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寨名:衛東
曾用名及別名:勐囡
名稱來源:衛東寨以前,叫“勐囡”,“勐”是壩子,“囡”為小,“勐囡”即小壩子村。文化大革命爆發,這里的村民為了表達他們誓死效忠毛主席的決心,便改名為衛東村。
所屬村委會:布朗山鄉勐昂村委會
民族:哈尼族支系愛伲人
語言:通用哈尼語,老一輩人部分通傣語,現在年輕人大多習漢文。
文字:哈尼族歷史上并沒有本民族文字,1957年,采用拉丁字母形式,以哈雅方言的哈尼次方言為基礎方言,以綠春縣大寨哈尼語的語音作為標準音,創立了一套哈尼族文字方案。
海拔:平均1204米
常住人口:79戶,400人
古茶面積:喬木茶2000余畝,樹齡多在五六十年左右。
民族:衛東寨是個哈尼族村寨,屬于勐海縣布朗山鄉勐昂村委會,寨子里常住人口有79戶400人,雖然衛東寨被官方定義為哈尼族村寨,但村民卻更喜歡自稱愛伲人。
【解讀大班章】班章遷徙史
班章遷徙史
在互聯網搜索引擎隨便一搜“布朗山鄉衛東寨”的資料,幾乎所有的資源都顯示“布朗山衛東村大概是180多年前從老班章村遷出來的”,這個是不準確的——第一,在180多年前,老班章寨的愛伲人還沒有完全定居下來;第二,衛東寨不全是從老班章分出來的,還有部分是從班章老寨遷徙過來。接下來,我們來詳細分析考證一下班章的遷徙史。
2014年1月,班章村委會前的籃球場上立起了一塊紅褐色的大理石碑,上書《新班章村紀略》,交代了班章人的歷史起源和遷徙史。“班章”系傣語地名,“班”即窩棚,“章”即桂花樹,班章村,漢意即為“桂花樹窩棚村”。石碑之上,專家將班章的建寨年份確定為1476年,言明這里最早的居民是布朗族,而今居住在班章的人則是愛伲人,布朗先民“古濮人”在這里種植茶樹的歷史已有千年。
【解讀大班章】班章遷徙史
愛伲人遷居班章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852年,原先居住于格朗和帕沙以及南糯山的愛伲人祖先,為了躲避戰亂和自然災害,先后經歷了“杻過鋪存”、“麻丫鋪存”、“阿議鋪存”、“古祥鋪存”等13次搬遷(鋪存,在漢話里就是“老寨”的意思),最后愛伲人部分居住在“古祥鋪存”(班章老寨)之后,還有部分人將落腳點選擇在了“職年鋪存”(現在的新班章)。
1943年,愛伲人開始了又一次的搬遷,部分人遷移到了“座班鋪存”(現在的老班章),部分人搬遷至哈羅送讓(“送讓”就是寨子的意思)。到了1968年,愛伲人最后一次遷徙,“古祥鋪存”的愛伲人也全部遷出,部分人到了新班章,少數去了老班章,由于老班章田產不夠,此時正有許多村民在村寨周邊開荒,最后的這一部分人一起加入了開荒的隊伍,這些開荒的愛伲人組建了一個新的寨子——勐囡寨(后改名為“衛東寨”)。從歷史的變遷來看,可以說老班章、新班章和衛東寨子三個寨子都是由“班章老寨”遷徙分出的,三個寨子的居民在這幾十年間是經常流動的。衛東寨建寨較晚,常被誤認為是從老班章分出的寨子。
【解讀大班章】班章遷徙史
班章老寨,即愛伲人搬遷過程中的“古祥鋪存”,就是一座距離新班章不遠的山頭,這座茶山上還留有幾處相對平整的土地,種著當地人都叫不出名的參天大樹,其間密集分布著古濮人種下的數百上千年的古茶樹,這幾處平地就是當年遷徙的愛伲人居住過的宅基地。班章老寨的愛伲人居民,在1968年遷離這里,多數搬遷到了新班章,所以今天的班章老寨,大半是屬于新班章的茶山。
由于沒有確切的文字記載,愛伲人遷徙到班章的歷史僅靠世代口耳相傳,就由這些個拗口的地名,簡單勾勒出了班章人的百年歷史。想來如果不是班章茶價的連年攀升,引來了世界各地專家的實地考證,當地人或許也不可能精確掌握到班章的歷史吧。時至今日,不管是老班章、新班章還是衛東寨,連帶上周邊一些和他們自然環境相同、口感風格類似的產茶寨子,組成了一個勐海古茶山的普洱茶核心小產區——大班章茶區,對外他們只有一個統一的名字——“班章茶”。
相關熱詞:大班章 產地 普洱茶 寨子
來源:互聯網 更多好文請關注秒懂普洱
微信公眾號:puersir;
茶中網:www.txldjsj.com
普洱茶知識交流請添加個人微信號:chanchadashi
微信公眾號:puersir;
茶中網:www.txldjsj.com
普洱茶知識交流請添加個人微信號:chanchadashi
古樹茶,普洱茶,紅茶,白茶等購買請關注陳老師微信,或點擊囤茶優選商城進入購買。國家級制茶工程師,國家一級評茶師-陳財嚴選推薦。
一鍵關注陳老師微信號: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