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松,只有“傳奇”二字可以將其概括。
事實上,如果從最早的傳說開始說起,曼松首次被歷史和世人所記住是源于其皇家貢茶的身份:那還是明成化年間,地方官員發現曼松茶色香味俱全,于是托朝臣進貢給當時的憲宗皇帝。
憲宗皇帝品嘗后贊口不絕,指定曼松茶為皇家貢茶,并予以“大明江山屹立不倒”之意。其后一直延續到清朝,僅供歷代帝皇享用和作為禮品送外國使臣。
關于曼松的第二個傳說,2007年普洱崩盤之前,曼松的身影便開始出現并引起關注。但,那個時候也只是圈內的小范圍流通。
直到2014年,央視紀錄片《貢茶的秘密》走進曼松茶山。這,也是繼曼松歷經繁榮與戰火洗禮,浮沉百年后再次進入廣泛的視野。同年,一位普洱茶發燒友更是以3萬元高價售出20克的曼松散茶,讓曼松貢茶再次驚艷于市場。
與之相對應的是,曼松的傳奇仍在繼續發酵:2017年年末,一場秋季拍賣會上,一款圓筒曼松茶引起了不小轟動,以高達百萬級的天價成交。以此,曼松的名氣及地位再次受到關注。
時至今日,曼松的價值不斷被挖掘擴大。于是,越來越多普洱資深玩家及老茶鬼,將能喝上真正的曼松,奉為幸事。盡管,其每年的春茶產量十分有限,但慕名求之的茶人仍然絡繹不絕。
可以說,在他們心中:曼松無好壞,只有真與假。那么,曼松究竟在哪里?曼松的口感滋味如何?曼松憑什么被普洱玩家所追捧?
這十個關鍵詞,也許能為你解開歷史的封印,帶你打開曼松的傳奇之門。
▎關鍵詞一:御茶園的地理位置
按我們前文所說,曼松,這片見證了普洱茶曾經走向巔峰的貢茶園,其歷史價值無疑是值得被后人所傳頌與書寫的,也是愛上之人窮極一生所追尋的味道。
曼松,位于云南省西雙版納勐臘縣象明鄉的大山深處。
嚴格地說,這里以前原屬于倚邦地界,現為勐臘縣象明鄉曼莊村委會行政管轄的自然村。據當地老人說,從明朝至清朝,這里一直是皇家的御茶園。
實際上直到今天,從西雙版納州府景洪到達這個業已大名鼎鼎的曼松,仍舊需要花費很多時間的。
首先,從景洪驅車3個小時左右進入象明鄉,然后再從象明鄉沿著鄉村遮蔽的土路顛簸足足一個小時。在此刻,如果從未深入之人,在穿越茶山之時,必然會被其“九曲十八拐”的彎道繞得頭暈目眩,甚至連呼吸都要放輕。
▎關鍵詞二:曼松核心產區
重要的是,車輛所能夠到達的地方并非終點。真正的核心茶園距離此處,還需步行前往。因為在這之后,再沒有可供任何除人力以外的工具行進的道路。
清朝時期,曼松茶園共有三處:王子山老寨附近,王子山東延至勐倮附近,以及背陰山。
但,由于經百年歷史碾壓及戰亂紛擾,原本數量可觀的曼松古茶樹,延續至今所存數量寥寥無幾。按分布地理和等級劃分,如今曼松茶園可分為3片區域:王子山、背陰山,還有新寨附近的極小的一片茶園。
相傳,曾經的曼松御貢茶主要生長、分布在明末朱姓王子曾居住過的王子山。次之,背陰山。兩者相比,王子山更沉穩柔和,背陰山則綿長外放。
▎關鍵詞三:生態
其實,無論是大易武區域,古六茶山的微型產區,抑或是曼松,都能用幽深二字形容,其區別僅僅是幽深的程度而已。
此刻,當你身處曼松茶山的核心產區——王子山腹地之時,古樹溪谷千奇百態,珍獸飛禽穿梭其中。這里的環境非常原始,山巒林澗,參天巨木,藤蘿石斛繞樹,落葉與蟲鳴。除了每年采茶季會有外人進來以外,幾乎還是一片并未被人打攪的秘境。
順著荊棘叢生的密林緩步而行,腳下滿鋪的落葉,踏上發出嚓嚓聲響。在眾多品類的伴生植物和參天大樹的遮掩下,茶樹隱匿其中。若非專業人士指明方位,很難發現陽崖斷壁之處,一棵曼松茶樹正在蓬勃生長。
毫不夸張地說,曼松茶,就是藏在深山秘境的巨大財富。
▎關鍵詞四:紫紅土
另一邊,這里除了有著最原始的生態環境,更為重要的是,曼松的絕妙之處,還在于這里的土壤:紫紅色的土壤,和與之相鄰的蠻磚有著明顯區別。
換句話說,如果以土壤來辨別曼松位置,在經過一段黃土與紫紅土的交界處之后,方才算踏上真正的曼松地界。此刻,鞋子、車輪以及前方車輛揚起的塵土,一切能與地面相接的事物,均將被紫紅土“染色”。
據介紹,這里的土壤是一種風化頁巖土,呈紫紅色。當地人流傳著它有“遇水成泥,遇風成石”的特性,并且土壤通氣性好,為透水性和保水性良好的酸性紅壤土,富含鐵、鋅等微量元素,讓曼松茶有了一種獨特的鮮甜。
尤其在曼松茶山那朝有霧鎖,暮有云遮的自然氣候條件下,土壤中豐富的營養物質讓曼松茶有了更多機會靜靜生長,累積生命精華。
▎關鍵詞五:327棵掛牌古樹
“曼松貢茶,一泡難求”。
這句被茶客廣為流傳的話語,不僅凸顯了曼松茶的歷史價值,還有其產量極少的稀缺性。
曾經的曼松貢茶園在歷經的繁榮與“劫難”之后,現今所存的古樹茶寥寥無幾。這,也造成了現如今曼松古樹普洱茶急劇縮水,只零星遺留于王子山原始深林之中,一共僅有327棵。
顯然,這些古茶樹,可以說具備了奢侈品的基礎素質:低調而昂貴。目前,位于曼松核心產區王子山的僅存的327棵曼松古樹,已經被保護起來,以免因過度采摘而再遭罹患。
事實上,這327棵曼松古樹,每年的茶產量極為稀少。每年頭春平均單棵產量僅為0.6公斤左右,每年至多產出100公斤左右的毛茶。當地老百姓說,其中僅有10來公斤的茶葉,用于打造普洱中的頂級精品。其香、韻、口感均衡協調,層次豐富,具有強大的穿透力。
正因如此,當地還流傳著另一個說法:如果去曼松買古樹,最多買二兩,你要是能買到三兩,千萬別偷著樂,而是該多留個心眼兒。
▎關鍵詞六:香、柔、甜、滑
在普洱江湖中,曼松是兩個赫赫有名的字。但,它和所有的傳奇性茶品一樣,都是絕大多數人聽過,但只有極少數人喝到過。
按照之前的邏輯,這是很容易想象到的事情。一個充滿厚重歷史的微型產區,只有這么少一點點的產量,卻要對應的是整個品飲市場的龐大供給量。
由此可見,能喝到的就必然只是極少數部分了。
喝過曼松的人曾說過:“曼松很甜,喝的時候口里很甜,喉頭也很甜。”
實際上,用這四個字概括曼松最為準確不過:香、柔、甜、滑。
黃亮清透的茶湯,入口醇和甜稠,細膩鮮活,香氣清幽,帶有一絲絲清涼之感,卻內勁野性十足,是一款柔中帶剛,協調度俱佳的普洱茶。
一位曼松鐵粉表示,“第一次品飲曼松就被其香幽味甜所打倒。從香氣到茶湯都有著有別于其他產區及山頭的風格特征,令人充滿深刻的記憶點。淡淡的蘭花香和蜜甜香在口齒間縈繞,一喝難忘,一喝成癮。”
值得一提的是,幽蘭香是曼松香氣的重要特征。
▎關鍵詞七:工藝
實際上,單單憑借原始生態下俱佳的原材及厚重歷史,還不足構成曼松今時今日的品飲價值及地位。在此過程中,制茶工藝的優劣,也決定著曼松茶在行進中的長遠。
良好的制茶工藝對曼松茶口感及后期轉化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每年,位于曼松茶山海拔約1300米的初制廠,都需要手工進行曼松鮮葉的驗收及加工制作。
李偉,云南省茶葉行業協會副會長,人稱“曼松王子”。時至今日,業已在此深扎十年。他表示,實際上,因為這個區域歷年來精工細作的歷史,大家對曼松茶的工藝尤為重視。而,這座在他管理之下的初制廠,或也是曼松區域標準化制作工藝的代表。
在茶山完成了初制環節之后,毛茶將會及時運送到精制廠進行加工,嚴格剔除雜質、頹芽、色澤不好的茶葉。
選用定量的壓茶石,進行人工壓制,重量不能有太大出入,保證茶葉壓制的疏密度,利于儲存茶葉內質和后期轉化。
“從樹頭到口頭,需要考慮每一個環節。”李偉介紹,“哪怕是最后一道包裝環節也必須是在離地10厘米的木制撐板上完成,保證從樹頭到口頭全程不落地的制茶流程。”
▎關鍵詞八:儲存
與之相對應的是,除了嚴格的工藝標準外,普洱茶的存放也尤為重要,特別是如曼松在內的一些頂級普洱茶品,其隨著時間的洗禮,良好的存儲條件能夠使其口感滋味及附加值,呈現出最大化的遞增。
2013年,隨著這個有著“天窖”之名的普洱茶仿生窖藏的落成。其,以模擬天然存儲環境,構建微型氣候,打造普洱存儲的新模式,開始逐漸被茶友所熟知。
對曼松茶最有發言權的李偉,根據其對曼松茶多年的研究認為:曼松茶越陳越香,需要活著的、變化的環境,并非干藏或濕藏。而窖藏,更適合普洱茶的存放。
在3000平米數控倉儲“天窖”中,擺放著500口直徑達1米的土陶大缸,以云南純手工編織草帽為蓋。
據了解,其土陶大缸選自“中國土陶之都”的“隆昌土陶”,需提前三年定制。其缸厚實有度,質地緊密,多番燒制,去潮去寒。在“天窖”大缸制作完成后,每口缸需要耗時一周,使用開水煮、茶水泡等工序洗缸,自然晾干后,方可進行存茶。
每口大缸下均鋪設加溫管道,進行溫控,模仿一天以內的溫度及濕度變化。并且,還在“天窖”中架設了84個加溫噴頭,以合理增溫增濕,滿足普洱茶自然發酵的最佳條件。
此外,300°旋轉攝像頭監控,一窖一茶一編碼一認證,確保每餅存茶的安全及可追溯性。
李偉表示,“在天窖藏擁有一缸茶就像在波爾多酒莊有一桶紅酒。我們通過數字化仿生倉儲環境,形成獨有的益生生物菌群。每周至少兩次以上用茶水拖地,保護天窖里合理的益生菌群,有利于普洱茶自然發酵。”
▎關鍵詞九:采茶節
2019年,是則道曼松“采茶節”的第五個年頭。從2013年開始,每年春茶季期間,曼松茶山都會迎來極其重要的采茶節。可以說,其已然成為這個地域特有的一道風景線。在深入曼松茶園撫摸歷史、探尋一杯好茶的過程中,與當地茶農及彝族同胞一起敬畏自然與茶山,也令眾多茶友趨之若鶩。
李偉表示,“時至今日,采茶節已經成為了傳遞曼松信息與價值的重要載體。在延續古六茶山采茶節的傳統基礎上,重啟采茶節的意義還在于,希望喚醒更多的人對這片傳奇土地、茶及文化的認識。”
實際上,通過采茶節這樣的一個活動形式,讓一個曾經沒落的知名茶山,重回世人眼前,不但讓大眾對曼松認識及地位的提升有著很大幫助,也對這個地域有著極強的帶動性。
“任何一個事情,都需要一個時間的積累的過程。我希望,再過五年,曼松采茶節能夠成為云南普洱茶山上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活動。”李偉如是說。
▎關鍵詞十:則道
顯而易見,曼松是勐臘的頂級產區。時至今日,提及曼松,總是繞不開一個名字——由李偉所一手創辦的“則道”。與之相對應的是,對于其而言,曼松也是一個極其重要的出發地。
據了解,2007年,李偉經過多方努力,成為了王子山和背陰山范圍內近2萬畝曼松產地林權的所有人。并于2013年注冊“曼松”商標,在隨后十年里,他及其團隊開啟了深耕曼松的模式,并恢復曼松茶的種植與培育。而前文中提及的327棵古茶樹,在其積極地考察、驗證下進行了掛牌保護。
恢復種植之后,曼松茶園始終維持著最原始的森林狀態,嚴禁狩獵、外來物種進山,維持著萬物均衡守則的生態系統。
茶樹掩映在這片原始森林中,完全依靠健康的生態成長,享受自然的饋贈,也經受風雨的磨難,如此十年沉淀出一片葉子的溫潤醇厚。
。
至此,這片神奇的葉子,杯里杯外被延續了多年。如今,茶人們在品飲之時,總能感受曼松帶來的甜香。
關于普洱茶古樹茶沖泡,保存等知識,請加陳財制茶個人微號:yncc11 交流學習。
古樹茶,普洱茶,紅茶,白茶等購買請關注陳老師微信,或點擊囤茶優選商城進入購買。國家級制茶工程師,國家一級評茶師-陳財嚴選推薦。
一鍵關注陳老師微信號: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