總工程師,擁有多年年古茶制作經驗,交流探討。歡迎關注陳老師【微信: yncc1314 】
昌寧縣位于云南省西部美麗的瀾滄江畔,蘊含“昌盛安寧”之意,地處大理、保山和臨滄三州市結合部。昌寧地跨東經99°16′—100°12′,北緯24°14′—25°12′,年均氣溫15.3℃,年均降水量1247.7毫米,森林覆蓋率達60.43%,屬瀾滄江水系與怒江水系的連接帶,有“一山分二水,滴水飄兩洋”的自然奇觀。境內立體氣候明顯,晝夜溫差較大,空氣潔凈,碧水潺潺,得天獨厚的自然稟賦為茶葉生長和品質提供了憂裕的條件。
昌寧縣是全國重點產茶縣、中國茶葉百強縣、中國首批四大優質茶基地縣、中國十大生態產茶縣、中國優質紅茶示范縣和全國十大魅力茶鄉。昌寧茶葉具有生態健康、經久耐泡、內質鮮爽、香高持久、水浸出物豐富等特點,深受國內外愛茶人士的青睞。
昌寧茶葉簡史
昌寧種植茶葉歷史悠久、茶文化源遠流長。從出土的商周時期形式茶罐的陶器推斷,早在3000多年前的昌寧先民就有喝茶用茶的習俗。昌寧植茶歷史有文獻記載可上溯到宋元時期,明朝較為詳盡。
《順寧府志》記載,右文碧云寺是明朝洪武年間僧人所建,僧侶在寺廟周圍及后山植茶,制成芳香馥郁、湯色碧綠的“碧云仙茶”,“狀似仙桃”,相傳曾入貢朝廷。明朝景泰年《云南圖經志書》記載,“勐垌(今勐統)山所產細茶名灣甸茶,谷雨節前采者最佳”和“土司貢茶”等。
昌寧是茶馬古道山的重要驛站,公元1639年,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到佑甸(今昌寧),還專門探訪了茶馬集市。在昌寧的村寨中,如今還有很多因茶而得的地名,如茶山河、茶山坡、茶鋪嶺岡等。
歷經百年滄桑及發展,至1949年,全縣有茶地面積15067畝,茶葉產量達30多萬千克。1953年,右甸勐廷人楊德忠開始試制紅茶,開啟了昌寧制茶工藝探索之路。同年,采茶能手李翠英被評為“全國三八旗手”,在北京受到了毛澤東主席接見。1958年,建設昌寧紅茶廠,且當年建成投產,并榮獲周恩來總理簽署的“獎給農業社會主義建設先進單位”的獎狀。同年,昌寧一中學生給毛澤東主席寄去了自制的茶葉,得到中央辦公廳的回函鼓勵。其后幾十年間,昌寧紅茶廠成為全省十二個重點制茶企業之一,榮獲”云南省先進企業”等眾多表彰獎勵,接待了來自四面八方、絡繹不絕的參觀考察人員。
1967年,茶葉技術員楊德選參加中國茶葉專家組赴非洲馬里開展技術援助。1982年,新華茶廠廠長李洪昌參加團中央第三批中華青年研修考察團赴日本研修。1987年,世界銀行專家戈林(美國)、納塔尼爾(斯里蘭卡)等到昌寧考察茶葉,開啟了外國人到昌寧考察茶葉的先河。
其后,還有日本、德國、印度等國專家和客商到昌寧考察,給予了“自然條件好、品質優良、可加快發展”的評價。2016年,全縣茶地面積達30.03萬畝,產量達24220噸,工農業總產值達16.49億元,是全省、全國重點產茶縣。在溫泉、漭水、田園、翁堵建成了一批標準化茶園,發展了昌寧紅茶業集團公司、龍潤公司、尼諾公司、黃家寨古樹茶廠等一批知名品牌,成功申報獲“昌寧紅茶”地理商標和地理產品保護認證。昌寧縣是云南省首家出口茶業質量安全示范區。
昌寧古樹茶資源優勢
昌寧古茶樹資源十分豐富,保護工作任重道遠。“漫山遍野自生茶”,高海拔低緯度的特殊區位,深厚的腐質酸性土層和瀾滄江水系的滋潤,為昌寧生長優質茶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唐代茶圣《茶經》寫道:“茶者,南方之嘉木也”,指出了古時南方有茶的歷史起源,唐代樊綽所著的《蠻書》記載:“茶出銀生城界諸山。散收,無采造發”。蒙今蠻以姜、椒、桂和烹而飲之。”,銀生城是現在的景東縣一帶,而昌寧正處于“銀生城”附近“諸山”之中。
1940年出版的《云南行政紀實》記載:“昌寧境內百年老樹觸目皆是”,充分說明了昌寧古樹分布廣泛、數量眾多。新中國成立以來,古茶樹也經歷了曲折的發展歷程,在計劃經濟年代,古茶樹由于經濟效益不高,更多是成為四盤植樹和生態所用,甚至有因遮地奪肥和燃料匱乏的緣故被刀砍斧劈,遭到毀滅。直到21世紀初隨著古茶業的升溫,特別是近幾年古茶資源的“一樹難求”、茶價萬元的需求,重使這些經歷千年風雨、躲過浩劫的古茶樹得到了尊重和保護。
據普查,全縣有11個鄉鎮分布著48個居群,分布面積4.9萬多畝,有古茶樹20余萬株,品種分為野生茶和大理茶,栽培型普洱茶和兩者雜交之后的過渡型,其中野生大理茶7萬多株,栽培型普洱茶13萬多株,過渡型茶樹1萬多株。這些古茶樹主要分布在海拔1500~2700米之間,基部干莖最大1.18米,植株最高16.8米。漭水黃家寨是栽培型普洱茶居群,聯席村芭蕉林是典型的野生大理茶,石佛山居群是過渡型明顯的居群。
2006年,縣人民政府邀請了中國茶科所虞富蓮研究員、云南農業大學茶學專家蔡新教授和云南省茶科所王平勝研究員等專家對11個點的古茶園和最大古茶樹考證,結論是:在昌寧縣生長的古茶樹植株不亞于云南省已報到的千年以上古樹茶,表明昌寧利用茶葉歷史悠久,昌寧是名副其實的“千年茶鄉”。同年,國際茶葉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茶葉科學研究所院士陳宗懋專為我縣題寫了“千年茶鄉.昌寧”字匾。2016年11月,昌寧邀請中國茶葉研究所虞富蓮研究員、云南省茶科所王平勝研究員和何青云副研究員等專家對現遺存與右文碧云寺的古茶樹進行調查鑒定,專家組一致認為:昌寧縣屬我國茶葉最適宜生長區,地處茶樹原產地中心,碧云寺古茶樹屬栽培型灌木小葉種,種植于明朝洪武年間,樹齡在600年以上,對昌寧茶文化發掘整理具有重要的史料和學術價值。
古茶市場的繁榮和興旺是茶界盛事,也為古茶樹生存和保護帶來了嚴峻的挑戰。近年來,昌寧縣成立了古茶樹保護與開發協會,制訂了《昌寧縣古茶樹保護技術規程》,對黃家寨、茶山河、芭蕉林、老寨子等古茶園開展了局部保護工程。在灣崗村、明德村等地對古茶樹進行了搶救性保護,對重點古茶樹和古茶園進行掛牌保護,把科學采摘、合理留養和品質研發當作重要工作來抓,有效的維護了古茶樹資源的完整和健康成長。
文章來源于網絡
古樹茶,普洱茶,紅茶,白茶等購買請關注陳老師微信,或點擊囤茶優選商城進入購買。國家級制茶工程師,國家一級評茶師-陳財嚴選推薦。
一鍵關注陳老師微信號: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