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愛茶,遂有“寧可三日無鹽,不可一日無茶”之說,文人對茶尤為偏愛,對于當(dāng)時的人們來說,飲茶是一件清雅之事,所以他們也常用茶來標(biāo)榜自己的風(fēng)骨,借茶抒情。在這四千多年的飲茶史中,這群風(fēng)雅之士也為我們留下了許多與茶有關(guān)的趣事,讓人每每讀起來,都忍俊不禁。
李清照與丈夫的“賭書消得潑茶香”
茶的文化起于唐朝,興于宋朝,在宋朝時期衍生出許多與茶相關(guān)的娛樂項目,其中斗茶在當(dāng)時的文人墨客,達(dá)官貴族之間甚為流行。最開始宋人斗茶,只是三五茶友聚在一起,以煮水烹茶進(jìn)行品評。主要從茶面湯花的色澤、均勻度以及茶盞與茶湯之間銜接的水痕進(jìn)行評判,茶湯顏色越鮮白,湯花細(xì)勻,緊咬茶盞,久聚不散,稱為咬盞,是為上好。
隨著斗茶之風(fēng)的盛行,著名女詞人李清照也愛上了這種茶文化,并發(fā)明了一種新的斗茶方式——行茶令,時常與丈夫趙明誠切磋。它與行酒令相似,在喝茶時選一位令官,在座的飲茶之人都要聽令官的指令,令官出難題讓人解答,題目大都與吟詩作詞有關(guān),答不出來的人就要接受懲罰。
行茶令對于李清照和丈夫趙明誠來說,是一種增進(jìn)兩人感情的小游戲,十分有情趣。《金石錄后序》曾記載:“每飯罷,坐歸來堂烹茶,指堆積書史,言某事在某書某卷第幾葉第幾行,以中否角勝負(fù),為飲茶先后。中,即舉杯大笑,至茶傾覆懷中,反不得飲而起。”
倆人在飯后之余,回到堂上煮茶品茗,指著桌上堆積的書籍,說出某一典故在哪本書中的哪一卷、哪一頁、哪一行。以是否猜中決定勝負(fù),也作為誰先喝茶的條件。猜中的人,舉起茶杯將飲,大笑不止,卻不料把茶盡數(shù)撒在衣服上,弄得最后自己也沒喝上茶。
李清照與趙明誠的這件飲茶趣事,也是讓后世之人吃了不少狗糧,引得他們十分羨慕,紛紛效仿。清朝詞人納蘭性德就曾與愛妻飯后煮茗,吟詩作詞,甚至還為之感嘆“賭書消得潑茶香,當(dāng)時只道是尋常。”
飲茶助學(xué),以茶怡情,這種頗有情調(diào)之事,也只有文人雅士做的來,難怪李清照的這段故事會被人奉為茶韻佳話。
茶墨俱香——蘇東坡
宋朝之時愛茶的文人墨客比比皆是,其中蘇軾更是出了名的愛茶,他深諳品茶、評水、烹茶、種茶之法,以茶會友,以茶參禪,以茶撰文,堪稱茶葉專家。放眼整個宋朝,沒有人比的上蘇軾的嗜茶如命。
蘇東坡在一次斗茶比賽中獲得“白茶第一”。史學(xué)家司馬光就問他:“茶欲白,墨欲黑;茶欲重,墨欲輕,君何以愛此二物?”蘇東坡回答:“奇茶妙墨俱香,是其德同也,皆堅,是其操同也,譬如賢人君子。”
蘇軾借此話巧妙點出了自己愛茶的緣由,也表達(dá)自己追求質(zhì)樸無華,平淡自然的心境,“茶墨俱香”一詞從此被后人傳為美談。
一杯為品,三杯是飲牛飲騾——紅樓夢
《紅樓夢》一書對于茶的描述也非常多,比如黛玉初入榮國府,與賈母等人共進(jìn)晚餐時,就描述了她們喝茶的情景,而令我印象最深的卻是賈母攜帶劉姥姥逛大觀園,眾人在酒席之后去櫳翠庵吃茶的情景。當(dāng)時妙玉親自為賈母捧了一杯茶,賈母吃了一些之后就把它遞給了劉姥姥,劉姥姥接過茶一口飲完。
后來妙玉帶著黛玉和寶釵去屋里喝茶,寶玉跟了過來,吵嚷著要喝茶。妙玉拿出了一只九曲十環(huán)一百二十節(jié),蟠虬整雕竹根的一個大盞給寶玉,并問他“你可吃的了這一海?”寶玉答“吃的了。”
妙玉就笑他說道:“你雖然吃的了,卻也是糟踐了這茶,你不知道一杯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飲牛飲騾了,你吃這一海便成了什么?”
雖說妙玉是借喝茶諷刺寶玉,卻也道出了她對品茶的看法。喝茶本是清雅之事,茶倒七分好,三分留余味,慢飲細(xì)品才能感知茶的韻味,胡喝一通,不過是解渴罷了,倒也浪費了好茶。
茶之一事,亦俗亦雅,這也是上至王公貴胄, 下至文人百姓、僧道九流, 都對茶獨有鐘愛的原因。多少文人與茶結(jié)下了一生的不解情緣,他們借詩詞歌賦贊譽對茶的喜愛。古人的飲茶趣事還有很多,你的身邊是否也發(fā)生過一些有意思的飲茶趣事?不如分享與大家聽聽,博得一樂?
古樹茶,普洱茶,紅茶,白茶等購買請關(guān)注陳老師微信,或點擊囤茶優(yōu)選商城進(jìn)入購買。國家級制茶工程師,國家一級評茶師-陳財嚴(yán)選推薦。
一鍵關(guān)注陳老師微信號:435121